化工厂安全管理制度(6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工厂安全管理制度(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安全管理制度(6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厂安全管理制度(6篇) 一、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的影响 1.1人的心理 1.1.1心理机理失调:心理疲惫、心情失控。 1.1.2非理智的心理状态:幸运心理、过分的自信念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有意违章心理、完全听从于生产的冒险违章心理。 1.1.3无意识的心理状态:技术状态不佳、协作不好、推断失误。 1.2人的失误 1.2.1随机失误 1.2.2系统失误:遗漏、遗忘、心理紧急。 1.3作业疲惫 视觉和听觉敏锐度降低、反响迟钝、留意力不集中、思维力量降低、能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设备因素的影响 2.1设备可能产生的危急、危害的类型 2.
2、1.1机械性损害:碰撞、打击、夹击、跌落。 2.1.2火灾爆炸性:设备泄漏、爆炸而引发事故损害。 2.1.3电气危害:电击、发生火灾爆炸。 2.1.4职业性危害:设备设施产生尘、毒。噪声、高温。 2.2压力容器、管道的潜在危害 2.2.1压力容器的分类 2.2.1.1按品种划分:反响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别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2.2.1.2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000mpa)。 2.2.1.3按容器的重要性、压力、介质的危害程度划分:第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和分别容器)、其次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
3、压反响和储存容器)、第三类容器(高压、超高压容器)。注:剧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20%的介质。 2.2.2压力容器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裂开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2.3压力管道的分类 2.2.3.1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000mpa)。 2.2.3.2按压力和介质危害等级划分:gc1: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gc2: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
4、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gc3: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2.2.4压力管道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裂开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3机泵设备的潜在危害 2
5、.3.1机泵设备的主要损害形式及缘由 机械振动;介质产生的腐蚀、冲蚀、汽蚀、磨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过大的接收安装应力引起壳体变形;根底受到的损伤。 2.3.2电动机着火的缘由 电动机负荷运行;金属物或其他固体掉进电动机内,或检修时绝缘受损,使组受潮,以及遇到过高电压;电动机接线处各接点接触不良或松动时,会使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点发热,接点氧化快速,最终将电源接点烧毁,损坏四周绝缘导线,造成短路而烧毁电机;电机单线运行。 3、物料因素的影响 3.1火灾危急 3.1.1火灾发生的根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3.1.2主要可燃物 甲苯、洗油、褐煤。 3.1.3火灾事故的特点 爆炸性火灾多;
6、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高温泄露着火多;火势进展速度快。 3.2爆炸危急 3.2.1爆炸形式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2.2爆炸的破坏作用 直接破坏,引起火灾、碎片冲击。 3.3毒害危急 3.3.1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分类 麻醉性毒物;刺激性毒物;全身性、窒息性毒物。 3.3.2常见的毒物及其危害 3.3.2.1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病症比苯严峻,吸入可消失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消失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3.3.2.2洗油: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
7、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3.4静电危急 3.4.1静电产生的缘由 3.4.1.1内因:物质逸出功不同;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3.4.1.2外因:严密的接触和快速的分别,附着带电;感应带电;极化带电;流淌带电;喷出带电;飞沫带电;淌下、沉浮、冻结带电。 3.4.2静电的危害 带来燃烧性爆炸。 4、工艺因素的影响 4.1设计阶段工艺因素 选择物质危急性较小;工艺条件较缓;工艺技术成熟;设备承受超压性能好;设置牢靠的p、t、f、l等参数的掌握仪表和掌握系统;设置必要的报警、监视、泄压装置。 4.2运行阶段工艺因素 掌握阀故障(开关不到位、阀卡、阀失灵全开或全关);显示仪表失真。
8、 4.3事故处理工艺因素 事故处理阶段的首要目的削减事故损失,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精确的进展正确的工艺处理;要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事故的力量;设置eso紧急停车系统,保障把事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5、作业坏境因素的影响 5.1噪声 5.1.1噪声源 压缩机噪音95db(a)、泵噪音9095db(a)、调整阀噪音、管道噪音、放空噪音。 5.1.2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音时间 新建企业允许噪音 现有企业允许噪音 8h 85 db(a) 90 db(a) 4h 88 db(a) 93 db(a) 5.1.3噪声的危害 对听觉、心血管、神经、视力
9、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设备、仪表的损害、精度下降;掩盖报警声响信号。 5.2高温 5.2.1高温对人的危害 工作力量、协调性、反响速度、留意力降低;人的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大量出汗,严峻会中暑。 5.3低温 5.3.1低温的危害 冻裂设备或管线;冻坏仪表,造成假显示,误操作;冻凝含水介质。 5.4采光照明 5.4.1不良照明对人的影响 视功能降低和产生不适感,从而使观看对象模糊不清,引起工作失误。 6、自然灾难的影响 6.1地震 6.1.1地震的危害 所用溶剂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因此,发生地震时,一旦设备、管线、储罐等遭到破坏就可能带来泄露、燃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扩散
10、等次生灾难,将会造成产生破坏人员伤亡的严峻灾难。 6.2雷电 6.2.1雷电的危害 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置换成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造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燃烧,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会使导电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路地金属物中感应出电流,若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发电;雷击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的空气猛烈膨胀,同时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
11、体,在被雷击物体内部消失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患病严峻破坏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金属官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沿线路、管道快速传播,若进入操作室、仪表间、配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绝缘层被击穿,产生短路,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质燃烧或爆炸;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还击作用;雷击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脏器受到严峻损害,消失休克或突然死亡;雷击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以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二、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及治理 1、人为因素的应对措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量;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领导重视;以有效的手段约束、鼓励
12、人。 2、设备因素的应对措施 2.1设备使用前的安全治理 编制设备治理制度文件;培训操作员工;对设备进展试运转、调试,办理交接手续。 2.2设备使用初期安全治理 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准时处理;做好调试、改良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作为以后参考;完善设备治理制度。 2.3设备使用期安全治理 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度;制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培育设备使用、修理治理制度;建立设备资料程案治理制度。 2.4设备使用原则 2.4.1三好 2.4.1.1管好。设备操作对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需保持完整无损。设备发生事故时,马上停工断电,爱护现场,准时、真实地上报事
13、故状况。 2.4.1.2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细心爱惜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制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2.4.1.3养好。操必需根据保养规定,进展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4.2四会 2.4.2.1会使用。操要熟识设备构造、性能、会正确调整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娴熟、动作正确标准。 2.4.2.2会维护。操要正确把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精确、准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润滑油质量,要做到润滑“五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做好设备润滑治理。 2.4.2.3会检查。操必需熟知设备启动前后的检查工程内容,正确检查设备各部位运转状况,通过感官(听
14、、摸、看、闻)和仪表推断设备运转状况,分析并查明特别状况产生的缘由。 2.4.2.4会排解故障。操能正确分析推断一般常见的设备故障,并准时排解,保证设备安全,排解不了的凝难故障,应准时报检修。 2.4.3四项要求 2.4.3.1整齐。工具、工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2.4.3.2清洁。设备清洁,环境洁净,无油污,无杂物,无碰伤。 2.4.3.3润滑。按时加、换润滑油。 2.4.3.4安全。合理使用,精化,维护保养,准时排解故障及一切危急有害因素,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2.4.4四懂 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2.5设备运行期的检查 外部裂缝、腐蚀的检查;保温及防
15、火层(腐蚀、损坏)管线的检查(有无超压、超温、超负荷、有无特别振动、特别声音);有无发生液击、有无变形、腐蚀;转动设备的检查(听、摸、看)检查固定螺栓、结合件等有无松动等不正常状况,能处理的准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准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做出决策;换热器要定期壳体与头盖法兰连接,管路与壳体法兰连接,阀门与管路法兰连接,阀门大盖等密封出的泄漏状况,支座及支撑构造、根底状况;构建物的检查(厂房、塔器的柜架、管线支撑、设备的根底支座、梯子、平台、栏杆等构建物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觉其腐蚀、脱落、断裂等不正常的状况,准时实行措施修复整改好;对边所、配电室、仪表掌握的渗漏状况进展检查,防止电气设备、仪表掌
16、握设备进水短路;对房屋的防雷设施、避雷针等进展检查,防止其腐蚀、损害失效;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防栓、消防蒸汽、移动式灭火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等,都要进展定期检查,使其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警时,能够准时投用。 3、物料因素的应对措施 3.1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当有可燃物大量泄漏时,首先应正确推断泄漏部位,准时切断泄漏物料来源,在肯定范围内严禁动火及其他火源。 3.2报警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马上进展扑救的同时,要立刻上报火警,以便消防部门能准时前来扑救,并使其他人员准时做好疏散预备。 3.3断绝可燃物 将燃烧点四周可能成为火势扩散的可燃物移走;关闭进料阀。 3.4排解爆炸危急 当
17、发生火灾时,还需观看四周状况,排解爆炸危急,将受到火势威逼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 3.5协作消防人员灭火 3.6预防中毒的技术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的密封;隔离操作;通风排毒。 3.7个体防护措施 3.7.1呼吸防护:使用防护面具。 3.7.2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手套、眼镜等)。 3.7.3消化道防护:防止误用有毒液体。 3.8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3.8.1原则:抢救者的个人防护(佩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在进展抢救);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连续进入中毒人体内;防止毒物连续浸入人体的措施:抢救人到现场后
18、,快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新奇空气的地方,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衣扣及腰带,保持呼吸畅通;去除毒物,防止毒物污染皮肤、粘膜;去除皮肤外表的化学刺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到达1530min;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快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翻开呼吸道;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以1620次/min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心脏按压。 3.9静电应对措施 3.9.1消退设备静电技术措施 固体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展静电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50m3的设备
19、,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沿设备外围均于布置,其间距30m;转动设备的接地,可采纳导电润脂或用接地设施进展接地;设备内部各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部位,应保持其接触电阻值在1000欧以下;全部金属装置设备、管道、储罐都必需接地;各生产装置系统的总泄露电阻应在1000000欧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需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螺栓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3.9.2作业人员防静电措施 工作中应尽量不做与人体带电有关的行动(接地、接触接电体、工作场合、穿脱衣服);在有静电危害的环境中,不
20、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钥匙、硬币、手表、戒指、项链)使用规定的静电防护用品。 3.9.2防静电安全检查 防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人员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安全技术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需有防静电的内容;定期对岗位人员进展防静电学问的安全教育;装置内各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和跨接点必需坚固好用。 4、工艺因素的应对措施 4.1操作阶段的工艺安全治理 4.1.1安全生产治理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必需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各类动、静设备必需到达完好的标准,压力容器、管道及安全附件齐全好用;仪表治理符合制度要求,完好
21、率和使用率到达95%以上;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配备齐全,敏捷好用,并定期检验,保持装置内消防通道畅通,机动车辆进入装置区中必需安装防火罩,并办理进车许可证;车间建立并执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对设备、仪表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应准时上报有关部门,暂不能整改而又要投入运行的,要制定包括隐患内容、危害、防范措施、监控手段、治理规划、负责人等内容的牢靠安全防范措施;设备的处理、投用,工艺的调整需制定严密的操作方案和可行的安全措施,现场应设有专人监护,分工协作,层层把关;加强对关键危急点的监控力度。明确监控内容,制定合理的巡查路线,把巡查制度落到实处;对车间岗位操作人员进展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执行持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厂 安全管理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