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含解析.pdf





《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 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 0世 纪8 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2.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3.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
2、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答案】1.D2.B3.A【1题详解】由材料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可知2 0世纪7 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与科隆自贸区形成竞争关系。由此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逐渐下降,D正确。由材料可知科隆前期自贸区主要发展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对于市场和资金的需求大,而对于劳动力的成本影响较小,A错误。科隆自贸区地理位置优势一直较优越,地理位置不是科隆陷入困境的原因,B错误。科隆自贸区前期主要发
3、展转口贸易,不会导致制造业的比例增加,C错误。故选D。【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且产业结构中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读图片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位于巴拿马中部,不会单一地带动巴拿马的东部或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表述有误,A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B正确。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C错误。运河转运能力由自身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运河管理决定,周围的自贸区建设不会直接提升运河转运能力,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两者
4、的产业结构不同。我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就显得较弱,因此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A正确。读图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和科隆自贸区两地的经济腹地、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差别不大,因而不是首选科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排 除B C D,选A。【点睛】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各个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潍20
5、12年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光伏应用产业为闽宁镇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还 能()A.增加年降水量 B.减少风沙威胁 C.增大昼夜温差 D.降低地下水位5.若应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光伏面板()A.正午影子长度较长 B.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C.仰角移动幅度较小 D.水平转动角度较大【答案】4.B5.D【4题详解】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年降水量会减少,A错误;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的设备可以起到沙障和
6、风障的功能,可减少风沙威胁,B正确;光伏应用产业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减弱了,白天气温降低了,昼夜温差减小了,C错误;光伏应用产业,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地下水位会上升,D错误。所以选B。【5题详解】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光伏面板正午影子长度较短,A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跟踪调整时长较长,B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更大,仰角移动幅度较大,C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转过的水平角度更大,光伏面板水平转动角度较大,D正确。所以选D
7、【点睛】6月2 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的最大值,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越接近6月2 2日,昼越长,越接近二分日,越接近昼夜平分.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 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 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 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早期卫星城铁路高速公路萼 主 城 区6.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
8、是MK新 城()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7.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8.推 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 城()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答案】6.C7.D8.C【6 题详解】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起,M 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可知其发展是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结合图片可知MK新城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两大城市之间,该位置资源给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两大城市的数据和信息,促进新城发展,从而使得城
9、市得到较好发展,从而使得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 正确。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量网格状可知MK新城建成时间较早,且功能分区并未显示,A 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结合图片中M K新城和大学城的位置关系可知MK新城距离大学城较远,B 错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与其地租关系不大,而与其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有关,D 错误。故选C。【7 题详解】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就业点分散设置,原因是发展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其产业大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符合零散分布的
10、规律,导致就业点也应随着产业零散分布,D 正确。ABC模式中体现的是集中分布,不符合生活性服务业的分布特点,也不利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ABC错误。故选D。【8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有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MK新城主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MK新城可以进一步加大与伦敦和两个大学城之间的区际联系,C 正确 MK新城设立之初是为了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发展的定位是进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压力且产业一直以服务业为方向,因此城市职能未变,A 错误。MK新城主要发展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工业集聚增强不符合该地今后发
11、展的特点,B 错误。M K新城处于城市化的前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市化,D 错误。故选C。【点睛】服务业分类:生活性服务业: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例如: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及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例如: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
12、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乙丙甲10.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A.甲处降水量最多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乙处蒸发量最多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答案】9.BIO.C【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 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可知,盐壳是地下水的盐分在地表析出形成的,盐壳形成过程中大量的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导致地下水埋深加大,故地下水埋深越深,说明其盐壳形成越早,根据图示地下水埋深可知,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B正确
13、,AC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无法判断甲乙丙三处降水的多少,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处盐壳已形成,说明甲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较多,地下水位已较低,B错误;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蒸发量大,C正确;无法判断三地温度的高低,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在坡地和低洼地的风化壳中,因地表水和地下水溶液集中,也会沉积大量碳酸盐、形成堆积碳酸盐风化壳。该风化壳主要出现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故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与黄土高原发育很好,因生物气候条件、地形部位、岩石性质和风化时间等因素差异,这种风化壳在各地区的成分与厚度很不相同。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
14、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仰韶文化早、中期(公元前6500-3500年)鬃落遗址。仰韶文化晚期 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500000年)鬃落遗址|地面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木I很大|河流横向开凿的宝洞建筑,几乎不用木材11.仰 韶 文 化 晚 期,该 地 区 气 候 趋 向()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12.仰 韶 文 化 晚 期,该 地 区 聚 落 向 高 处 迁 移 是 由 于()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15、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1 3.龙山文化时期,该 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D.【答 案】11.B12.A13.A【11题详 解】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 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o【12题 详 解】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 耗 了 大 量 木 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考真题 地理 福建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