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汇编一附答案解析.pdf
《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汇编一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汇编一附答案解析.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考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汇编一1.二、古代诗文阅读(3 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 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 0-1 4 题。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日:“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
2、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日:“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已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
3、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日:“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节 选 自 元史许楫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倚势刻录。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
4、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B.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C.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D.倚势刻录1 1/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日/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
5、是汉武帝时设的察举制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清时是对举人的雅称。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是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的致敬礼节。而空首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C.岁饥,指年成不好,灾荒之年之意。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馍”。D.七十,为古稀之年,古代也有杖国之年、致仕之年、致政之年的说法,致仕亦是退休之意。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楫才德兼备,颇受赏识。他有才有德,丞相和左丞对他非常器重。世祖认为他应答得谦恭智慧,任命他担任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B.许楫善于进言,重视农耕。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后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
6、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C.许楫查案细致,秉持公正。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行省下令讨伐叛贼,俘获贼兵,经许楫查问后,使六百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D.许楫威望颇高,智谋招降。徽州因饥荒盗寇横行,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谈判,并请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最终以妙计使寇众投降。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等己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2)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1 4 .许楫为劝农副使时,劝说安西王相商挺募民屯田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7、完 成 1 5 T 6题。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上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老友的帮助下求得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垦耕种,自号东坡居士。陶渊明5 0 岁游斜川,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做斜川诗。1 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 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似无理而实妙,开篇即具有奇句夺目之效,言说唯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B.词的下阕暗含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既引出苏轼对陶渊明
8、斜川之游的向往,又饱含着深沉的感慨。C.”吾老矣,寄余龄”,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又表达了苏轼纵情山水,渴盼终老于此的心愿。D.本诗写景富于立体感,鸣泉、山亭、远峰等景物,声色相映,错落有致,写出了田园景物的恬静与清幽。216.词的第二句写“只渊明,是前生”,请结合全词与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分析苏轼和陶渊明在人生境遇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语,以强调的方式表现屈原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并作出了“,”的极高评价。(2)陈情表中“,”两句,既是祖
9、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3)蜀相中,引出下文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心情的两句是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10.A(正确标点为: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 济怒解,徽州赖以免。重点标志词为 曰”“耶”“也”,“公”“巨济”“楫”“徽州”为各句主语。)11.B(稽首是最为隆重的礼节。)12.C(皆是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期间所为。)13.(1)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
10、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哪还用金帛来求见!(抚字、汝辈、奚 各 1 分,句 意 1 分)(2)许楫察知这个情况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审、系、服 各 1 分,句 意 1 分)14.京兆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之需。(每 点 1 分)【参考译文】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年受教于元裕,十五岁时凭借儒生的身份参与词赋科选拔考试而入选,河东宣抚司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孝廉。许楫到了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员,许楫拒绝接任文簿官,而被改派主持用印的工作。丞相安童、左丞许衡对许楫非常器重。一天,许楫随行省的长官立于殿下,元世祖见他胡须
11、飘飘,身材魁伟,问:“你是秀才吗?”许楫叩头回答说:“臣在学做秀才,不敢自认为秀才。”皇帝因他善于答问,任命他为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不久,朝中设立大司农司,许楫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当时商挺任安西王相,途中与许楫相遇,许楫对商挺说:“京兆的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每年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满足所需。”商挺将此话奏于皇上,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并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至元十三年,宋朝被平定,皇上命平章廉希宪在荆南府行中书之职,以许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的父老抬着金帛来求见,许楫对他们说:“你们己经是大元的百姓
12、,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体恤你们,何必要用金帛来求见!”第二年,提升许楫为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有一个打死了出征军人的富民,3暗中许以一半家产诱使他家佃户代自己服刑。许楫察知此情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后来许楫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下令招讨使郭昂讨伐叛贼董旗,俘获了很多贼兵,经许楫查问后发现有良民六百多人,都遣返还乡。至元二十三年,被授以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设立尚书,总管全国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仗势刻剥百姓,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两千锭,王巨济还恼怒于征收得少,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阁下是要百姓死,还是要百姓活?如果要百姓死,即
13、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徽州幸免征赋。许楫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便离去。徽州的绩溪、歙县民众柯三八、汪千十等,因饥荒拒险做了盗寇,行省右丞教化(人名)用兵去抓捕,双方相持七个月,于是派人前往说服。三八等人说:“只要许总管来,我们就投降。”行省立即发驿书召许楫,命他前往招降。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众人见许根到来,都拜倒说:“许公既然来了,请给我们张榜。”许楫回报教化,请求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教化不听他的话。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高兴听从他的计谋,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至元二十四年,授予许楫太中大夫、东平总管,他辞官两年后逝世,终 年70
14、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本诗主旨饱含着宦海浮沉的感慨。此诗句虽有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也有自我排解的慰藉之意。但是并非表达纵情山水,终老于此的心愿。)16.相同点:(1)都是躬耕田园,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恬然自适的满足。(2)都有对官场的失望、无奈和人生迟暮的悲叹。不同点:(1)原因不同:苏轼因遭贬谪而躬耕东坡,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辞官归隐。(2)情感不同:苏词有对宦海浮沉的感慨,而 归充满了对归家生活的欣喜与期待。(相同点两点,每点2分,不同点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每 空1分)2.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孟琪,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琪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皆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琪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
16、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日:“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琪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琪至黄,增埋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制拜宁武军4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琪日:“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琪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
17、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琪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谨。琪以身镇江陵,琪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财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节 选 自 宋 书 孟琪传)1 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
18、/破管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B.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碧/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C.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碧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D.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琪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破管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
19、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B.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德高望重者来担任。C.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 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琪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亲去世,他为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B.孟琪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
20、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皇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C.孟琪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D.孟琪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两座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5(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琪辞,讫葬趣就职,又辞。(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1 4 .文中孟琪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 1 5 1
21、6 题。西 河 天下事王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报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注】王垫(y。),南宋末年诗人。因与宰相不和被罢职闲居。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 柘 进 八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在外十三年方归。1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塑造了一个虽心忧家国,但年老体衰,罢职闲居,心灰意冷的老者形象。氏“天
22、下事”一句,领起全词,表达了词人无比深沉的忧国之思,读来苍凉悲愤。C.多少志士仁人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荒草野至,引发作者深切的哀叹。D.中片道忆当年秦淮吊古事,在西风中抚剑感伤,听见涛声微荡,不禁心潮起伏。1 6 .这首词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全词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人应保持树木天性,做到“,这个比喻对育人也有启发意义。(2)辛 弃 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借眼前实景来表明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3)杜 甫 在 客至中 用“,”,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主人竭尽
23、诚意的盛情。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1 0.C “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主 语 是“完颜讹可”,谓 语 是“攻”,宾语是“枣阳”,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 除 A、B两项;“宗政命琪取它道劫金人”,“宗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排 除 D项。61 1.A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 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说法错误。“被檄”解释错误,放入语境也解释不通,应 该 是“被征召”的意思。1 2.C “当面斥责”说法错误。原文 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琪立即写信责问他们”,而并非“当面斥责”。1 3.(1)(孟琪)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
24、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琪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1 4.解析:结 合“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分析可知,孟琪谦虚退让。孟琪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宗社的威灵、皇帝的圣德和军士的功劳。结合“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 当 言 和 ”分析可知,孟琪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结 合“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分析可知,孟琪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皇帝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答案:(1)谦虚退让。孟琪面
25、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宗社的威灵、皇帝的圣德和军士的功劳。(2)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3)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皇帝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参考译文:孟琪,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 2 1 7),金人进犯襄阳,孟琪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被征召去救援枣阳,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琪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琪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琪登上城墙射击敌人,将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文阅读题 2021 年高 语文 模拟 考卷 古代 诗文 阅读 汇编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