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市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测量溶液的pH检查气密性取固体药品下列关于饮食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有益健康,要大量服用B.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C.不要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D.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4.碳及其化合物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烧煤取暖时,在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B.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是20%5.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D.古代用墨绘制的字画,经久不褪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下列对四种图示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6.下列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B.CO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C.将草木灰的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会由黄色变为浅红色D.灼烧棉线会产生烧纸的气味,灼烧羊毛线则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
3、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0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A.甲、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4:3B.丙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B.13。(:时,若将不饱和甲溶液变饱和,只能恒温蒸发溶剂C.tzT时将20g甲、丙分别溶于50g水中都能得到70g溶液D.将t2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JC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 丙 甲9.下列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将镁条、铝条、锌条
4、分别放入稀盐酸中第 2 页,共 16页将锌片和银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将金属锡分别插入氯化锌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将外形相同的铁、铜、铝分别放在潮湿空气中A.B.C.D.1 0.如图是利用W 形管加热碳酸氢钱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时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B .碳酸氢铁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硫和水C.实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微粒不断运动D.碳酸氢钱施入农田后要及时盖土或用水灌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10.0分)11.现有以下7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字母填空。A.洗 洁 精 B.纯 碱 D.塑 料 E.蛋 白 质 F.淀 粉 G.氢氧化铝(1)利 用 乳 化 原
5、 理 清 除 油 污 常 选 用。(2)肉、蛋、奶 主 要 为 人 体 补 充。(3)易引起白色污染的合成材料是 o(4)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5)厨房中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其中溶液pH 7 的是。12.如图的两个实验都可以证明水的组成。(1)图甲是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 是(填a”或 b)是电源正极;实验时观察到水槽中的液面略有(填“升高”或“降低”)。(2)图乙是氢气燃烧实验(通常借助 的小烧杯验证生成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图甲图乙三、简 答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 3.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含C u、Zn)制取紫铜(C u)及Zn S 0 4溶液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6、反应条件已略去)。(1)步骤中,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C u +2 H 2 s o 4 +O 2,2 X+2电0,则X的 化 学 式 是:步骤中,没有生成气体的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o(2)步骤、中的分离操作,都 要 用 到 的 玻 璃 仪 器 有 烧 杯(写两种)。(3)针对上述流程,下 列 有 关 叙 述 错 误 的 是(填字母)。A.溶液A中含有3种溶质B.固体C中含有Zn和C uC.物 质D是稀盐酸四、探 究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0.0分)1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的实验。H2丁、封-C h(1)仪器是,仪器是第 4 页,共 16页(2)用过氧化氢溶
7、液制氧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用氯酸钾制氧气,发生装 置 和 收 集 装 置 的 组 合 是(填字母)。(3)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若采用“排饱和小苏打溶液法”收集,所得气体纯度会明显提高,则 小 苏 打 在 收 集 过 程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收 集 氢 气 一 定 不 用(填字母)装置。点燃纯净氢气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继续燃烧(生成H C 1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该反应不一定放出热量氢气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口出现白雾1 5.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想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
8、生了化学反应。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活动。I .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 甲乙丙三组同学设计出相同的实验方案(图1),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图1 现象结论 观察到B中溶液(填颜色变化),就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有 关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实验反思 反应过程中,C杯溶液的温度(填“”“或,=”或)A杯溶液的温度。(2)若将探究I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硫酸,实验现象基本相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On.探究上述反应后盐酸是否过量 查阅资料 金属银(N i)与盐酸的反应与金属铁与盐酸的反应类似。实验设计 甲、乙、丙三组同学选取不同试剂设计出如下验证方案,并分别进行实验:实验
9、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组取样,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不变甲实验中稀盐酸过量乙组取样,加入适量的金属银银的表面冒气泡 乙实验中稀盐酸_ _ _ _ _ _丙组取样,加入适量的_ _ _ _ _ _得到蓝色溶液丙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实验评价 探 究 口中,(填“甲”或“乙”或“丙”)组的实验结论错误。(2)写出乙组实验中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 实验拓展 借助p H传感器探究酸碱反应,实验更直观。图2是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 H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该实验是将稀硝酸滴入石灰水中该中和反应生成的盐属于硝态氮肥a、b两点对应溶液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c点对应溶液中
10、所含C a 2+与0 H-的个数比是1:2五、计 算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 6.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石灰石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计算:(1)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质 量 是。(假设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2)稀盐酸中溶质H C I的质量分数。(写出运算过程)加 入 10Q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5g石灰石样品混合物总质量116.2g第 6 页,共 1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
11、期,选项说法正确;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选项说法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答案】D【解析】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
12、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解:A、微量元素的摄入要适量,不能大量食用,故 A 说法不正确;B、甲醛有毒,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故 B 说法正确;C、霉变食物或超过保质期的食
13、物中含有致癌物,不要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故C 说法正确;D、人体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故 D 说法正确。故选:AoA、根据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回答本题;B、根据甲醛有毒回答本题;C、根据霉变食物含有致癌物考虑;D、根据维生素C 的缺乏病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微量元素的作用,认识常见有害物质。4.【答案】C【解析】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烧煤取暖时,在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 A 错误;B、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是登x 100%=75%;故 B 错误;16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 c 正确;D、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4、古代用墨绘制的字画,经久不褪色,说明碳化学性质稳定,但不是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故 D 错误。故选:Co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分析判断;B、根据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判断;C、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分析判断;D、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判断。此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以及用途是解答的关键。5.【答案】C第 8 页,共 16页【解析】解:A、图中所示粒子,可能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粒子,可能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碱,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粒子,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粒子,为混合物,不可能是盐,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
15、粒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的化合物,若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o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镂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时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红棕色
16、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草木灰的浸出液显碱性,将草木灰的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会由黄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灼烧棉线会产生烧纸的气味,灼烧羊毛线则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o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灼烧棉线和羊毛线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7.【答案】A【解析】解:A、甲、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7 0 -4 2):(1 4-8)=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江苏省 徐州市 市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