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琴与陶渊明的风度关于陶渊明与古琴的关系,“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 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书陶潜传,萧统陶 渊明传南史陶潜传晋书陶潜传记载基本一致)的 旧说,广为人知。后人或以为这是陶渊明名士风度的表现,包含 着“大音希声”的哲学思想。苏轼在渊明无弦琴中提出异议: “旧说渊明不知音,蓄无弦琴以寄意,曰:但得琴中趣,何劳 弦上声。此妄也。渊明自云和以七弦,岂得不知音?当是 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如此为得其真。”元 代李冶也认为:“何劳弦上声者,谓当时弦索偶不具,因之以为 得趣,今观其平生诗文可概见矣。”(敬斋古今鞋卷七)莫 砺锋先生陶渊明的无弦琴一文支持苏轼的观点
2、,认为陶诗中 既然多写到琴,据陶诗真淳的特点,陶渊明一定是爱好弹琴的。 事实上,陶渊明不仅会弹琴,更将古琴置于与书、酒同样重要的 地位,这正是魏晋以来名士风度的一种表现。现存陶集中涉及古琴的诗文有十一首(篇),如“弱龄寄事 外,委怀在琴书”(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少学琴书,偶爱 闲静”(与子俨等疏),表明陶渊明少年时即与古琴结缘。 此后不论是遭遇母丧(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息交游闲业,卧 起弄书琴”),还是辞彭泽令后(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 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古琴 一直陪伴于陶渊明左右。直到临终前夕,他还在自祭文中回 顾自己“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田园生活。颜延之
3、陶徵士诔 写渊明于“晨烟暮霭,春煦秋阴”中“陈书缀卷,置酒弦琴”, 可谓实录。余英时在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中说:“东汉中 叶以降士大夫多博学能文雅擅术艺之辈”,至魏晋,术艺更成为 名士风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古琴而言,尽管音乐一直是世家所 重视的教养,汉代也有如司马相如等擅琴之士见于文献记载,但 在一般情况下,拥有高超琴技的大多是乐工琴师。除文献记录外, 汉代出土的如东汉抚琴俑杂技舞乐画像砖等文物也可为 之佐证。到了魏晋时期,士人逐渐成为超越琴师的重要演奏群体。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些名士故事,如嵇康临刑索琴奏广陵散 (雅量);谢安见戴安道“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4、。谢悠然知其量”(雅量);王子 敬素好琴,得知其死讯后王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伤逝),等等。六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三位 高士手持乐器,荣启期、嵇康弹琴,阮咸奏阮,也是这一转变的 明证。王谢族中人大多会弹琴,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洎 自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阙”,可见学习古琴确已 成为两晋南朝世家子弟的必修功课。陶渊明自称“少学琴书”, 恰可与晋书左思传中记载左思“少学锋、胡书及鼓琴”对 看,是时代风气使然。其诗文中往往又有“琴”“书”意象连缀 出现的句子,也可与此时有关名士的一些文献记载互参,只不过 “书”在文献中有时指书法,而在陶渊明诗文中往往又指书籍。陶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琴 陶渊明 风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