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打造城市副中心上的“运河记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市政协委员:打造城市副中心上的“运河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政协委员:打造城市副中心上的“运河记忆”.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市政协委员:打造城市副中心上的“运河记忆”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 周佳佳)大水道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水道,其中北京段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文化聚拢,通联南北,接驳古今。如今,包括大水道文化带在内的三个文化带,作为北京建立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被列入区域进展大计。 如何爱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如何挖掘大水道文化带的丰富内涵?如何通过推动大水道文化带爱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如何在大水道文化带的建立中,为城市副中心打造“水道记忆”?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6天半的会期中,多位委员聚焦“大水道文化带”建立,带来了亮点纷呈的
2、意见和建议。 吴涛: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大水道文化带景观带 大水道北京段共42公里,目前已有的大水道沿岸景观环境建立为通州大水道森林公园,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总建立面积713公顷(约10700亩),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成为市民抱负的游玩和休闲场所,为建立北京城市副中心打下良好的生态根底。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副主席,吴涛对大水道文化带建立的成绩和进展如数家珍。 在他看来,环境有了,艺术的气息也不行或缺。“艺术城市”应当作为共性化的城市符号被输入文化带建立路径中,展现出2500余年文化的厚重和贯穿南
3、北13省的文化内涵。 “第一,大水道文化带“艺术城市”景观带总体设计理念:走读欣赏百里大水道景观带。依据大水道文化带的人文地理与生态风貌,打造一个世界最大型的融汇历史文化、雕塑、公共艺术、园林艺术,生态美丽、蓝绿交错、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国际一流的大水道景观带。其次,以熔古筑今的艺术手法打造蔚为壮丽的大水道雕塑公共艺术公园。以公共艺术群、群雕形式,将公共艺术、雕塑按时间轴融入大水道沿岸的景观园林中,以“水道记忆”为主题,呈现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大水道这一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在其流经的不同地域留下不同的城市记忆。第三,在大水道沿岸营造穿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历代园林浓缩版,建立历史园林、文化园林、艺术园林。第四,在大水道西岸构建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艺术馆全范畴的设计产品博览交易产业集群,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吴涛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政协委员 打造 城市 中心 运河 记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