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一年级数学《学看钟表》说课稿范文.docx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学看钟表》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一年级数学《学看钟表》说课稿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学看钟表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熟悉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熟悉整时半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根底。教材在编写上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生动详细的学习数学。根据熟悉钟面构造整时半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挨次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根据肯定的时间进展,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熟悉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阅历总结出熟悉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看、操作
2、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熟悉钟面的外部构成,把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半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依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奇怪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我采纳了开心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颜色艳丽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纳了动像发觉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沟通发觉钟面的构造,这样既活泼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
3、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渗透数学文化史。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识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美丽的钟表吗?
4、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气氛。接着,教师连续鼓励学生,要想设计更美丽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熟悉钟表。(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熟悉钟面 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沟通。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看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看学生发觉时针和分针是根据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稳固学问。 、教学整时半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下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
5、半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熟悉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2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看比照、争论沟通,最终达成共识:这2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教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教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有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推断教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终我让同桌之间相互拨,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力量,也让学生把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儿童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
6、特点,通过详细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熟悉,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爱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爱这个时刻,你寻常在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力量的培育,同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育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三)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依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速,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整作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稳固学问,并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7、1、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在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推断钟面下方出示的时间是否是钟面上所指时间。这四个钟面里有两个钟面时间是整时差一点和过一点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突破只有当分钟指向12时,表示的才是整时。 2、说一说,评一评。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边看课件边相互说一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他们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由于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所以小朋友的意见并不肯定会统一,只要他们的解释合理,教师都应赐予确定。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熟悉生活,熟悉数学的活动课,表达数学源于生活
8、,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学看钟表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缺乏,恳请大家批判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1、建构主义观强调学问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和沟通等数学活动,因此应当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展教学; 依据以上的详细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进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熟悉钟表,通
9、过比照观看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试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消失关于时间的学问,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熟悉钟面,通过观看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熟悉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亲密联系的,把数学学问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展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里,有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
10、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当说很多学生已经储藏了一些“熟悉钟表”的学问阅历。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精确的说清晰熟悉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说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熟悉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熟悉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熟悉还是粗浅的、感性的
11、,不能真正把握熟悉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详细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看比拟,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阅历,熟悉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受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读半时,把握认读方法。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看钟表 北京 一年级 数学 钟表 说课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