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docx





《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在先秦儒学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的引诗叙 事。按照先秦儒学的演变顺序,它们存在着一种递进上升的趋势, 其中论语引诗5条,简帛文献五行弓【诗6条、缁衣 引诗23条,至孟子引诗37条,荀子引诗多达83条。 从形式上看,这些引诗叙事并非独立存在的经典文献形态,而是 融入先秦儒学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之中;从义理上看,它们不 是以纯粹概念的方式呈现义理,而是通过引用诗文展开和推论儒 学观念。从目前的哲学史与经学史研究来看,这些引诗叙事或因其义 理方式不够“纯粹”,或因其文献形态不够“经典”,往往被一 带而过,甚至被忽视乃至遗忘其思想价值。然而这些引诗叙事, 并不是先秦
2、儒学诸子随意而为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引诗叙事发 生于简帛书写材料非常贵重且占据主体的先秦时期,先秦儒学诸 子在其思想世界中,如此频繁地、大量地引用诗文,若说他们随 意而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引诗叙事 的大量出现,如何影响着先秦儒学的思想世界?与经典“儒学化” 和儒学“经典化”进程有何关系?在先秦儒学的学派意识、思维 进程、生成方式中有何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合理判定“诗”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推进对先秦儒学经典 叙事与话语体系的研究。引诗叙事与先秦儒学的学派意识先秦诸子创立时期,儒学只是其中之一,如何确立和支撑儒 学的学派地位,成为先秦儒学尤其是孔子之后儒
3、学诸子着重考虑 的问题。从周人的“王官之学”中寻求儒学学派的经典支撑,成 为先秦儒学诸子的首选。在周人的“王官之学”中,“诗”与“书” “礼” “乐”同 样,都获得了 “文明的经典”地位,成为周人政治活动与话语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春秋时代中晚期“礼坏乐崩”的加剧, “诗”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从左 传襄公、昭公年间引诗赋诗活动最为频繁可见一斑。与“礼”“乐”器物形态相比,“诗”是一种文本形态,其特点是简短方 便、合辙押韵、意蕴无穷,便于教授和记忆,更易于大众化的传 播与接受。“诗”与“书”虽然都是文本形态,但相比而言,“书” 的语言更为抽象晦涩,“诰” “训” “誓
4、”等话语方式更倾向于 刚性和控制的力量形态,而“诗”则以真情实感、温文尔雅、委 婉含蓄的话语方式呈现,更注重“审美的”“柔性的”力量形态。在先秦儒学中出现大量引诗叙事,还有其学理上的依据。首 先,先秦儒学确立自身的学派地位,需要“诗”这种经典力量的 支撑。尽管其他先秦诸子及学派也存在引诗现象,但儒家引诗文 献数量最多且呈现递进上升趋势,这与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 争鸣的发展态势是同步的,这说明“诗”已经成为先秦儒学维护 学派地位、取得思想话语权的一种重要路径。至战国晚期的荀子 时代,引诗叙事不仅是荀子批评其他非儒家学派的经典依据,还 成为批评儒学内部各种学派、维系儒学正统的经典力量。其次, 先
5、秦儒学在思想创造过程中,也需要“诗”这种经典力量的支撑。 引诗叙事与先秦儒学其他叙事方式不同,是通过引用诗文的某篇 某章某几句,激发诗文中的问题意识,阐发诗文的意义世界,诗 文也由此融入先秦儒学的思想世界;诗文不再是周人的政治话 语,引诗也不再是周人的政治活动,而是转换为先秦儒学的思想 话语和思想活动,“诗”由周人“文明的经典”转换为先秦儒学“思想的经典”,此即“诗”这种经典“儒学化”的进路。最后, 引诗叙事也推动了先秦儒学“经典化”的进程。在先秦儒学诗学 传统中,“诗”不仅获得了 “仁”的本质规定,而且引诗叙事触 发了几乎先秦儒学所有的重要观念,论语中“诗”与“礼”、“诗”与“乐”、“诗”与
6、“道”、“诗”与“孝”等,孔门后 学简帛文献中“诗”与“慎独”、“诗”与“君道”等,孟子 中“诗”与“仁”、“诗”与“孝”、“诗”与“仁政”、“诗” 与“仁义”、“诗”与“民本”等,荀子中“诗”与“道”、“诗”与“儒”、“诗”与“君子”等。引诗叙事成为先秦儒学 这一思想学派的经典规定性,成为支撑先秦儒学存续和传承的经 典力量,“诗”确立了先秦儒学与众不同的哲学品位。引诗叙事与先秦儒学的思维进程纵观先秦儒学的引诗叙事,从引诗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四 种,第一种是以“诗云(日)”开头的方式,这种引诗方式在论 语郭店楚墓竹简缁衣孟子中较为普遍。第二种是以 “诗日(云)”开头,以“此之谓也”结尾的方式,这
7、种方式在 荀子中比较流行。第三种是引诗直接融入的方式,郭店楚 墓竹简五行中有2条采取这种引诗方式,“淑人君子,其 仪一也。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慎其独也”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独也”。第四 种是以“此之谓也”结尾的方式,郭店楚墓竹简-五行中有 3条采取这种引诗方式。第三种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诗云(日)” 引诗方式,第四种则是一种变相的“诗日(云)”开头,“此之 谓也”结尾的引诗方式。所以,先秦儒学的两种主要引诗方式, 可分别以孟子与荀子为代表。引诗叙事中不同的引诗方式,也体现出不同时期儒家学者不 同的思维进程和不同的思想风格。孟子引诗37条,其中绝 大部分采
8、取一种释义方式,这种引诗方式使孟子引诗叙事的思维 进程有两种独特的话语标识。一种话语标识是引用诗文之后,出 现了 “故” “谓”或与此相近的“连接词”,包括“是以” “所 以 “之谓” “孔子日” “盖日”等,这种连接词在引诗叙事思 维进程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从诗文向释义来说,连接词使诗文不 再囿于诗文原义,而是开显了更多可能的意义向度;从释义对诗 文来说,连接词拓展了诗文的意义空间,或者是向上“提升”, 或者是向内“纵深”。另一种话语标识是从引用诗文延伸出来的 “核心词”,即引用诗文或前或后的文本中,出现了与诗文完全 相同的字词,这种核心词在引诗叙事思维进程中的作用也是双重 的,从引用诗文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儒学 叙事 思想 价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