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总体学习规划 (一)单元学习目标 预期结果 单元目标: 文本目标: 了解戏剧作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深化对戏剧体裁的认识。 理解悲剧作品的特征。 技能目标: 欣赏戏剧设计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把握单元戏剧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把握不同剧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撰写排演手记、“整本书”戏剧读书札记,总结对作品的感悟和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识。 概念目标: 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形成跨文化理解。 把握作品的悲剧
2、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基本问题(Inquiry Questions): 时代、民族、社会现实会如何影响剧作家的创作? 什么是悲剧的意义?如何看待戏剧悲剧? 学习结果(Essential Understandings):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的社会现实会影响剧作家的创作,展现不同的戏剧作品,体现不同的文化。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启示读者要心怀悲愤和崇敬,良知和悲悯。 (二)情境与活动任务设置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成学习目标;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
3、能性、创造新意义。 本单元设计旨在运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以下学生活动任务,使得学生教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入戏剧学习情境之中。 任务一:小组讨论窦娥冤剧本冲突+分角色朗读剧本+撰写窦娥人物小传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剧本冲突并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选段,掌握剧本剧情发展,巩固戏剧冲突知识,通过分角色朗读剧本,掌握台词的表现形式,通过撰写人物小传,产生戏剧人物的思考与评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戏剧冲突知识,快速学习剧本朗读模式,为剧本演出提前做好准备。 任务二:窦娥冤演出活动设计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通过演出角色PK、选段演出排演、演出评价打分三次任务,完成剧本演出活动设计,掌握剧
4、本个性化演绎能力,提升剧本理解表达能力及戏剧舞台实践力。使学生能够深入认识舞台演出及戏剧表演评价,避免片面化、纯理论化理解戏剧表演。 任务三:窦娥冤平板练习 在第三课时中,学生通过平板练习,完成窦娥冤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归纳,掌握独立思考戏曲悲剧艺术的能力,探索悲剧艺术的特点,并通过平板互动展示答案,完成课堂分享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在戏剧人物形象自身和时代社会背景等多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艺术。 任务四:雷雨墙上的角色+坐针毡 在第四课时中,学生通过分组扮演对应角色进行自我介绍和相互提问的方式,建立角色性格,探索扮演角色的动机、思考及想法,并透过表达所扮演角色的主观态度及立场去阐释观点,产
5、生主观投入又实质“离岸”的客观及理性效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复杂性格,避免抽象化、标签化地理解人物。 任务五:雷雨独白+动作连环四重奏+思路追踪 在第五课时中,学生通过设计独白揣摩人物的所思所想,通过设计动作连环四重奏观察人物变化或不同侧面,通过设计思路追踪问题,挖掘人物内心。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雷雨的戏剧语言尤其是台词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品味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揣摩潜台词。 任务六:雷雨简易台本创作 在第六课时中,学生通过创作简易台本的创作并解说设计意图和亮点,理解戏剧的舞台性,了解声情、动作、走位、化妆、服饰、布景、音乐、灯光等舞台元素在戏
6、剧表演中的重要性,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借用舞台元素凸显戏剧冲突和主题。 任务七:哈姆莱特朗读剧场 在第七课时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合唱式朗诵,着重富于创意的声情表达。合唱式朗诵的脚本设计需要基于学生对于哈姆莱特内心世界的理解,通过理解、分段、变换节奏来展现哈姆莱特的心理变化,从而把握哈姆莱特的性格,了解其悲剧命运。 (三)单元评价设计 评价证据 目标 评价任务 文本目标: 1. 了解戏剧作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深化对戏剧体裁的认识。 2. 理解悲剧作品的特征。 技能目标: 1. 欣赏戏剧设计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7、 2. 把握单元戏剧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把握不同剧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3. 撰写排演手记、“整本书”戏剧读书札记,总结对作品的感悟和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识。 概念目标: 1. 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形成跨文化理解。 2. 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文本评估: 记录教师介绍的戏剧体裁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笔记。(形成性评估) 完成平板随堂练习,并订正补充。(形成性评估) 技能评估: (1)通过课堂答问、小组讨论、简易台本创作等形式欣赏戏剧设计冲突。(形成性评估) (2)通过人物小传撰写、角色PK、墙上的角色、坐针毡、合唱式朗读等形式欣赏
8、戏剧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形成性评估) (3)通过独白、动作连环四重奏、思路追踪等形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形成性评估) 通过平板练习、课堂讨论笔记,把握单元戏剧作品的共性与个性、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性评估) (1)撰写排演手记和心得体会。(形成性评估) (2)选择中国古典戏曲、中国现代戏剧或西方戏剧任一时代剧作,进行“整本书”戏剧阅读,并做好读书札记。(终结性评估) 概念评估: 选择本单元的三部戏剧名作之一,撰写戏剧生活启示,展现跨文化理解。(终结性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笔记、平板练习,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形成性评估) 其他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演出、小组活动的互评和师评等。
9、 二、 单元学习活动 (一)第一课时 1.课时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特点,理解窦娥冤的情节发展,掌握戏剧情节发展及戏剧冲突等知识,对于戏剧人物做出自己的思考与评价。 2.评价任务 进行小组剧本冲突的讨论和分角色剧本朗读,并完成窦娥人物小传的撰写。 3.详细过程 教学阶段 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时间/ 分钟 预测、检讨 引入 1.剧本阅读的方法。 2.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特点。 3.学生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重温窦娥冤故事。 4.理解将要进行的教学任务。(戏剧情节概述和戏剧冲突描绘) 1.教师作引入,介绍戏剧学习中剧本阅读的方法。以此来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
10、剧的特点。 2.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元代杂剧创作名家。(录鬼簿中的第一位著名剧作家)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窦娥冤故事情节内容。 3.教师叙述情节发展走向,设置问题:戏剧冲突的位置及其原因。 1.留心聆听,并做好记录。 2.参与课堂答问。 3.理解回忆剧情。 4.借助课文剧本思考问题。 1.课本P22-25 2.PPT 3.黑板粉笔 10 教师做好课件等准备工作,并在课上清晰准确讲解,留意学生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提示学生窦娥冤情节,帮助学生回忆,对情节中的戏剧冲突的问题讲解。 发展 1.学生通过答问来自主学习戏剧情节。 2.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戏剧冲突的学习。 1.提示学生答问并帮助其利用“开火车”
11、等形式完成情节复述。 2.组织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并讲解戏剧冲突及其相关: (1)戏剧冲突是 (2)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发生在哪几个剧情位置? (3)冲突所产生的原因是(用课文的原文来进行概括阐述) 1.留心聆听,并观察。 2.积极参与课堂答问与课堂讨论。 3.利用平板对问题作答并在班级内部分享。 1.平板记录答问与思考 2.课本P22-25 3.PPT 10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讨论工作,留意学生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对于窦娥冤中戏剧冲突原因的判断把握。指导学生们使用平板辅助学习,在平板上作答分享。 巩固 1.学生通过朗读和演绎理解并展示戏剧冲突。 2.通过窦娥冤剧本学习中国传统戏剧剧本相
12、关知识 1.提示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小组进行朗读和演绎窦娥冤的准备。 2.讲解展示活动要求: (1)每组轮流做展示片段汇报。其他组停止准备,认真聆听。 (2)展示过程可以朗读也可以演绎但每组时长不超过2分钟 (3)教师和每个组一起为展示组打分 (4)板书记录相关组别、展示冲突片段及其分数 3.讲解板书相关窦娥冤剧本知识,如曲牌、行当、科介等。 1.学生在阅读剧本基础上对于戏剧冲突进行展示可以朗读也可以演绎。 2.积极参与组内活动,从准备到演绎再到打分。 2.在展示过程中学习相关戏剧冲突,在剧本阅读中学习传统戏剧剧本知识,并对板书内容记录。 1.课本P22-25 2.PPT 3.黑板粉笔 15 教师
13、组织学生完成展示,留意学生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对于展示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指导学生们学习徐昂管传统戏剧剧本知识,并板书相关要点,要求学生记录。 总结 思考与评价:学习戏剧情节戏剧冲突后总结学习内容,最后对于戏剧人物做出自己的思考与评价 1.教师重申本节课所学,总结学生在课堂上及活动中的表现。 2.布置作业:书写窦娥冤人物小传 3.综合内容,记录下各组展示戏剧冲突演绎及其分数情况,预备教授篇章内容及帮助学生回顾所学。 1.留心聆听并记录课堂学习重点。 2.记录作业内容 PPT 5 总结所学知识,回顾课堂活动,布置相关作业人物小传书写。教师应当明确作业要求,并提醒学生课后仔细阅读本单元戏剧内容,加强
14、戏剧学习参与感。 (二)第二课时 1.课时目标: 分享组内人物小传作业,在组内进行戏剧人物角色PK,掌握朗读剧本、个性化演绎的能力,排演并演出展示剧本选段。 2.评价任务 以演出角色PK、选段排演演出、演出评价打分三次任务,完成戏剧表演舞台综合实践。 3.详细过程 教学阶段 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时间/ 分钟 预测、检讨 引入 1.分组分享自己的人物小传。 2.学生理解分组后将要进行的窦娥冤角色PK和排练演出任务。 1.教师安排学习小组任务:组内分享完成的作业人物小传。及让学生通过作业回想窦娥冤故事内容。 2.教师叙述:安排的PK角色和排练演出任务。 1.按照小组围坐,并分享
15、自己完成的作业。 2.留心聆听任务要求。 3.思考自己将要完成的部分。 1.电脑 2.作业 10 1.教师可留意学生反应给予支援,例如学生在分享人物小传中出现用时过长等问题或分组后对任务不理解等问题。 准备 1.学生通过剧本选段进行戏剧人物角色PK。 2.学生利用投票公选的方式确定本组将要演绎的段落、角色及其对应的学生。 1.教师布置任务,并解释第一部分任务要求: (1)每组按照课文剧本选择演出的段落,并在课文中标注清楚。 (2)10分钟时间准备:组内愿望饰演同一角色的同学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理解力进行选段的剧本朗读、个性化演绎比拼。 (3)组内所有不参与角色PK的同学为参与者投票。 (4)统计
16、票数,并确定下角色PK的结果暨小组展示演出名单并排演。 2.进行第一部分任务。 1.按照小组进行任务。 2.留心聆听任务要求。 3.讨论并选择演出段落。 4.确定演出角色并参与角色PK。 5.确定不参与角色PK,为参与者投票并统计结果。 6.根据结果进行排演。 1.课本。 2.电脑计时。 3.打分便签。 10 1.教师可留意学生的反应给予支援,例如帮助学生评价,并指导打分。 2.教师可参与学生排演指导,并提出饰演的建议,例如角色划分,以及剧本朗读方式等。 展示 1.透过小组协作活动,建立学生对于舞台演出的信心。 2.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肢体神态演绎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令学生学会理解同
17、伴所表达的演出内容及作出相互评价。 1.教师安排3组学生进行任务汇报的演出。 2.教师讲解演出要求: (1)演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允许修改台词,但须符合窦娥冤剧本的原义。 3.教师讲解第二部分任务要求: (1)三个组轮流进行演出且做口头报告。 (2)计分为未参与演出组及教师给分,百分制。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出过程,及其角色表现力。 5.教师板书记录组别、演出片段、分数统计。 1.留心聆听并观察课堂。 2.按照要求进行演出展示活动。 3.每个演出组别发挥自己创意,进行班级展示,尽力在语言表达、肢体神态上演绎所选剧本选段。 4.为参演组按照要求打分。 1.课本。 2.黑板粉笔。
18、 3.展演所需道具材料。 15 1.教师可留意学生反应给予支援,例如学生演出顺序安排,打分汇总记录等。 2.教师做好计主持演出工作,记录演出时间,汇总演出分数并板书。 总结 1.总结本次活动任务内容,并给予综合评价。 1.教师汇报任务二中的展演分数,并评价三组学生的展演过程,对学生提出正向鼓励和深入要求。 2.教师指导演出所应注意的事项:如剧本朗读、人物舞台表现等方面。 3.布置作业:完成撰写回顾演出的心得体会。 4.教师综合内容:预习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并了解相关故事。 1.留心聆听,并记录重点。 2.记录作业内容。 3.记录预习内容。 1.黑板粉笔 2.电脑PPT 5 1.教师总结
19、三组学生的演出优劣,并汇总分数提出鼓励。 2.教师提醒学生本次演出任务将作为单元戏剧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部分,务必认真对待,做好回顾记录学习。 (三)第三课时 1.课时目标: 回顾演出心得作业,归纳总结戏剧悲剧产生的原因,掌握一定戏曲知识,了解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 2.评价任务: 完成窦娥冤屈及其悲剧产生原因归纳的平板练习,并进行课堂分享交流,补充修改平板作业笔记。 3.详细过程: 教学阶段 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材料 时间/ 分钟 预测、检讨 引入 1.学生重温作业窦娥冤小组演出心得,思考问题:同学们饰演的窦娥冤在什么地方? 2.学生理解窦娥的冤屈的原因。 1.教师引入,
20、和学生重温回顾完成的作业。展示学生的作业辅助大家了解窦娥这名女性角色,并布置问题:窦娥冤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叙述窦娥的冤屈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窦娥的冤屈产生的原因。 1.留心聆听他人作业,并回顾自己作业。 2.积极参与思考窦娥的冤屈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记录。 1.课本P22-25。 2.PPT。 3.黑板粉笔。 4.平板电脑。 10 1.教师可留意学生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帮助学生重温自己的作业,并做窦娥冤屈的进一步解读。 发展 1.学生学习窦娥冤后,总结归纳窦娥的冤屈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1)窦娥人物自身的原因。 (2)时代社会的原因。 2.了解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1.引导学生归纳窦
21、娥冤中的悲剧产生的原因。 (1)在平板完成相应思考作业,并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2)观察学生作答情况并给予指导。 (3)平板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和学生综合判断给予打分。 (4)概括学生形成答案并平板展示。 2.介绍并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1.留心聆听学习要求。 2.独立思考,完成平板思考作业。 3,提交作业并积极参与作业讨论打分。 4.记录过程所学。 1.PPT。 2.平板电脑。 10 1.教师可留意学生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辅助学生思考,冤屈及其悲剧原因进一步归纳,评价学生作业并引导学生讨论打分。 2.讲解中国古典四大悲剧相关知识。 巩固 1.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后,对期中的赵
22、氏孤儿悲剧进行戏剧情节的了解并作片段的欣赏。 1.带领学生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片段,并对情节人物做简要介绍。 2.欣赏过程中提出要求,希望学生运用所学戏剧悲剧主题及其风格知识完成对赵氏孤儿的理解。 1.巩固所学相关戏剧知识,并欣赏赵氏孤儿片段。 2.仔细观看,并结合悲剧相关知识积极思考。 1.戏剧影视片段投影播放。 15 1.教师可留意学生观看赵氏孤儿反应并给予支援,例如对情节人物介绍,并给予学生点拨。 总结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思考与评价:窦娥和赵氏孤儿的悲剧所体现的悲剧原因及其悲剧内涵。 1.引导学生总结所学习的窦娥冤悲剧原因: (1)窦娥人物自身的原因。 (2)时代社会
23、的原因。 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戏曲的悲剧内涵: “美好的镜子”被打破,“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 2.布置相关作业:预习阅读雷雨全篇剧本或者观看雷雨全篇话剧表演。 1.留心聆听并记录所学所思所想。 2.记录并完成相关作业 1.黑板粉笔。 2.PPT。 5 总结知识,重新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戏曲故事悲剧的原因及其内涵。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接下来的雷雨剧本预习非常重要,需要学生用心完成预习工作,提升学习参与感。 (四)第四课时 1. 课时目标 了解雷雨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2. 评价任务 进行墙上的角色+坐针毡的戏剧活动,并完成墙上的角色工作纸。 3. 详细过程 教学阶段 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二 单元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