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风险等级直接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有风险等级直接判定标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风险等级直接判定标准A-1粉尘爆炸场所固有风险等级判定标准风险等级直接判定内容重大 风险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 统互联互通。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4 .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5 .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6 .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
2、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 的装置。9 .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10 .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11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12 .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重点部位),场所作业人员或发生事故波及范围人员 在30人以上的。13 .经国家、省应急管理部门判定为重大风险的其他风险。较大 风险1 .企业未建立粉尘防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除尘系统管理等)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 作规程未包含防范粉尘
3、爆炸的安全作业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2 .企业未编制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城)应设有符合GB 50016相关规定的安全出口,其中至少有一个直通 室外的安全出口。4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未严格控制区域内作业人员数量,设有休息室。5 .具有自燃性的热粉料贮存前未冷却到正常贮存温度。6 .在通常贮存条件下,大量贮存具有自燃性的散装粉料时,未对粉料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当发现 温度升高或气体析出时未采取使粉料冷却的措施。7 .对遇湿自燃的金属粉尘,其收集、堆放与贮存时未采取防水防潮措施。8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明火作业,当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未符合相关要求。9
4、 .与粉尘直接接触的设备或装置(如电机外壳.传动轴.加热源等),其表面最高允许温度高于低 于相应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10 .当存在静电引燃危险时未符合GB 12158相关要求和遵守AQ7015的规定。1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未符合的相关规定,未防止由电气 设备或线路产生的过热及火花防止可燃性粉尘进人产生电火花或高温部件的外壳内。1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计安装未按GB 50058的有关规定执行。13 .粉尘输送管道中存在火花等点火源时,如纺织梳棉(麻)设备除尘风管等.未设置火花探测与清 除火花的装置。14 .在生产或处理易燃粉末的工艺设备中,采取防止点燃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时,未
5、采用情化 技术。B-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 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 及沟通2年内治理4-8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 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B-4风险矩阵表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极其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
6、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稍有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12345附件3风险分析与管控记录C-01作业活动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C-02设备设施清单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 设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口审核人:审核口期:年月日注:L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 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C
7、-03紫金矿业集团黄金冶炼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与隐患排查策划表序分序风险自查辨识可能导致的风险现有控建议改风险评估动态风固有风管控基层组织检查专业检查公司 检查号号点类别对象事故类型辨识制措施进措施LSR险等级险等级层级班 组周 期车 间周 期专 业周 期公司周 期C-0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示例)序号风险点(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等)风险等级管控层级责任部门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责任班组班组负责人/联系方式备注一28一_图一卡一册D-01 一图:安全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示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四色空间分布图低X.险败X.gO较大风险 大J4K?制厂用大门火灾 an帆修氏 :一t
8、riKthW宿舍楼火灾灼雄,m_工色古小土站修 事酸 3区火火:中碑和玄息城辅料仓库为贝一 裔社 3也琴岗路D-02 一卡:安全风险告知卡IH)3 一册:双重预防机制员工手册安全风险告知卡风险点中频炉序号环节/邰粒设备军础退密表现案固件本体液压杆控制柜、电气线路入炉悯料用瑞出炉物料主要事故类型应急救暖措施安全出示标识中校责任单位.一30一动态风险等级.一般M险向有风险等级.较大风险图一期:卡1. 15把去金风松管校提在急忐帚面,把急患林变海窿能在享技鼎面主要用.*因素1、设曲基毗发生沉降。2、设备地脚墀拴松动。1、设备及馆钱表现腐蚀2、设备及管线存在突出和尖锐部位1、设缶装固件玦失2、案同件玦
9、陷或未上案。1、本体腐蚀冰海、变脆。2、本体悝绳、应力立中部位断袅.3、本体外表却纹、变形。1、港压油软管,管线老化碳浪液;IU2、过他白动保护功能失散。3.压力自锁机,构损坏失效1、主电沂线跆及其它辅导电赛线路未能穿骨限范 敷设,2、设备未有可置的PE接纨。3、设备告类开关按钮缺失损坏。1、入炉物料含水份过大。2、高温物柑喷出伤人.1.坨竭破裂、离出物N啧出伤人。2、生烟含有水分.高温物/脸出伤人主要控制措旃定期对设备军础进行检杳及维护保养。1.定期封设苔设施及宣线进行域护保界-2、定期检直,及时处理设备及管线上突出和尖锐的位,1.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履安装.选用吉格产品,并把好后量、安装关2
10、、坚持巡回检发,54小时进行一次巡险,发现向16及时处理3、定期进行检立、保养、维修,确保娓栓开全、完好、有效.零固.1、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再安装,选用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2、坚持巡向检直,笠双向麴乃胴QI理。】、定用检有液压油管线。2.定明检查压力白领功能像PS电机停止,活塞杆能自锁在一 定位背上,处于保压状态.3、注明检杳白钺防护装,、确保完好百效。1、所有的电激续路方置败谩.2、日常做好设备的接她保护的检查和维护。3、操作按钮等齐全、完好、DIW,标识清嘶-1 .入炉物料必须先充分干烽,2、升温速隼不可过快.1 .作业刖先检玄坨病,麻保用竭保持完好后,方可投N。2 .坦阳湾包合格
11、后方可使用物料出炉时控制速率,成一如续流出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高温1、发现火情,应有条不素地按照预先制定的扑火声索送行实施.必须迅速及时地将火扑灵,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火灾起初阶段可以用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应在自救的同时请求119专业救援.2、烫伤时用冷水局邰降温10分神.同时可以冲洗掉热的液体.伤处肿脓时,去抻手表、手锚、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用铁锹俨士将火扑灭,若避以控制并用一块干净、渐温的敷料覆盖, 不要施压,除非烫伤很小,否则一定送伤者去医院.3、发现高油中餐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给患者降温,患者清酸后注意给患者补充水分.若患 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
12、其恢复意识如若患者有Q乎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进 行人工呼吸,对于重旋中署患者尚单的应急处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应立即拨打120急.致电话等待 救援的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证呼吸顺畅4、发生高处坠落本故时,不能随意移动伤者,如有外伤出血应立即在现场进行简易处理,并立即 送医院救治.5、发生触电,故时.应立即切断发生事故线路的电源或总电源,在保证自勇安全的情况下.可使 用纯修工具等迅速抢救蚣电者脱离电源岫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在现场救护.并立即送医院故治。6、向周围人呼放,立即向公司相关负责人报告,公司立即启动事故处H应急预案.设置1?戒区.A A A O可直I当心烫伤I |当心火灾II当心触电
13、I I当心坠落I mrw I EHHQ EHgl管拄责任人.联系电话.北岩市XX看阪一 司隐患排查清单E-01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编 号型名 称风 险 点 等 级责任 单位作业步鞭(检查项目)危险源或潜在 事件(标准)管控措施交接班巡检 设备电气 车间级公司级 序号名称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作 业 活 动 或 设 备 设 施1工程 技术管理 措施培训 教育个体 防护应急 处置2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
14、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一31一E-0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 准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设备电气 车间级公司级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15、,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一32一隐患排查治理台账F-01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台账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编号类型名 称风险 点等 级责 任 单 位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 (标准)管控 措施排 查 类 型排 查 周 期责 任 单 位责 任 人排 查 结 果隐 患 描 述隐 患 级 别排 查 人排 查 时 间形成 原因 分析整 改 措 施整改 责任 单位整改 责任 人整 改 期 限资 金 额脸 收 时 间验 收 人验 收 情 况序 号名 称作业活 动或设
16、备设施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 防护应急 处置2一33一F-0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脸收过程序 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 排查标准排查 类型排查 周期责任 单位责 任 人排查 结果隐患 描述隐患 级别排 查 人排查 时间形成原 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 任单位整改 责任 人整改 期限资 金 额验收 时间验 收 人验收 情况生产经营单位 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及人员生产经营单位 资质证照34115 .采用情化防爆的工艺设备未进行氧浓度监测。16 .吸尘罩设计不符合GB/T 16758等相关规定。17 .对于金属粉尘和与水接触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粉尘,采用水基灭火器
17、和水灭火。18 .各工艺设备之间的连接部分(如管道、法兰等)未与设备本身有相同的强度,高强度设备与低 强度设备之间的连接部分未安装隔爆装置。19 .耐爆炸压力和耐爆炸压力冲击设备未符合GB/T 24626的相关要求。20 .工艺设备的强度不足以承受其实际工况下内部粉尘爆炸产生的超压时,未设置泄爆口,泄爆 口未朝向安全的方向,泄爆口的尺寸未符合GB/T 15605的要求。21 .对安装在室内的粉尘爆炸危险工艺设备未通过泄压导管向室外安全方向泄爆,泄压导管未 尽量短而直,泄压导管的截面积小于泄压口面积,其强度低于被保护设备容器的强度。22 .不能通过泄压导管向室外泄爆的室内容器设备,未安装无焰泄爆
18、装置。23 .具有内联管道的工艺设备,设计指标未能承受至少0MPa的内部超压。24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未采用抑爆装置进行保护。25 .如采用监控式抑爆装置,未符合GB/T18154的要求。26 .抑爆系统设计和应用未符合GB/T 25445的要求。27 .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的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设备设施,管道上未设置隔爆装置。28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多层建构筑物楼梯之间未设置隔爆门,隔爆门关闭方向未与爆炸传播 方向一致。29 .除尘系统的启动未先于生产加工系统启动生产加工系统停机时除尘系统未至少延时停机10 min,未在停机后将箱体和灰4内的粉尘全部清除和卸出。30 .所有产尘点均未
19、装设吸尘罩并未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口风量以满足作业岗位粉尘捕集要求。31 .水平风管每间隔6m处未设置清灰口或设置高压情性气体吹刷喷头,风管非清理状态时清灰 口未封闭,其设计强度未大于风管的设计强度。32 .除尘器未布置在厂房建筑物外部。33 .若干式除尘器安装在厂房内,未安装在厂房内的建筑物外墙处的单独房间内,房间的间隔 墙未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房间的建筑物外墙处未开有泄爆口,泄爆面积未 符合GB 50016的要求。34 .袋式除尘器进、出风口未设置风压差监测报警装置,未记录压差数据,在风压差偏离设定 值时监测装置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35 .袋式除尘器采用机械振打方式,滤袋未采用阻
20、燃及防静电的滤料制作,滤袋抗静电特性未 符合GB/T 17919的要求。36 .干式除尘器泄爆口未朝向安全区域,泄烽面积和泄爆装置参数未符合GB/T 15605的要求, 泄爆方向无法满足安全要求的,未采用无焰泄爆装置。37 .对安装在室外的干式除尘器.其进风管上未设置隔爆阀。38 .企业对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粉尘清扫制度,未包括清扫范围、清扫方式.清扫周期等内容。39 .任意拆除防爆设施。40 .所有可能沉积粉尘的区城,包括粉料贮存间及设备设施的所有部位,未及时全面规范清扫。41 .未根据粉尘特性采用不产生扬尘的清扫方法,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未采用负压吸尘方 式清洁。42 .遇湿自燃的金属粉尘
21、,采用洒水增湿方式清扫。43 .非正常工况作业或涉及危险作业的检维修活动风险;44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和装置数量较大但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45 .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重点部位),场所作业人员或发生事故波及范围人员 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46 .发生过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未设有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位置和宽度不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 定;安全疏散通道不畅通,疏散路线未设置应急照明和明显的流向指示标志。2 .企业未根据本标准并结合自身工艺、设备、粉尘爆炸特性、爆炸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制度 等制定粉尘防爆
22、安全检查表,未定期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检查。未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车间 (或工段)未每月至少检查一次。3 .企业未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教育及培训,普及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使员工了 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粉尘 爆炸危险岗位的作业人员及设备设施检维修人员未进行专项粉尘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未经考 试合格上岗。4 .检修过程如涉及动火作业,未专人监护,未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5 .灭火未符合消防相关规定要求,未根据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正确选用灭火剂。6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和装置的传动机构未符合相关规定要求。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未
23、按GB 50057中有关规定采取相应防雷措施。8 .除尘系统的导电部件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未并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0Q,管道连接 法兰未采用跨接线。9 .抑爆、泄爆隔爆及火花探测器等安全装置未定期进行检验检查和维护。一般风险10 .检修作业未采用防止产生火花的防爆工具,违规使用铁质检修作业工具。11 .湿式除尘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12 .风管未明铺,不应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室)中。13 .风管未采用钢质材料制造,风管的设计强度小于除尘器的设计强度。14 .风管中有粉尘沉积。15 .未定期对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中的设备传动装置(齿轮滑轮.胶带运输机托辐,轴承等),润滑统 以及除尘系统电气
24、设备等进行检修维护。16 .在工艺流程中使用情性气体或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的场所,未配备可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 呼吸保护装置。1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人员未按GB/T 1651的有关规定,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18 .生产、加工、储运可燃性粉尘的工艺设备未设置防止粉尘泄漏的措施,工艺设备的接头、 检查口、挡板、泄爆口盖等未封闭严密。47.湿式除尘系统水量流速未能满足去除进人除尘器粉尘的要求,未设置液位、流速的连续监 测报警装置,未及时清除沉淀的泥浆,未保证水槽(箱)及水质过滤池(箱)无论除尘器处于开 启或者停止状态,都要有良好的通风。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未制定设备设施检修安全作业制度和应急
25、处置措施,检修作业未进行审 批。20 .未按照设备检修维护规程和程序作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交义作业。2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人员穿化纤类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A-2液氨制冷场所固有风险等级判定标准风险等级直接判定内容重大风险1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 统。2 .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3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4 .室外液氨储罐(区)与基地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足。5 .员工宿舍与氨制冷机房、冷库或其他厂房、仓库设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内。6 .办公室
26、、休息室设置在液氨厂房内,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低于二级,未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等。7 .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侧的墙体未至少有一面为防火 墙,屋顶耐火极限低于l.OOho8 .液氨管线严禁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9 .快速冻结装置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等焊缝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10 .热氨融霜工艺,未采取有效的超压导致泄漏的预防措施。11 .冷库及制冷系统未委托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12 .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单位不具备资质条件。13 .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未安装氨气浓
27、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 启联动。14 .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及氨气浓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未符合GB 50072及5.12.6-5.12.7 的规定,其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5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未定期检验。16 .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未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应急通 道保持畅通。17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制冷系统未在制冷机房和安装有快速冻结装置的加工车间等场所设 置视频监控报警系统。18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未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19 .新建项目安全设施未按照“三同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20
28、.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重点部位),场所作业人员或发生事故波及范围 人员在30人以上的。21 .经国家、省应急管理部门判定为重大风险的其他风险。较大风险2.3.4.5.6.7.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未设置水喷淋系统。在厂区内显著位置未设风向标。氨制冷机房每个防火分区少于2个安全出口,且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 离小于5m (当氨制冷机房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大于150m2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 口)。氨制冷机房与其控制室贴邻建造时,未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隔开和 未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氨制冷机房与其控制室之间隔墙上的观察窗未采用甲级固定防火窗;当确需设置连通 门时
29、,未采用开向制冷机房的甲级防火门。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未设置安全标识。作业现场未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 业未按照GB30077的规定,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8 .企业未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9 .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10 .企业的从业人员未经过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11 .企业未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GB/T 29639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的规定,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综合、专项应
30、急预案,未针对氨泄漏、 火灾、断水等多发事故隐患以及制冷系统运行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巡检维护等重点 岗位编制应急管理要求,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未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 关应急协作单位。12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未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13 .企业未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14 .不符合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要求设置液位计。15 .液位计安装和使用不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16 .安全阀未设泄压管。17 .制冷系统加氨站、集油器放油口、调节站操作阀组、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贮氨 器、配电柜等关键操作部位未设置指导操作用标示牌。18 .非正常工况作业或
31、涉及危险作业的检维修活动风险。19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和装置数量较大但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20 .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重点部位),场所作业人员或发生事故波及范围 人员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21 .发生过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1 .未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对氨制冷机房内的制冷管道、水管等各种金 属干管做等电位联结。2 .氨制冷机房及其控制室和变配电所安全出口的门未采用平开门,未向疏散方向开启。3 .氨制冷机房未设有应急照明(含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系统。其灯具、开关和配电线 路均未按防爆施工。4 .安装有氨制冷设备的制冷机
32、房、设备间、库房、车间等均未在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和中文警示说明。5 .对于无液体流散设施的贮氨器周围未增设排放系统至室外事故水池。6 .对于无液体流散设施及室外事故水池的,贮氨器周围未按要求设置围堰。7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未高于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 一般 5m,未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风险8.制冷剂的品种、质量和充注量未满足制冷系统的设计要求。9 .充注制冷剂前,未对制冷系统抽真空。10 .向系统充注制冷剂时,未采用耐压3.0MPa以上的连接件,与其相接的管头未设置有 防滑沟槽。11 .充注或抽出制冷剂完成后,制冷剂瓶未立即与系统分
33、离。12 .加氨站未设在机房外并设安全标识,加氨时严禁加热。13 .制冷系统充氨口未设置在氨制冷机房外并设安全标识,未采用耐压3.0MPa以上的连 接件,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14 .加氨用临时管道未选用万向液氨装卸臂(鹤管)。15 .新建及改扩建氨制冷系统未采用氨用钢制阀门。16 .已建成投产的氨制冷系统若采用球墨铸铁阀门的,未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规范要求。17 .氨制冷系统使用灰铸铁阀门。18 .冷凝器未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未设断水报警装置,蒸发式冷凝器未 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19 .所有制冷容器、制冷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体、气体分配站集管上和
34、不凝性 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未设置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20 .制冷系统中采用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均应采用制冷剂专用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 观察者站立的平面超过3m,且未清晰看到。21 .压力容器液位计应有保护装置,显示面未保持无损且清洁、有效;安装位置未便于操 作人员观察,液位计最高和最低液位未有明显标记。22 .对快速冻结装置(单冻机等)的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管帽)焊缝未进行定期检测。23 .在未完成检测和修复合格前,热氨冲霜作业时,未事先撤离快速冻结装置房间内作业 人员,随时监测冲霜情况,未及时通报冲霜操作的制冷工。24 .企业未建立快速冻结装置除霜操作规程,制冷工未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35、25 .快速冻结装置改造未将手指令程序改为自动控制融霜。26 .制冷机房控制室未配备适量保质期内的酸性饮料或食醋、2%硼酸溶液、生理盐水等应 急抢救物品。27 .防爆型事故排风机未定期维护检修,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其运行正常。28 .防雷设施未定期检测。29 .配备的防护器具和抢救药品等应急救援物资应由专人保管、摆放整齐、取用便捷,未 按照管理规章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校验和维护保养。30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不符合GB/T 18664的规定。31 .制冷机房内存放可燃物,使用明火、电炉等现象。32 .检修维护作、也时,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高温热源、电气焊、机械切割等产生火花的 作业未
36、与保温材料、易燃品进行有效隔离。33 .制冷设备和管道未按照GB 2893和SBJ 12的要求涂刷色漆或粘贴色标,未标注设备 和管道内介质类别和流向等。34 .企业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5 .企业未每年至少1次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文件 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及事故情况等及 时修订。36 .氨制冷系统操作人员未遵守交接班制度,未对机房、设备间等专业作业场所轮班值守。37 .氨制冷系统操作人员未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间隔2
37、h以内未记录当班生产 及机器运转、液位、压力、温度等情况。38 .氨制冷系统操作人员不能熟练使用安全生产工具、劳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39 .氨制冷系统操作人员不具有发现事故隐患及有效处理隐患的能力。40 .企业未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未每年至少 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含人员疏散),每半年至少组织一 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未留存演练记录。41 .企业未对从业人员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险情处置要点、岗位应急知识和自救互 救、避险逃生技能进行培训,未定期组织考核。42 .企业每年未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4
38、3 .企业未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并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44 .企业未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未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 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45 .针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未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6 .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 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未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 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
39、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47 .企业未对隐患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未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 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48 .企业未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A-3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固有风险等级判定标准风险 等级直接判定内容重大 风险1 .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2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4具有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的场所(重点部位),场所作业人员或发生事故波及范围人 员在30人以上的。5 .经国家、省应急管理部门判定为重大
40、风险的其他风险。较大 风险1 .未建立可操作性的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2 .未明确有限空间各类人员安全职责。3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未进彳亍专项安 全培训。4 .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5 .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6 .未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7 .未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未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 基本情况,未对有限空间编号,未建立有限空间辨识登记台账。8 .作业条件未进行确认。9 .未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登记台账。10 .涉及有限空间的发包与承包未进行资格审查,未签订管理协议与安全技
41、术交底。11 .未对空间环境进行氧浓度检测或未配备检定合格的氧浓度检测报警仪。12 .未在有限空间外面醒目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小标志和警示说明。13 .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无可靠联络信号。14 .潮湿环境和金属环境未使用安全电压。15 .未配备作业期间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使用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16 .存在其他特殊作业的,未办理相关作业票。17 .作业前未进行技术交底。18 .未制定作业方案。19 .未对空间环境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或未配备检定合格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 报警仪。20 .未采取机械强制通风(受作业环境限制不能或不易采用通风换气措施的场所未配备空 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21 .未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22 .未对空间环境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或未配备检定合格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仪。23 .未采取机械强制通风。24 .未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25 .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不符合GB 3836.1中的有关规定,未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 措施。26 .易燃易爆场所未采用不发火花的工具。27 .易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