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征、将”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图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想必,经过之前的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学习一首出塞。让我们去诗句当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我们一起先来写诗题。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生:王昌龄(生于698年卒于75
2、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师:在唐朝有一批诗人他们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王昌龄就是其一中位。他27岁时科考失败之后,四处游历,曾到边塞投靠好友,戎旅生活使他对于边塞戍守有了异于常人的真实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出塞,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军歌,主要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的所见所闻。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体会他的情感。 二、初读古诗,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中有四个生字是需要我们认识的,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塞,这个字
3、在新华字典中,有三个读音。在课文中作为诗题出塞的塞他表示边界上最险要的地方,所以我们要读塞。 课文中还有三个字是需要我们会写的。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 师:我们一起来写 师: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带回到古诗当中,再来读一读。注意不但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变化。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一会一起来交流。 师:初读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 三、诵读古诗、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都采用过哪些方法吗? 生:回忆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继续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的
4、大意吧。 师: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 师:什么是边关呢?图中红色区域是当时唐朝的疆土,这里雨水充沛,以农耕为生,物产丰富,北方的突厥,秦朝时期称为匈奴,史书当中统称北方游牧民族,气候干燥,物资匮乏,所以他们经常南下侵扰,抢夺物品。因此从秦朝起就沿气候分界线修筑长城,加强戍守的力量。长城以北叫塞外,长城以南叫塞内。边关就是两国交界的关口,就是戍边将士戍守的阵地,也是他们的战场所在。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关前面用了秦时和汉时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是运用了古诗中常用的互文的修辞方法,指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互相补充,渗透,句中秦、汉、月、关四个字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塞 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1 古诗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