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进行编排,本单元的 古诗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动静结合中独特的风景又与诗人不同情感融为 一体。 山居秋瞑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 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 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 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2、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上句 中的“新”字,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下句 的“晚来秋”,呼应了诗题,表现出山居秋瞑独有的特色。颔联写景,描绘了一 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颈 联描写人的活动,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 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 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
3、,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 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 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 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 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 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五上第七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 能力的培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是有一定基础的,能够自己
4、读准 字音,读通诗句,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背诵。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注释、插图初步 理解诗歌的大意。山居秋暝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因而 对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挑战。但学生想象画面时有些难度, 不能根据诗中景物想象出丰富鲜活的画面。这也是学生体会不到动静描写的作用, 无法从画面中感悟作者心境的关键因素。教师对于学生想象诗句描绘景色这一难 点要着重笔墨,引导学生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 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 “喧”、“歇”的意思。 2. 调动视听感触及
5、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3. 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快速导入 师:同学们,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唐代刘禹锡想到的是“自古逢秋悲 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唱响了秋天的 赞歌。而更多的古人,在秋天体会到的是伤感。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 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道尽了古今羁旅之客的思乡哀愁。今天,我们要学的诗歌,也是写于秋天。让我
6、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进他的山居秋瞑。 二、解读诗题,认识作者 ( 一) 添词解读“山居秋暝” 从“暝”入手,逐个加词组成新的意思,理解题意。“瞑秋瞑 山秋暝 山居秋暝” (板书:暝) 边写边讲解。 日字旁 (跟太阳有关) 秃宝盖 (这个字在古代的象形字当中代表着远方的 山峰,曲曲折折的山峰) 日 (有两个日,太阳落了) 六 (六在古代代表着远 处的房屋) 师:太阳落在一座山峰的下面,紧挨着房顶了,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的什么 时候? 预设:黄昏时候;傍晚时分; 日落的时候。 (板书:秋) 解释“秋暝” 预设:初秋的傍晚;秋天的黄昏;秋天日落时分。 (板书:山) 解释“山秋暝” 预设:秋天时分,山林中
7、傍晚的景象;山中秋天,秋天傍晚的时分。 (板书:居) 解释“山居秋暝” 总结:秋天的傍晚到山中去漫游他的所见所闻所想,这就叫做“山居秋瞑”。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处用添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对“暝”的意思 加深记忆。抓住本诗描写的时间特点,有助于后续理解想象画面。 (二) 认识作者,了解“诗佛” 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王维? (板书:诗佛)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诗佛? 三、细读诗句,读出诗味 ( 一)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明确节奏停顿。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8、.学生自读、齐读古诗 (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字音读正确) (二) 细读诗句,品味景与情 过渡:那王维在秋天的傍晚在山林中漫游,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 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来走进这首诗。 1. 解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想象画面,体会感受,朗读体悟。 师:秋天的山林突然下了一场新雨,茂密的树林,空气特别的清新,人走在 里面神清气爽,这是山林的感觉,你在这样的山里行走,有什么感受? 朦胧、凉爽、神清气爽、清新 抓住新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王维的“诗中有画”。 师:(屏显:新雨) 什么叫新雨?刚刚下的秋雨啊,一阵秋雨一阵凉,刚刚 树林被秋雨冲刷着,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色彩? 概括空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21 古诗词 山居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