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木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说“木叶”中引用的诗句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2、学情分析 高一下期的学生学的诗歌并不多,诗歌鉴赏能力也不高,只是局限于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对语言的微妙处却没有敏感的体察,要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教师应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通过比较的方法,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才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3、教学目标 1、熟读并体会文中所引诗句,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和古典意蕴。 2、
2、借助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诗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明确古诗意象的相对稳定性。 难点:学会利用古诗语言的暗示性找到诗歌鉴赏的通道。 5、教学过程 (1)导入 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复杂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具体的对象上面,形成意象,经过无数人的提炼加工,使得意象具备特定的感情韵味形成诗歌语言暗示性,读懂暗示性是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切入口。 (2)深入探讨 1、思考:作为诗歌语言,“树叶”和“木叶”有什么不同的意味? 感受下列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3、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明确:木叶都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都是秋天里的落叶形象。 感受下列诗句: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淮南小山招隐士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明确:树叶都用在春夏之交,描写枝繁叶茂的形象。 明确: 树叶:春夏之交,繁茂、绿色、饱含水分,是饱满绵密的,给人密密层层、满地浓阴的联想。
4、木叶:秋风叶落的季节,是脱落、黄色、干燥的、疏朗空阔的,让人联想到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思考: 感受下列诗句,说说“落木”和“落叶”有什么不同的意味。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登快阁 明确: 落叶、木叶:虽然从树上落下,但在飘落的过程中, 还保留一点“叶”的绵密之感和对树的依恋之感。 落木:洗尽绵密,仿佛有落完树叶的光秃秃的树的影子,显示的是更为空阔的意境,更为萧瑟、肃杀的秋意。 3、思考:“木”在形象上
5、有哪些艺术特征? 明确: 其一,“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整体意境上偏空旷。 4、思考: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也不同。“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尚有生命力的树叶。“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这排斥也就暗示着落叶凋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构成了诗歌含蓄蕴藉、意蕴丰富而难以言说的美感。 5、请同学们利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说一说下列诗句利用了“露”的什么形象特点?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消散迅速 人生短促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晶莹剔透 人品高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在秋夜 孤单思乡 (3)课后巩固 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对于理解诗歌是有积极帮助的。真正能够读懂诗歌,还得是一个不断阅读积累的过程。本文所说的“暗示性”在古诗文中并不罕见,例如“月” “柳” “雁” “菊”等形象也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具备某些特定的意蕴。请同学们从上述四个形象中任选一个,搜集资料,探究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