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 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 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其中第一课古诗三首安排 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和长相思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 写,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帐营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 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教授该首古诗时可以采用古诗组读的方式,通过对比学过的山 居秋暝,感受相同主题、相同写
2、作手法传达的不同意境及诗人的不同心境。 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 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 久久不能人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人客船。前两句中,“月落写所 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 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课文配备的插图中,诗人独坐江边渔船上,枫树的枝叶静静飘 落。营造了和诗相对应的意境,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由于已经学过山居秋暝,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故在学习枫 桥夜泊时可采
3、用扶放结合、对比朗读的方式感受同样是写景诗,表达的情感却大不同。现 在学生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缺少关注,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月落”这一现象, 可以让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渐渐沉落的现象。“霜满天” 是诗人 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天气很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对愁眠”理 解起来有难度,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 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
4、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 分析。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通。借助交流 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泊” 、“愁” 、“寺”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会 默写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描绘的画面。 3、培养朗读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4、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
5、点: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 一) 群诗导读,读出韵味 1、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这一组诗。 (出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颖 黄鹤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这些诗句或表达乡愁,或表达怀才不遇之愁,又或是国破家亡的哀愁。今天,我们 要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们又将体会到怎样的愁呢? (板书课题) 3、出示背景资料:介绍作者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借自己的 所见所闻,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满腹愁情。 【设计意图】以一组表
6、现“愁”情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更 是为本课的学习奠定特有的情感基调。“愁”是贯穿本课始终的主线。 (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准确,富有感情。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 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 指导书写“泊” 、“愁” 、“寺”。 (3) 出示课文,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4) 交流讨论: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 城外的一座拱形桥) 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5) 小结: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词,但还远
7、远不够,需要将字 词放在诗里去细细品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帮助学生后续学习。工具书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学 生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可用资源。 (三) 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字词意思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学生齐读课 文)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老师朗读的方法。 4、教师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天”“眠”“船”,发现了什么? (这三个字最末都有 相同的韵母“an”,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
8、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 起来朗朗上口) ;本诗末尾的“到客船”要拉长尾音,读得悠长。 5、学生自由朗读,感受韵律,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途径。课标对每个学段的“诵读古诗文”提出了 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体味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先由读准生字开 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出画面、读出语调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体会诗的意蕴。以诵读为主线,读活了诗词的音律、声气、节奏,学生才能读出诗词的韵味。 (四) 品读课文,解读诗意 1、赏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出示课文插图) (1) 出示图片。作者看到了什么? (月落、霜满天) 听到了什么?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21 古诗词 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点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