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应拜生活为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创作应拜生活为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视创作应拜生活为师【影视锐评】从人生之路中被几代人使用得包了浆的炕桌、箱柜、农 具,到漫长的季节里富有年代感的脸盆架、煤气灶,从平 凡之路里潘岩背着西装挤地铁,到青春之城中蒋楠楠操着 方言教孩子功课近期,一批富有生活质感的影视作品热播,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饱含时代信息、富有沉浸感的故事情 节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使他们获得温暖真挚的情感 体验,成为影视作品践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生动案例。所谓生活质感,即影视创作遵循生活逻辑、把握生活真实、 表现生活常态,以日常化审美构建起的艺术真实。它既是布景道 具铺排的生活气息,也是故事讲述的生动细节,还是人物角色的 立体感。但不管是哪方面,
2、影视创作要践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都应注重生活质感的铺陈,以生活真实推动戏剧真实,进而实现 艺术真实。这本是为从业者广泛认同的创作共识。然而近年来, 在消费主义和商业逻辑的影响下,一些创作放弃了 “描述生活、 发现生活,进而审视生活”的创作自觉,用想象制造浮夸梦幻的 生活表象,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产生歆慕仰视之情,结果 使创作走入了悬浮空洞的误区。比如,有的人物声称自己是工薪 阶层,却开豪车、背名牌包;有的作品为表现经济拮据的生活, 让主人公吃自热火锅度日。不仅剧情、人物罔顾现实逻辑,悬浮 于生活之上,服装、道具方面也与生活常态、现实场景拉开距离, 被观众吐槽为“悬浮剧” “话题剧” “热
3、搜剧”。可见,生活质 感的艺术魅力不可小觑。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到思想观念、情 感体验,创作者应全方位观察生活、提炼烟火气,建立与观众的 情感联系。把握生活质感,首先要在场景布置等方面贴近生活,让观众 在扑面而来的视觉体验里快速进入戏剧情境。比如,家庭剧里的 陈设不能简洁得如同样板间,些许凌乱恰恰是忙于工作的上班族 居家生活的常态。医疗剧里的病房也不能如高档酒店般,不见病 人的身影,忙碌紧张、人满为患才是日常诊疗的真实状况。服化 道是影视表达最直观的符号信息。有时一盒火柴、一瓶小时候常 喝的汽水,都能在不经意间触动观众的心弦,激发一种情绪或一 段感慨。因此,创作者应将艺术巧思落实到这些细微处。
4、把握生活质感,还要在演员表演方面凸显特定年代、典型环 境下人物的形象气质、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角色的下意识反应、 习惯性动作、藏在脸上的微表情,都能表现社会、家庭等对其潜 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让角色鲜活,就要从人物的生活背景、 人生际遇出发,把生活细节融入表演。比如漫长的季节里, 从当劳动模范时的意气风发到遭受丧子和下岗双重打击后的颓 废,再到为了找出儿子死亡真相十多年坚持追凶的执着,演员将 王响这个人物一路走来的心理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把握生活质感,还应还原特定年代、环境形成的不同时代特 征。生活告诉我们,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 式。就像人生之路以20世纪80年代那段充满
5、理想与憧憬的 岁月为背景,所以人物身上洋溢着一种朝气和活力。青春之城 里,21世纪初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在商海沉浮中不断成长,始终 带着一种求新求变的闯劲。当然,把握生活质感不仅在于对生活细节的独特发现、对平 凡人物的鲜活塑造以及对时代氛围的铺陈渲染,更在于作品将这 一切组合在一起后激发出的多重艺术效果,挖掘出的深刻思想内 涵。富有生活质感的作品既不会宣泄苦闷,也不能渲染悲情,而 是让观众“在场”,近距离审视人物的生活,伴随着他们笑着、 吵着、哭着,背负沉重,追求幸福。随着剧情不疾不徐地推进, 观众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慢慢琢磨,细细体会,由人推己,再推己 及人,悟出许多有关生活的朴素道理。在去有风的地方里观 众领悟到,要以主动进取的姿态开创生活新境界,才能享受其悠 闲宁静的馈赠。在人生之路中人们体会到,人生虽是负重前 行,但只要不认输,不放弃希望,总有获得幸福生活的机会。这 种通过耳濡目染、经验积累的“习得”过程领悟出的道理更加深 入人心,振聋发耳贵。总之,影视创作者要向生活学习、拜生活为 师,在点滴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岁月更迭中提炼人生经验, 用生活质感汇成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交响。(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导)(2023 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