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_李凭箜篌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讨论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重点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旧课反馈(2分钟)_ _ 二、导语设计(1分钟)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
2、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板书题目、作者)三、作者及创作背景(2分钟)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
3、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四整体感知(5分钟) 朗读并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师生评点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五、分层鉴赏诵读(29分钟) (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10分钟)思考: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
4、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生:分组讨论、回答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2“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这两句是怎样写乐声的?生:分组讨论、回答 明确:这两句从侧面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李凭中国弹箜篌。问: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凭箜篌引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古诗词 诵读 箜篌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