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燕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教学重点: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唐诗迎来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今天我们走进高适的世界,了解他笔下的边塞风光与置身其中的百姓的生活情感,鉴赏“第一大篇”燕歌行。 二、诵读(散读) 三、思考讨论: 1.
2、 从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 边塞环境: 山川萧条极边土 _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_ 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 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如: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
3、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3)一场思乡、思亲的战争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 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死匈奴的悲壮场面。后两句中征人已成无定河边的枯骨战死疆场,而家中的妻子仍盼着丈夫早日归来。通过对比表现了征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
4、颜色 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常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_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_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_ 短兵相接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分析:一方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5)一场正义的战争(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汉家烟尘再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燕歌行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古诗词 诵读 歌行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