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板书教学设计(最新10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画杨桃板书教学设计(最新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板书教学设计(最新10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画杨桃板书教学设计(最新10篇)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说话。 2、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3、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杨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在班队课上举行了水果拼盘赛,后来叶老师帮你们把最
2、后的成果拍成了照片,想不想看看?(一起欣赏照片,思考为什么同一盆水果拼盘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画好吗?(多媒体出示几幅相关图,大家说说看到的是什么)引用到苏轼的题西岭壁一诗。 二、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结合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又名羊桃,五敛子。酢浆草科。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
3、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谁画杨桃? 怎样画杨桃?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能读懂多少。 2、检查生字词。出示后读一读。 3、学生交流读懂些什么,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质疑。(过渡) 四、再读课文,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
4、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这两句句子,练习朗读。
5、同时理解“想当然”“画走了样”等词的意思。 过渡:那么我究竟是怎么画杨桃的呢? 五、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画出有关句子。 2、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出示重点部分:“我的座位在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 点红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指名读句子后,先用“不像而像”说话,再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点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动画播放,演试当时的情景。)读
6、句子。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点红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出示,再读)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3、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4、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 出示句子,指名读后问“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补白) 5、回归到父亲和老师说的两段话,齐读。那么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六、小结后学生画杨桃,为第二课时重点
7、理解态度转变做铺垫。 画杨桃的教案 篇二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8、。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9、?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
10、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
11、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
12、”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
13、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三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唱的
14、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
15、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
16、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
17、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像(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像。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出当
18、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像,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
19、严肃”、“半晌”:想像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
20、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不要自以为是;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
21、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
22、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桃 板书 教学 设计 最新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