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体会和启示录版14篇合辑.docx
《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体会和启示录版14篇合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体会和启示录版14篇合辑.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体会和启示录“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在很多人眼中,浙江的另 外一个名字是:创新。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 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再到 “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创 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 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 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 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
2、唯 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 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 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授予浙 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 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2003年至今, 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 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 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 的源泉,成功的奥秘。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活动越来越丰富,到礼堂看看
3、书、看电影,或跳 跳舞、吹拉弹唱,成了许多村民的新爱好。近些年,在浙江的不少农村,传颂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多写一个 字,少打一张牌;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一场演出,少一场纠 纷。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许多村的文化广场上,闪动着大妈们 动感的舞步。而不远处,或许还会传来华尔兹舞曲声。可别小看了这 些”业余选手:如今每逢文艺演出,许多村都能自导自演。建设文化礼堂,光热闹还不够,浙江省认为,这里更要成为乡土 文化和乡村记忆传承、延续的载体,形成属于这个村子、这些村民共 有的独特集体记忆,提升农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身 有所栖、心有所寄二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浙江省将文明的种子种进了
4、农民的心田 里。而散落在乡间的礼堂,也从一座座“盆景”,变成了一片片“风 景”,又通过发挥其在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等 方面的作用,衍生出一种文化生态,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和践行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根据最新计划,从2018年起,浙江每年将继续建设3000家农村 文化礼堂,到2022年,有望实现人口 500人以上的村全覆盖。另一 方面,浙江还将努力实现“建管用育”一体化,做到“大门常开、内 容常新、活动常态”,使得建成的文化礼堂,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和美 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农村发展的春天,是靠改革唤醒的。对于“千万工程”而言,从 环境美,再到心灵美
5、,再到产业兴旺,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中, 除了激发市场活力带来的源泉,还有一股更重要的力量,那就是通过 改革创新,来不断解放生产力。地处西南山区的丽水市,就充分领悟 到了农村改革的新变化,并将这种理念升华为实践指南。说起丽水,不管去没去过,许多浙江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生态, 是这座山区城市最靓丽的标签。九山半水半分田,80%以上的森林覆 盖率,造就了这里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当整个华东地区“十面霾伏”, 唯有丽水保持一枝独秀,“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名不虚传。然而因为地处偏僻,山多地少,让丽水的经济发展一直犹如“螺 娜壳里做道场二制约重重,举步维艰。曾经为了追求GDP,丽水也一度 大干快上工业项
6、目,但由此造成的污染,也引得怨声载道。2006年, 丽水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生态立市不再变! 2013年,浙江正式取 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考核,并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就是绿 色生态。对照历史与未来,丽水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生态文明大行其道 的今天,丽水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具潜力、最具希望的也是生态,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最理想、最实际的道路,就是实行生 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三产”联动发展。但绿色发展、生态产业毕竟只是个概念,想要落地,还有众多深 层次的问题待破解。比如,定位生态精品农业,前提要安全放心,则 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7、 又比如,主体想要发展产业,但苦于缺乏资金,如何推动手中的资产 变资本;延伸出来的还有,如何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如何推动城乡 要素平等交换纵观这些问题,其背后牵扯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配套支撑,而且这些改革环环相 扣,缺一不可。否则,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同无本之木、无水 之源。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丽水市开始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步伐。同样的,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虽然连续领跑全国省区,但大头一直 是工资性收入。因此,如何在百尺竿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成为 浙江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民财产权利保障、农村市场化改 革、城市化健康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
8、农民增收等,这一系列问题的 根本,无不指向“确权赋权”这一核心,只有让农民拥有完整的财产 权利,才能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2014年初,浙江率先在全国推进农村“三权”改革,部署“三 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农地、宅基地、 农村集体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性工作,有效激发了农业农 村各类要素的市场活力,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地处长三角腹地、杭嘉湖平原正中心的德清县,是著名的改革大 县,拥有6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农字号” 改革。2013年,当地成为浙江首个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县,消除城乡 身份差异,填平待遇鸿沟。第二年,全县又实
9、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为农民土地确权。如果说,改革就像一盘棋,只有把棋盘上不同位置、不同类型棋 子的力量调动起来,步伐协同起来,棋面才能活、才能赢。这其中, 每次遇到困难,浙江人总是能逢山开路、逢水搭桥,开辟出新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的“三位一体”改革,就发端于浙江,如今又开 始了新的征程,从省、市,到县、乡建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改变了过去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分散经营、分散管理、分散服务, 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此外,最近几年,不少地方 还探索产业农合联,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难题,不断探索合作 经济再发展。下一步,如何推进“千万工程”再深化?在去年召开的推进大会
10、 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将从六个方面推进美丽浙江和大花园的 建设:一是突出城乡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区域协调、陆海联动,形 成“全域秀美”的格局;二是加快绿色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 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强化“生态富美”的 支撑;三是下足绣花功夫,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压线”管 控,追求“景致精美”的卓越;四是注重内外兼修,深入推进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心灵之美”的内涵;五要勇立 时代潮头,加强省内、省际和国际合作,敞开“合作共美”的胸怀; 六要全力跨越关口,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 略,扫除“康庄健美”的障碍。春时到处是新
11、景,从2003年到2019年,“千万工程”久久为功, 花开四野,不仅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而且重塑了业兴富民、政通 人和的乡村模样,不仅将浙江打造成城乡共同繁荣的实景案例,而且 提前演绎着整个中国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未来。回望15年历程,这是时间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也是浙江经验 最简单、最核心的“秘诀二可以说,“千万工程”对于浙江的意义, 绝不是静态的、局部的、片段的。在浙江发展面临经济变革、社会转 型、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千万工程”是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 手。这一 “扳”下去,列车大角度而又平稳地进入新的轨道,驶向更 远的远方。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千万工程”是
12、XXX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 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 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 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 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 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 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
13、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 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 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实际,谈 三点体会:一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统 计作为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建 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千 万工程”不是用砖瓦建设出来的,他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是历史的 选择。“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
14、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 激发文化、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 的社会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其蕴含的人民立场, 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XXX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 成农业强国”;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 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 特色农业是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时刻坚 守人民立场,强化统计为民意识。要围绕国家农业农村战略部署,提升统计监测能力;要科学设置 指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农
15、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的监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调查方法,完善设施农业调查制度,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领 域;要全面反映农业农村新发展新进程,全面推动农村统计现代化改 革,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 究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方法。2002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深入展开调查 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2003年6月,审时度势,因 地制宜,针对浙江省城乡发展实际,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 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
16、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 而生,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之路。“千万工程”是一揽子 解决问题的典范,不仅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 方式的革命。当下,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学习“千万工程”的求实作 风,坚持实事求是,办实事、做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一方面,要 带着问题找答案,另一方面,要扑下身子解难题。就是要用好调查研 究这一 “传家宝”,突出“深、实、细、准、效”,要“钻进去”调查 研究、总结规律,“走出去”沟通交流、学习经验,“贴上去”剖析问 题、破解困难,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调研成果加速
17、转化 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实事求是是立身之本,是工作的生命线,也是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当前,就 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 防范统计数据造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为加快推动江 西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就是要涵养优良作 风,更多地走进田间地头,裤腿沾着泥土,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就 是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 策部署,围绕国家统计局有关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我省统 计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大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
18、强国战略目标,深入开展粮油 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选 题调研,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客观反映“三农” 总体形势和最新情况,为“三农”发展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奉献 统计之力。三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方法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 绩观,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责任担当。“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随着群众需求升 级而发展。“千万工程”是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 程,更是伟大的乡村“探月”工程、民族筑梦工程、时代共富工程, 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系统理论和方法,那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 做决策、办事情。认准目标,
19、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 久为功,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充分体现了 “功 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党的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 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者距离“三农”最近,对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变化要先知先觉,要有“一叶落知天 下秋”的敏感性。要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 对“三农”工作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 强对“三农”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把问题找准、把情况 说透。要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 统计台账
20、建设,健全村、乡镇基础统计台账,规范村、乡镇统计台账 信息采集记录,做到农村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有据可查,从源头上管 控好农村基础统计数据。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举, 建规范、强管理、稳队伍、提能力,让统计之基“坚如磐石”,真正 出统计“功成”之力,而不求统计“功成”之誉,切实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学习“浦江经验”和“千万工程”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 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21、“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 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浙江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 农村”迈进,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图为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我们的村运”活动 在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塘甸村举行,共有12支代表队100多名农民 运动员参加比赛,共享运动趣味。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
22、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 20年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 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 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 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解决好 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 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 短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尊 重人民意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
23、子越 过越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 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 展方式的转变。从村庄环境建设到农村全面发展,从物质文 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 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 道。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找 准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环保、发展和安
24、全等重大关系, 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个振兴”,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三、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 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实践证明,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 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 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 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系统摆布城乡关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 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加大改革力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学习体会 启示录 14 篇合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