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含解析).pdf(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2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2 2 教育知识与能力2 3 全真模拟卷(一)2 3.1 一、单项选择题2 3.2 二、辨析题17 3.3 三、简答题18 3.4 四、材料分析题19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二)2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2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23 3 全真模拟卷(二)23 3.1 一、单项选择题23 3.2 二、辨析题37 3.3 三、简答题39 3.4 四、材料分析题4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
2、卷试题及解析(三)4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4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43 3 全真模拟卷(三)43 3.1 一、单项选择题43 3.2 二、辨析题57 3.3 三、简答题58 3.4 四、材料分析题6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四)63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63 2 教育知识与能力63 3 全真模拟卷(四)63 3.1 一、单项选择题63 3.2 二、辨析题78 3.3 三、简答题79 3.4 四、材料分析题80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五)84 1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
3、证考试84 2 教育知识与能力84 3 全真模拟卷(五)84 3.1 一、单项选择题84 3.2 二、辨析题97 3.3 三、简答题98 3.4 四、材料分析题991 2.“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持这一观点的是()。故正确答案为 C。题干不符,排除。D 项: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与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能推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作B 项:教育的个
4、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派生功能。包括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A 项: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C 项正确。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1.【答案】CD.隐性功能C.显性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A.社会发展功能不少。上述事实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周。一段时间后,张老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成绩
5、也上升了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并且设置了奖惩制度,每次竞赛的后十名给前十名服务一1.某实验中学张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五套卷试题及解析(一)20232023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2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的观点。荀子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D 项正确。A 项: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
6、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而题干说的人性本恶,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孟子提出“性本善”。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老子认为质朴无华是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表现。并没有提到人性之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培养目标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
7、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题干中,关键词“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符合培养目标的概念。C 项正确。A 项: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3 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并非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8、,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4.就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来说,与格赛尔观点相一致的教育家是()。A.威尔逊B.吴伟士C.华生D.皮亚杰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其中,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属于内发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霍尔、格赛尔。高尔顿等。因此,与格赛尔观点一致的教育家是威尔逊。A 项正确。B 项: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的学者主张“二因素论”。其中,吴伟士提出“相乘说”,认
9、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是典型的二因素论。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的学者主张“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是典型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4 故正确答案为 A。5.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
10、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的控制。A.教育宗旨和目的B.教育领导权C.受教育权利D.教育内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题干中统治阶级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B 项正确。A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
11、的是指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是指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达到什么程度,教育的结果如何,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社会关系理应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的管理体制更直接受制于社会政治
12、经济制度。例如: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多强调集中统一;而实行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多强调地方自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6.以学生为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课程理论是()。5 A.要素主义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C.儿童中心课程理论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儿童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C 项正确。A 项:要素主义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巴
13、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该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7.某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系
14、统地向学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参考书目,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班级授课制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其中,道尔顿制是由美国的6 柏克赫斯特于 1920 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它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D 项正确。A 项: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
15、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 20 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固定,即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它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
16、是由美国的杜威首创,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而成的。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8.历史课上,张老师分发学生人手一副 VR 眼镜,利用 VR 技术再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史实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教学现象体现的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的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
17、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7 教学原则;(5)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其中,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教师运用 VR 技术,再现历史情境,是运用了模象直观。因此,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D 项正确。A 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
18、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9.以下古语出自于学记的是()。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学不可以已C.君子欲其自得之也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1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原则。D 项正确。A 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体现了启发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的劝学。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出自孟子离娄下。与题干不符,排除。8 故正确答案为 D。10.为了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先进单位、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这里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10.【答
20、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和角色扮演法。其中,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事实说服是指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等。题干中体现的是说服教育法。A 项正确。B 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
21、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11.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这是因为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A.前提B.基础C.中心环节D.重点工作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八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9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个别教育工作。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C 项正确。A
22、、B 两项: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重点工作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2.一杯糖水,只有添加 5 克糖以上时,小红才能感受到甜度的区别。这种刚刚能使人感受到差别的最小差异量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一般规律。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题干中,能够引起甜度之间的差别的量属于差别感觉阈
23、限。C 项正确。A 项:绝对感觉阈限也叫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岀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差别感受性是指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3.小锦在参观故宫之后,脑海中就留下了关于故宫的生动的样子。这属于()。A.语义记忆B.情绪记忆10 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题干中,在参观过故宫之后,对
24、故宫的形象的生动记忆属于形象记忆。D项正确。A项: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4.学生先学会“花”这一概念,再去学习“玫瑰花、栀子花”。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意义的同化。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
25、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新学的“玫瑰花、栀子花”可以归属到原来的“花”下面,属于下位学习。B项正确。A、D两项:上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并列结合学习,又叫并列组合学习,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11 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5.“我正在逐步接近目标吗?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下 半年 教师资格 考试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考前 模拟 五套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