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谈语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0课《谈语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谈语言》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谈 语语 言言王王 力力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 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
2、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汉语史稿等。请给加点字注音弄巧成拙()圩堤()以讹传讹()娓娓动听()斟酌()zhuwiwizhn zhu 理清本文的结构,拟一份简易的提纲。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第二部分(2
3、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找出文中列举语言使用不当的句子找出文中列举语言使用不当的句子:(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讨论:左右两组各出了什么毛病,结讨论:左右两组各出了什么毛病,结合文章里的话来回答。合文章里的话来回答。(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他
4、冒着刺骨的寒风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2)有篇报道,出现)有篇报道,出现“他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奔西走”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书面语不能脱离了口语,书面语不能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想要华脱离了人民大众,想要华丽文雅,结果弄巧成拙、丽文雅,结果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适得其反。(3)报道上运用)报道上运用“最好最好的水平的水平”这一说法。这一说法。(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个词。使用了口语,但是
5、,使用了口语,但是,没有认真的推敲加工,没有认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准确、不规范。因而不准确、不规范。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一句。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你认为哪一项更准确()A.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B.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C.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D.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C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先阐明“书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语言 10 语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