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行政工作经验交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政局行政工作经验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行政工作经验交流.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政局行政工作经验交流市民政局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着眼构建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基本形成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有较好法律制度为保障,政府责任明确的社会救助体系。仅去年,就有近130万人(次)的各类困难居民得到不同程度救助,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们的做法是:一、强化法制理念,重视制度建设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相关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增强依法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自觉性。全系统干部职工
2、牢固树立起两个观念:一是责任法定的观念。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社会救助事业,是国家履行职责,保障公民生存权、发展权等各项权利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内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社会救助的制度设定并组织实施,是贯彻落实宪法要求的一项基本职责,是法定的责任,绝不是对困难群众的“施恩”和“恩赐”。二是权利法定的观念。公民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宪法确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歧视困难群众申请、无视困难群众要求的做法,都是与宪法格格不入的。结合_地域特点,把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形成创造性的地方法规和规章,是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依法行政的一大
3、特点。两年来,我们积极会同市法制办对_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更加合理可行地计算家庭收入,突出分类救助,施行渐退制度等,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社会服务等做出详细规定,既强调了权利义务对等,又倡导了尊重劳动的风尚,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去年9月,市政府还出台了_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出了统一规范。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先后颁布实施了_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关于完善我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连同_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其他已有的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全市困难群众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
4、救助内容。对立法条件尚不成熟,或者一时难有上位法作为依据的,我们力求以文件来规范,先后下发了_市市内四区特困居民突发性救助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救助超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严格按程序制发,出台前经过充分酝酿,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困难群众的意见,征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集中了各方智慧,实行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救助平台”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救助平台”,是我市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第一个平台是在市政府建立了特困居民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一平台重在研究社会救助政策,协调社会救助行动,互通救助工作信息,指导推动救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政局 行政 工作经验 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