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2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认真研究了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 I 卷和新高考n 卷,收获颇丰,记录如下:一、延续往年1 .立德树人,引领成长(1)有机融入三大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2)生动体现三大风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3)始终坚持三大方向:关注青年成长、号召青年担当、激发青年奋进。2.服务双减,引领教学(1)加大教考融合力度。(2)创新设题,规避套作。减少学生机械刷题,考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二、试题变化1.信息性阅读(1)图解题回归(2019年首次出现),区别在于原来是文字转述,现在是图文转换,加大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整合
2、难度。(2)聚焦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答题)。新高考没有考论证特点和论证过程,目的还是减少可套作题的设置。考点:考察学生快速阅读、精准阅读的能力。2.文学性阅读(1)文本选择:不再限于散文和小说(小说+纪实文学、书信)。(2)考察形式:单一文本和复合文本的考察穿插进行。(3)设问方式:陌生化(提问方式和日常教学有差异)、宽泛化(概念大),审题难度持续升级。新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选择题回归到2021年八省联考模拟题命题形式,第一个选择题考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融合,第二个选择题考察文本内容的细节。简答题依文设题,考察真实的理解能力,不再简单的考察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写作技巧等等。依文设题抓的是文本的特征
3、,考题会选择文本特征鲜明的材料进行考察,通过设问升级消弭考生的套作思路。考点:考察学生真实的阅读和表达能力。3.古诗文阅读(1)文言文:和2021年相比,选材全部有所变化,但未超出史料范畴。未来也许还会选择文人作品或者史料和文人作品相结合。文化常识题变成词语理解题。形式上看变化最大,但没有超出日常复习范畴。目的是为了关联课本,解决教考分离的问题。无论是文化常识还是词语理解,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出处。要注重课内文言文学习,把基本功练好。(2)诗歌:诗歌侧重对比,一种是命题时给出两首诗进行对比,另一种是课内诗歌和试卷上作品进行对比。仍是在强调要注重与课本的关联。命题指向性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在一定范畴内
4、,理解本诗,并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作答。目的还是为了减少套作。考点:要求学生把考察的知识和在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4.语言文字应用(1)题型:两组题量不固定;选择题题量减少。(2)考点:成语、语病、连贯、标点、修辞、逻辑、句式、表达效果等。考点不变,所以复习时要以考点为主,不要盲目追题型。5.作文今年没给具体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近两年考察不是很明显,回归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所以整体上审题难度有所加大。考点: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考察汉语基本的表达能力与表达素养。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变化的共同点是解决速构和套作的问题,回归到真实的阅读和表达中,这就要求我们备考时不能平时不积
5、累,不能只是随便刷题。备考反思在语文命题创新永不止步,学生答题套作几无可能的大背景下,高考语文重在考差学生的词汇量、文体知识储备、写作方法储备以及写作思维。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种回归基础、淡化题型、注重思维的高考语文卷?1.教师层面:要提高站位、夯实课堂。学生阅读文章要求达到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能看懂,即拿到文章,无论是哪种文本形式都能看懂内容,这是要求学生储备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层是会欣赏,即知道文章哪里写得好、作者是怎样写的;哪里写得不好,不好在哪里;第三层是能表达,即看到别人写的好,也能学写仿写。日常教学中,学生达到的层次、出现的问题各异,因此很多时候课堂上大量的、没有差异化、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低效,甚至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研究高考,更要研究学生。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要尽可能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改变往常靠刷题、靠老师讲的被动的学习状态。2.学生层面:要习惯阅读、落实表达。未来的语文高考,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只读基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落实表达,不能怠惰,更不能只观其大意,忽略细节。要让学生把答案用文字完整的表达出来,且反复修改。作文更应如此。所以学生要有阅读计划,要习惯写作,把读写结合起来。2023年高考的战鼓已经敲响,我们应当保持初心、应对变化、提高站位、科学备考,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