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辽宁高考化学试题解析.pdf
《2022辽宁高考化学试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辽宁高考化学试题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辽宁高考化学试题解析1.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B【解析】A.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 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C.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D.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答案选B。2.下列符号表征或说法正确的是A.H 2 s 电离:H2S2H+S2 B.Na位于元素周期
2、表p区C.CO;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 D.KOH电子式:K:O:H _【答案】C【解析】A.H 2 s 是二元弱酸,电离分步进行,其一级电离方程式为H2S;H+H S,A 错误;B.基态N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 sl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 能级,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B错误;C.C O;-中心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x(4 +2 3 x 2)=3,故其空间结构为2平面三角形,C正确;D.KOH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K+:O:H,D错误;故答案选C。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B.2 8 g C 2 H 4 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4NAC.
3、标准状况下,2 2.4 L H C 1气体中H+数目为NAD.p H=1 2的N a 2 c O 3溶液中OH数目为O.OINA【答案】A【解析】A.1个 评0原子中含有1 0个中子,L 8 g I。的物质的量为1 8 g-6,=0.1 m o l,故1.8g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I m o l,中子数为NA,故A1 8 g-m o l正确;B.乙烯分子的结构式为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键,2 8 g C 2 H 4 的物质的量为I m o l,所以2 8 gC 2 H 4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5 N,B错误;C.H C 1是共价化合物,H C 1分子中不存在H+,故C错误;D.没有给出N a
4、 2 c O 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p H =1 2的N a 2 c O 3溶液中O H-的数目,故D错误;选A o4.卜 列 关 于 苯 乙 快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不能使酸性K M n O 溶液褪色 B.分子中最多有5个原子共直线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可溶于水【答案】C【分析】根据苯环的性质判断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反应;根据碳碳叁键的特点判断可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高锌酸钾钾氧化,对于共线可根据有机碳原子的杂化及官能团的空间结构进行判断;【解析】A.苯乙焕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能使酸性长。4溶液褪色,A错误;B.如图所示,R-C =CH,苯乙焕分子中最多有6个原子共
5、直线,B错误;C.苯乙焕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三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能被取代,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苯乙焕属于烧,难溶于水,D错误;故选答案C;5.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Z、Q原子均有两个单电子,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半径最小,Q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 是A.X能与多种元素形成共价键 B.简单氢化物沸点:ZZ D.电负性:WFeS n,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 项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 lO)2,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D 项正确;答案选D。7.下列类比或推理合理的是已知方法结论A沸 点:Cl2Br2I2类比沸点:H2N2 H
6、1 O4类比酸性:HC 1 HIC金属性:F e C u推理氧化性:F e3+C u2+DKs p:A g2C rO4 A g C l推理溶解度:A g2C rO4 A g C l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C l?、B2、匕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沸点逐渐升高,可推知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H2 N2 02,所以沸点:H2N2故A正确;B.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C1 O4 HIO4,酸性:HC1 Cu,可推出氧化性Fe 2+Cu2+.故 C
7、错误;D.Ag z Cr O d和Ag Cl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不能通过K,。大小来比较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故D错误;选Ao8.理论化学模拟得到 一 种 离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N NN.N-N N二x.N-N-NZ XN-N-N .+A.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B.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C.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D.常温下不稳定【答案】B【解析】A.由N1的结构式可知,所有N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B.中心N原子为s p 3杂化,与中心N原子直接相连的N原子为s p 2杂化,与端位N原子直接相连的N原子为s p杂化,端位N原子为s p?杂化,则N原子的杂化
8、方式有3种,B错误;C.中心N原子为s p?杂化,则其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C正确;D.N】中含叠氨结构(一N=N=N:),常温下不稳定,D正确;故答案选B。9.凡0、N H )均可自耦电离:2H2CXI);O H +也。+、4;6-8+;5-2NH3(1),NH+NH4。下列反应与CH3cH广Br+H-j-OH-CH3cH20H+HBr原理不同的是A.Mg3N2+6H2O=3Mg(OH)2+2NH,B.SiCl4+8NH3(l)=Si(NH2)4+4NH4clC.3C12+8NH3=6NH4C1+N2 D,PC13+3H2O=H3PO3+3HC1【答案】C【解析】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H3c
9、HBr和H?O互相交换成分生成CH3cH20H和H B r。由2H2O(1)O H +HQ+可得,M gN?与H?O互相交换成分生成Mg(OH)2和NH;,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A正确;B.由于NH?可自电离,2NH,可 写 为 茹 由 心,储 厂 施2与S i04交换成分生成Si(NH?)4和NH4C13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故B正确;c.CU与NH3反应生成了单质N”反应物没有互相交换成分,与题述反应原理不同,故C错误;D.6 H和P03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了 H3Po3和H C 1,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选Co10.某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ZOmolX发生反应2X(S)=Y(
10、g)+2 Z(g),有关数据如下:时间段/min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mol L min-020.20040.15060.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mol-LB.2min 时,力 口 入 0.20m olZ,出1 时 v正(Z)v逆(Z)C.3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D.5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4mol【答案】B【解析】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0 1 0 内2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 2而11内的,故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mol-IJi,A正确;B.4m in时生成的 Z
11、的物质的量为0.i5 m o l-L-i4 m in x lL =0.6mol,6min 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O.lOmoLLjLminTx6minxlL=0.6mol,故反应在4m in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了 a mol Y,列三段式:2X(s)=Y(g)+2Z(g)初 始 量/mol2.0 00转化量/mol2a a2a平 衡 量/mol2.0-2 a a0.6根据 2a=0.6,得a=0.3,则Y的平衡浓度为0.3mol-Ci,Z的平衡浓度为0.6mol L7,平衡常数 K=C2(Z)-C(Y)=O.1O8,2而11时丫的浓度为0.2111。117|,Z的浓度为0.4mol.L
12、7i,加入0.2mol Z后Z的浓度变为,QO=C2(Z)-C(Y)=O.O72 v逆(Z),B错误;C.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 :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V(Y)1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 次=不,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V(NJ L正确;D.由B项分析可知5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0.6mol,则X的转化量为0.6mol,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2mol,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L4mol,D正确;故答案选Bo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13、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液,对比现象C判断反应后B a?+是否沉淀完全将N a 2 cO 3溶液与B a C L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 a 2 cO 3溶液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B.N a C lO和N a?S 0 3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C.将N a 2 c0,溶液与B a C L
14、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N a 2 cO 3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B a:+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故答案选C。【拓展】本题易忽略实验探究过程中,反应应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或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一般条件下会加入显色剂辅助观察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滴定时加入酚配溶液或甲基橙,从而易于观察滴定终点。1 2.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循环回路 循环回路A.放电时负极反应:N a
15、3T i2(P O4)3-2 e-=N a T i2(P O4)3+2 N a+B.放电时c r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 c y中迁移C.放电时每转移I mol电子,理论上C C 1&吸收O S mo l C UD.充电过程中,N a C l溶液浓度增大【答案】A【分析】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正极反应:CL+2e-=2Cr,消耗氯气,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充电时阳极:2c-2e-=CL,由此解析。【解析】A.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故 A 正确;B.
16、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C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C.放电时每转移Im ol电子,正极:C12+2e-=2C,理论上CCI4释放().5molCL,故C错误;D.充电过程中,阳极:2Cr-2e=C h,消耗氯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o13.甘氨酸(NH2cH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时,NH;C H 2co0H、NH;CH2co0一 和NH2cH2co0一 的分布分数【如分布分数B.曲线 c 代表 NH2cH2coeVC.NH;CH2COO+H2O;NH;CH2COOH+OH 的平衡常数 K=1065D.c2(NH;CH2CO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辽宁 高考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