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 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2、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
3、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6.某种二倍体植物的个不同性状由”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的测交
4、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 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时,植株A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7.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0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02,吸收的C0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段释放的C0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竣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释放的C02(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
5、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又能保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正常进行。(3)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02固定方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8.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 o该 实 验 中 需 要 将 两
6、 种 草 履 虫 放 在 资 源 (填“有限的”或“无 限 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 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答 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 于 生 物 种 间 竞 争 的 结 果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9.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分泌腺或内
7、分泌细胞激素激素运输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肾上腺肾上腺素(3)通过运输(4)心率加快胰 岛 B细胞(1)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垂体(2)甲状腺(5)1 0.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 染色体上的1 对等位基因(用 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 对等位基因(用 B/b 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 A Y B 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 i,R相互交配得F 2,则 F 2 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
8、翅:黄 体 残 翅=,F 2 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 o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 1.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大小麦米米曲毒发酎 发酎池发酎 提取酱油回答下列问题:(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秋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 麦 中 的 淀 粉 可 为 米 曲 霉 的 生 长 提 供。(2)米曲霉发酹过程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
9、、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3)在 发 酵 池 发 酵 阶 段 添 加 的 乳 酸 菌 属 于 (填 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 无 氧 条 件 下 分 解 葡 萄 糖 的 产 物 是。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 图 分 析 该 阶 段 中 可 以 抑 制 杂 菌 生 长 的 物 质 是 (答 出 1 点即可)。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2.用 DNA重
10、组技术可以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其中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如图所示。I I I IGAATTC CCCGGG CTGCAG GATATCCTTAAG GGGCCC GACGTC CTATAG限制,酶:t t t tE coR I Smal PstI EcoRV回答下列问题:(1)常用的DNA连接酶有E.coli DNA连接酶和TdDNA连接酶。上图中 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E.coli DNA连接酶连接。上图中 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2)DNA连 接 酶 催 化 目 的 基 因 片 段 与
11、质 粒 载 体 片 段 之 间 形 成 的 化 学 键 是。(3)DNA重组技术中所用的质粒载体具有一些特征,如质粒DNA分子上有复制原点,可以保证质粒在受体细胞中能:质粒DNA分子上有,便于外源DNA插入;质粒DNA分子上有标记基因(如某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利用抗生素可筛选出含质粒载体的宿主细胞,方法是。(4)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生物试卷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 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
12、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 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
1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 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 成16个DNA分子,A正确;B、间期染色体己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故选D.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
14、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染 色 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3、在 观 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 NaQ I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
15、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毗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 RNA进行染色。4、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 错误;B、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 正确;C、观 察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
16、细胞,C 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故选A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含量:生物体中的水含量一般为60%90%,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90%,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存在形式: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3、作用:结合水是
17、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 正确;B、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 正确;C、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 错误;D、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18、D 正确。故选C。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
19、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 错误;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 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
20、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 正确。故选A。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 R 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 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 S型菌的DNA经 DNA酶处理后与R 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
21、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 将 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 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 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 正确;B、S 型菌的DNA进 入 R 型菌细胞后使R 型菌具有了 S 型菌的性状,可知S 型菌的DNA进 入 R 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 正确;C、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 型菌的
22、 DNA可以使R 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 正确;D、将 S 型菌的DNA经 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 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 型菌,D 错误。故选D。6.某 种 二倍体植物“个不同性状由,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 的”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 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越大,植株A 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 差异越大C.植株A 测交子代中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心2时,植株A 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分析】1
2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意可知: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 77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 种表现型,故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 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 正确;B、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l:1:1:1.(共 2 n 个 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C、植株A测交子代中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1/2%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1/2%两者相等,C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 高考 真题乙卷 生物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