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A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A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A类.pdf(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19 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A A 类类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1、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 500 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 1847 年,财政为 380 万两,到甲午战争前的 1893 年,这一数字达到 760 万两。这些数据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下,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反倒一心放在“”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A.结余 节流B.节余 截流C.节余 节流D.结余 截流2、逻辑作为人类探求知识、追求理性的工具,其研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是以推理有效性为核心研究内容的逻辑,其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演绎的
2、逻辑,还有各种非演绎的逻辑,如归纳逻辑、类比逻辑等,围绕推理研究,逻辑还研究与推理有关的概念、判断、论证以及基本的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等等。A.不但,而且,甚至B.即使,不仅,并且C.如果,那么,也是D.既然 所以 然而3、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为”与“不为”,都深得人心,实现大治。原因就在于: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为而治,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必须严刑峻法。A.异曲同工 度德量力B.殊途同归 审时度势C.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D.见仁见智 量力而行4、打动我们
3、的,除了信中流淌的那些而充满情怀的表达,还有写信这种方式。说它,是因它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时代显得格外传统。说它,是因它需要坐下来细细体味、静静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走近人的心灵深处去对话交流。A.真实 老旧 死板B.真诚 老旧 死板C.真实 古老 笨拙D.真诚 古老 笨拙15、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把兴仁除害的期盼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这届领导班子成员年轻有为,会想能干,村民们厚望,盼着自己选出的领头人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尽快结束多年来吃粮靠国家、用钱靠贷款的窘迫历史。进入新世纪的这一年,我不断审视自己,从头认识生活,重新估量生活每
4、天了我什么。A.寄于,寄予,赋予B.寄于,寄予,给予C.寄予,寄于,给予D.寄予,寄于,赋予6、将下面 5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当幼虫将要羽化时,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开始蜕皮羽化。因此,夜晚便成了蝉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成功的蜕变对蝉儿来说非常重要,一旦蝉在蜕变的过程中受到骚扰,翅膀就不能正常地发育生长,会导致它一生都不能飞起来。为了避免在蜕变的时候受到干扰,蝉喜欢在夜晚爬上树枝进行蜕变。夜幕降临,人们准备入睡的时候,蝉儿们开始忙碌起来了。A.B.C.D.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A.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
5、据美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B.新疆地广人稀,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C.八十挂零的耄耋老翁,还能在网球场上跑动,还能跳起拦网,这多少还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点赞的!D.有一晚风大雨大,早上出门只见地下厚厚一层落叶被晨光照得一片金黄,抬头看树上的叶子也是一片金黄,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油画。8、下列说法中,含义和其他几项不一致的是。A.了解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B.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C.实践,是个伟大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欺人。2D.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
6、基础的理论中去找。9、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人能否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有效控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情绪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A.B.C.D.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这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谁知道自己哪天要求到谁呢?B.有人说水儿去南方打工了,也有人说她出国了,谁知道呢?总之,我心
7、里真的对她很怀念。C.“那么,谁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笑着问,然后一屁股坐在前排中间的一个课桌上,自嘲地说:“一个政客,是不是?”D.他已经一个月不见踪影了,对此司空见惯的老婆说:“谁知道又跑哪儿疯去了?我才不想管呢!”11、乾隆帝曾颁布谕旨,专论书生气:朕阅奏章,每有“书生不能胜任”及“书气未除”等语。夫读书所以致用,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人不知书,则生心害政,有不可救药者。若州县官果足以当“书生”二字,行宽和惠爱之政,任一邑,则一邑受其福;莅一郡,则一郡蒙其休。朕惟恐人不足当书生之称,安得以书生相戒乎!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公大臣为朕所倚任,
8、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若指迂谬疏庸者为书生,以相诟病,正伊不知书所致,而书岂任其咎哉!这一段谕旨,乾隆帝意在。A.说明读书明理对行政、处事的意义B.说明不读书的危害C.指出以“书生气”相诟病者,正在其不知书D.希望官员能知书爱民12、建于 1756 年的智珠寺,在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旁边还有一些零散建筑。寺院在历史上经历过火烧和烟熏,这些痕迹在修复中都被完整保留。郭黛姮说:“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认识文化遗产,你就不会把它涂得面目一新。”这一文段意在说明。3A.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B.智珠寺建筑的修复C.火烧和烟熏的痕迹
9、要完整保留D.要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13、近年来,新崛起的中西部城市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都加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争夺中。在信息鸿沟被逐渐“抹平”,高铁也拉近了城市间距离时,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看到了“换道超车”的机会,而人才是其间的关键。从武汉 2017 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 12 条”等,都足见揽人心切。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呈现出马太效应,一旦错失,未来 10 年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而中国经济经历了 40 年高速发展,如今到达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老龄化问题严重,已在向高质最发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这
10、样,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抢人才大战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内驱力所致。因此,。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将重新塑造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B.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C.要抓紧实施人才计划D.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14、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利用家长从众、攀比的心理,培训机构的“洗脑”阵地已经前移到了手机里。在“某小学入学群”,刚开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长信息,相谈甚欢。随着人数增多,广告出现了暑期游学团、游冰训练班、理财平台等等,而最多的还是各种培训班的推荐,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相比各种培训、竞赛、考证给家长
11、带来的焦虑,不少人宁愿恢复“一考(即小升初考试)定成败”。采访发现,城市的商业中心正在变身“超级学校”,每到周末、假期,就有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如对这一文段进行内容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A.家长的教育焦虑B.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C.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参加各种教育培训D.培训机构助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15、为了抵抗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失控,我们需要在本世纪中叶到来之前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这意味着必须早日放弃肮脏的化石燃料。核裂变技术昂贵且饱受争议,核聚变技术则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可再生能源在过去 10 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尚且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电力需求。到 2050 年,我们真的可以完全
12、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吗?4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B.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C.化石燃料不是清洁能源D.核技术是人类的终极梦想16、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曾经在 1999 年的时候拿出 7500 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 1 亿美元宣传这件事。对于公司来说,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问题在于,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要的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经常会适得其反,给社会带来伤害。上文第三句“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13、造成转折,反驳前文的观点B.提出假设,引出全新的问题C.主动让步,提出反方观点后再进行解释和反驳D.层层递进,帮助强化前文观点17、我们都有过不由自主的时刻,就好像有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违背我们的意志,支配我们做下平时不会做的事,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而会使我们陷入不由自主境地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它们的逻辑关系是:过往某个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意识层面可能会遗忘这个事件本身,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情绪却会被永远铭记,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遭遇某个类似事件时,以往事件中产生的情绪就会在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直至把我们淹没。
14、上文中的“它们”指的是。A.不由自主的时刻、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意志B.过往事件、情绪、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C.重大生活事件、情绪D.年轻人、不由自主的时刻、情绪过去 100 年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由此人们才有余裕死于癌症、心脏病、中风。科学家认为,一种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四个因子有关:致命性、是否容易传染、感染多久出现症状、是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疾病只符合其中的一部分特征,也能在人群中肆虐。如果它们满足大多数特征或者全部因素,我们需要非常加以小心。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有可能进化成符合这四个条件的病原体是流感。人类流感病毒很
15、容易在人际间传播,5至少在症状出现一天前就开始传染,人类需要 612 个月来制造新的疫苗,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很强的致命性。为什么呢?关于病菌的传染性与毒性之间的制衡,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有一个著名的假说,如果一个寄主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扩散病菌,这种病菌不可能变得太凶猛。从病菌的角度来看,病菌不得不从一个宿主迁移到另一个宿主,并且它们通常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健康的宿主把它们迁移到另一个宿主上。比如流感病毒就必须保持寄主的合理健康,至少他们得能四处走动、与人握手,冲着人家的脸打喷嚏。所以流感病毒一般是比较温和的,除非寄主本身的身体有问题,比如怀孕、心脏病或者免疫系统太弱。当然,还有另一种例外如
16、果在一个人群拥挤的场合,一个病到毫无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轻易地把病菌传到新的寄主身上,病菌毒性的刹车就会失灵。自然选择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有侵略性、更能造成破坏的病菌。它们的毒性也会愈演愈烈,直至毒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杀死寄主而不必受到任何惩罚新的寄主就近在咫尺。埃瓦尔德认为,1918 年大流感就是在“一战”西方前线战事的特定条件下进化出它的致命毒性的。1918 年春天,第一波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还是相对温和的。不久,病菌随军队船只传播到欧洲,在“一战”的战壕、医院、前线火车、卡车上(在这些地方,伤员和病患一起运送,没有移动能力的人身上的病菌一次次感染健康的人,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传递服务)迅速
17、升温至致命的毒性。病毒的毒性达到什么程度呢?按照当时的记录,早上生病,晚上就已经奄奄一息。一般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是千分之一,1918 年大流感则是 1/40。不久,病毒离开西方前线,在全球各地爆炸,造成全球 5000 万人口死亡。他认为,那场大流感的爆发和演变,不是几种动物流感病毒的随机组合,而是遵循了一种可预测的物竞天择的进化原则。人们一般以为进化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需要百万年的时光。但事实上,进化也可以发生得很快尤其对微生物而言,比如在几个星期之内发展出抗药性。因为它们分裂得很快,能快速产生变异,与不同成员交换基因信息。每一次迭代中,最能适应传播的病菌会得到传播。所以,自然选择会推动这
18、种病菌进化出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从而更适应人类寄主。从这个角度来说,流行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人类流行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条件允许它们进化。是我们,而不是自然,创造了环境,允许这些致命病菌的进化和攻击。比如,正是在亚洲分布广泛的养鸡场,数百万的鸡挤在“疾病工厂”的状况下,甲型 H5N1 流感获得了强烈的毒性,成了复杂而高效的杀鸡机器。“一战”前线作为一种人类“疾病工厂”大概很难再在历史上重现,但这些巨型工业化饲养场作为致命病菌的天然孵化器(在那种拥挤的状况下,最无害的细菌也能迅速进化出剧烈的毒性),仍然是现代社会巨大的威胁。事实上,很多病毒学家呼吁必须找到一种新的饲养动物的方法,而不是如此拥
19、挤地放置于巨大的工业化农场。18、1991 年,秘鲁爆发霍乱,两个月内病菌传播至邻国智利和厄瓜多尔。霍乱有三种传播方式:人与人之6间的接触传播、从人到食物(被污染)再到人、通过污染的水源进行传播。其中第三种传播方式,病菌不依赖于健康的宿主进行传播。三个国家中,智利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厄瓜多尔是整个南美洲水源保护最差的地方,而秘鲁的水源供应保护水平处于两者之间。根据文意我们可以推断,1991 年霍乱中病菌毒性进化最强的国家可能是。A.秘鲁B.厄瓜多尔C.智利D.三国并无差异19、对文中出现的“疾病工厂”一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指卫生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B.指人口密集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C.指牲畜过
20、于密集的养殖工厂D.指允许病菌繁殖、传播并滋生出高度毒性的环境20、根据文意,作者说“流行病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主要依据是。A.流行病的存在是因为人类创造了允许病菌进化的社会条件B.流行病的存在是人类发动战争的后遗症C.流行病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污染和破坏D.流行病的存在是因为人类聚居的生存方式2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式。A.改善公共卫生B.接种有效疫苗C.控制人口数量D.革新工业饲养方式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纸灰之类之,欲印则以一铁置铁
21、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7冯瀛王:冯道(882954 年),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唐、后晋时
22、历任宰相,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死后追封为瀛王。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钱唇:铜钱的边。和:混合。冒:覆盖。范:模子。砥:细的磨刀石。燔(fn):烧。22、下列说法中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活板印刷操作非常简易B.宋代以前,我国还有其他印刷术C.活板印刷的发明者是一个普通的平民D.毕昇所制的字印在他死后还保藏得很好23、下列关于活板印刷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活板印刷术在唐代使用得很少,从五代开始才用于印刷经文典籍B.活板印刷是用一个铁制的模具作为底板,里面可以根据需要嵌入木刻的字印C.字印平常不用的时候,就贴上纸,按照音序收纳在木格中D.铁模具和字印之间要敷一层松脂、腊、纸灰
23、等混合制成的药剂。利用火烧令药剂熔化,可控制字印的黏合与脱落24、关于下列四个句子中的助词“者”的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A.和的用法不同B.和的用法相同C.和的用法不同D.四个“者”的用法各不相同25、本段文字想要表达的主题是。A.活板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B.活板印刷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进程C.活板印刷与雕版印刷的工艺差异D.活板印刷的操作方法及其高效的原因判断推理能力26、民用客机机舱的紧急出口气囊是一条连接地面的斜面,为安全考虑设计者要计算乘客着地时的速度和动能。乘客
24、的质量各有不同,假设所有乘客与气囊的动摩擦因素相同,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A.质量越大下滑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B.质量越大下滑速度越大,但动能不一定大C.下滑速度、动能与质量大小无关,速度和动能都一样大D.下滑速度与质量大小无关所以一样大,但质量大的人动能较大27、一名摄影师要从侧面拍摄一辆以 54km/h 行驶的汽车,成像不模糊的前提是底片上汽车的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 0.1mm,已知底片上汽车长为 2cm,实际汽车车身长 3m,那么曝光时间至多为_秒。A.1/1000B.1/500C.1/250D.1/12528、如图所示为铁路的输电线悬挂在钢缆上的方式。钢缆的 A 端固定在电杆上,B 端
25、通过滑轮组连接在电杆 C 上。配重 D 是 n 个混凝土圆盘,每个盘的质量是 m。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B 处使用滑轮组是为了保证输电线的高度变化时钢缆始终保持张紧状态B.B 处使用滑轮组是为了省力C.不考虑钢缆和滑轮质量,钢缆在 B 端受的拉力 FnmgD.不考虑钢缆和滑轮质量,钢缆在 B 端受的拉力 F6nmg29、某同学将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 M、N 上的 a、b 两点,将衣架挂在绳上晾晒衣物,衣架挂钩可视为光滑。晾晒一件短袖 T 恤时,衣架静止于如图位置。当晾晒一件厚滑雪衫时,该同学担心9晾衣绳可能会断,为防止绳断,他应该_。A.将绳的右端固定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上海 公务员 考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