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措施.doc(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措施1.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1.1.1施工测量1、测量依据2、施工测量工序 3、测量原则(1)整体控制局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控制场区控制网的起始点和起始方向;场区控制网控制本项目测量控制网起始点和起始方向,控制测量是对主体工程基本控制。(2)本工程采用建筑方格网布网形式。(3)控制网采用GPS、全站仪、水准仪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保证测量精度。(4)起始数据在使用前经过核对,各种资料来源清楚准确。各种外业记录真实可靠,按规定格式填写计算。一切外业测量成果经认真核对,确保无误。(5)测量标桩的埋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为了便于使用和保护,标桩底部应埋设
2、在地面下1.0m,标桩顶面应高出地面0.10.2m,重要标桩在现场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因工程需要挖除标桩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如被破坏后,恢复或转移的测量精度不低于原测精度。对于埋设的标桩还应定期观测其位移情况。4、施工平面控制网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将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施测到实地,为施工提供各种放线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其关键是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其方法如下:(1)接受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网和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有关资料。(2)检查和验收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网,并向业主提出检查复测报告。(3)施工平面控制网按二级方格网要求测设。(4)利用坐标换算公式,将平面控制网测量坐标系统转
3、换至工程设计施工坐标系统。(5)首先在总平面定位图上设计主轴线,主轴线设计在场区中部,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点数不少于三个。然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用极坐标的方法,实地测设主轴线上的点。最后在主轴线中部点位测定此点与相邻点位的交角,若与180的差超过5,则应用直线调整公式,将主轴线调整到一条直线上。(6)根据调整后的主轴线测设横轴线,并在主轴线与横轴线的各交点实地检测各交角,若交角与90的差超过5,则应用交角调整公式,调整横轴线的端点。(7)依据主轴线各点测设建筑方格网各点,然后在方格网各点精确测角、测距,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现场实地改点,使改点后的方格网点,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
4、。5、高程控制(1)高程控制网以三等水准网作为首级控制,以四等水准网加密;高程控制网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建网,首级网以附近国家或工程勘测水准点为起算依据,沿独立埋设的水准点,形成闭合水准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观测,加密网利用平面控制点,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以三等点为起算依据,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观测。(2)三、四等水准网均进行平差计算,求得各水准点的平差值,同时评定精度。(3)水准点埋设在地质坚实、不受震动影响和便于永久保存的地方,标桩顶部高出场平标高0.3m,在软土地基和膨胀土地区布设有水准网,应每季度检查一次。6、建(构)筑物平面控制测量(1)建(构)筑物的控制网根据厂区控制
5、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2)根据建(构)物的特点,平面控制网形式是布设成矩形网。当建(构)筑物是跨矩大于24m时,敷设一级矩形网,一级网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3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7;当建(构)筑物跨距等于或小于24m时,敷设二级矩形网,二级网边长相对中误差小于1/15000,测角中误差小于15。(3)矩形网测设方法首先根据厂区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控制网的长轴线,然后检测长轴线的直线度,并用公式将长轴线调整到一条直线上。由长轴线测设短轴线,在十字轴线交点检测长轴线与短轴线的正交情况,当正交度与90的差超过5时,用改正公式调整短轴线端点。根据确定的十字轴线测设出矩形的四边,并沿着矩形的四边丈量
6、距离,埋设距离指标桩,距离指标桩一般选在建筑物行列线上或主要设备中心线上。在矩形网各点测角、测边,在外业工作完成后,按“田”字形导线网进行分别平差,求出各点的平差值,并实地进行改正。随着建筑物结构的陆续施工,为了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点长久保存,以便继续控制施工放线以及为工程扩建提供依据,还要将距离指标桩的方向线及时补测至建筑物柱侧向固定标志上。(4)当用钢尺丈量距离指标桩的位置时,所用的钢尺需是经计量检定,在检定周期内使用的钢尺,丈量的长度应进行尺长、温度、高差和垂曲等多项改正,一级网的边长应测定两测回,二级网的边长测定一测回。(5)控制网的主要标桩需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7、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除应严
7、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到;基础浇灌后应及时观测;每次观测应及时提出资料;在沉降异常情况下,应加密观测次数;对沉降观测用的水准点应按我公司成熟的经验进行监测;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所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从固定的水准点出发进行观测;施工中如遇特殊问题,及时与监理及甲方协商解决。8、工程施工的监测测量(以下称监测)(1)开工前敷设观测点,以便工程施工前(初始读)和施工中进行观测。凡永久性变形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程、配合有关点位布点,按规定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如实填好表格,以供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存档。工程竣工后,一并作为技术文件交业主。(2)开工后
8、应根据工程进度实施经常性的观测。对永久性观测点的监控按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进行。(3)施工有可能危及附近建筑物安全,均进行位移、变形监测。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直接监督下实施全部监测工作,并提供有关切实的数据记录。 9、工序施测作业测量作业前,对测量仪器的各项限差进行必要的检验、校正。(1)测量作业方法界定:平面位置测量作业,用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轴线交会法。距离测量用两端确定后的内分法。标高测量用仪高法,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器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器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垂直传递高程,使用挂尺法。(2)各工序测量作业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精度要求执行。表1.1
9、 土建结构施工精度技术要求:工序中心线端点允差中心线投点允差标高测定允差定位5mm10mm10mm垫层2mm5mm5mm模板2mm5mm5mm螺栓安置2mm3mm5mm表1.2 土平面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项 目限差要求备注方位角闭合差4n:测站数直线度1802.5正交度905轴线的横向精度2mm10、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表1.3 工程使用仪器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徕卡TS09全站仪台4WiLT.NA2水准仪台若干蔡司007水准仪台若干50m钢卷尺把若干多功能检测尺把若干1.1.2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本工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深度较大,采用的支护方案为放坡开挖支护。表1.4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概况一览表
10、 序号分区名称管廊长度基坑支护结构支护类型基坑深度支撑类型1一工区500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2二工区538.33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3三工区1113.94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4四工区231.11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5五工区756.62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6六工区869.35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7七工区921.66米放坡开挖支护7.5无总支护工程量:放坡支护4931.01米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均超过5m,按照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项目部在基坑施工前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按程序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表1.5支护形式选择表序号支护
11、形式地质情况1自然放坡加土钉喷锚支护形式地下水位低,地质条件好以及埋深浅路段2拉森止水钢板桩支护对于下水位较高、埋深较深、场地制约大路段3止水帷幕加SMW工法桩的支护形式地下水位高、埋深深、场地制约大路段1.1.2.1自然放坡加土钉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施工图土钉机具配置表如表1.6:表1.6施工机具配置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地质钻机XY-1台33喷浆机PZ-7台24空压机HG450L-8台25搅拌机JY-130台23.1.1施工工艺流程土钉喷锚支护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的方式进行,基坑内部挖土方应遵循分层、分区、分块的原则进行开挖。基坑开挖时应
12、严格按照先支护再开挖的原则。基坑分层开挖,基坑开挖深度不得超过土钉设置标高值0.5m。当上一级土钉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及土钉的施工。开挖时严禁相邻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开挖时先开挖基坑周边为支护创造条件,后开挖中部。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车辆碰撞支护结构及监测元件等,靠近支挡结构物处薄层土体应人工开挖。坑底最后2030cm土层应人工清底。开挖时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方可继续挖土。土钉墙挂网喷射施工流程图(2)喷底层砼底层砼采用C20商品混凝土,依托实验室设计配合比。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成4
13、5,以便混凝土牢固凝结成整体;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并视情况保持0.81.2m的距离;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喷射混凝上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基坑边坡角有渗水或渗水土层时,喷射混凝土前要施作排水孔。在用于排水孔的硬塑料管(管长0.5m)的管壁上,按一定密度钻孔,然后插入48mm的孔内即成(还可在管内充填粗砂和砾石)。初喷混凝土厚度控制在50mm。(3)土钉成孔土钉成孔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分为干作业成孔和湿作业成孔,干作业成孔后用吹风机将孔内杂物吹干净后在植入土钉,湿作业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泥浆护壁主要在细砂层。土钉墙施工允许偏差值
14、见下表1.7。表1.7 土钉墙施工允许偏差值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1土钉孔深50mm2土钉孔径5mm3土钉孔距100mm4土钉成孔倾角3(4)土钉制作与安装表1.8 土钉制作及安装标准序号项目施工标准1土钉制作标准(1)调直钢筋,按设计要求截取长度,误差应符合规范验收标准;(2)将钢筋除锈、除油;(3)土钉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每个对中支架下方设置一个用铁皮等制作的船形滑动装置;(4)将注浆管捆扎在土钉上,注浆管端头距土钉端头约20cm;设置的排气管距土钉内端头约5cm;(5)在距孔口50cm70cm处,设置一止浆袋;(6)土钉制作完成后,应编号、登记并在土钉上做好标记,以备安装。2土钉安装标
15、准(1)推送土钉前,应对钻孔进行检查,若发现有碎土、石、杂物及泥浆应立即清除;(2)沿钻孔轴线,将土钉推送人孔内至设计位置;推送过程中,切勿转动土钉,以防止破坏孔壁.并防止土钉插人孔壁上体中;(3)应使土钉位于钻孔的轴线上;(4)推送完毕后,随即检查孔中是否堵孔。若有,应立即处理,必要时应将土钉拔出,清除碎土后,重新将土钉推人孔内。(5)注浆1)对朝下倾斜的孔,可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管随着注浆慢慢拔出,但要保证注浆管端头始终在注浆液内;2)对上仰的钉孔,注浆管和排气管将留在孔内,不拔出;在注浆前,务必将孔口堵死密封;3)二次压力注浆,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61.5MPa;4)为增加浆液的和易性和
16、水泥浆的早期强度,可在浆液中掺人适量的减水剂和早强剂;5)为防止注入的水泥浆凝固收缩,可在浆液中掺人适量膨胀剂;6)注浆应连续进行,并要饱满。随着浆液慢慢渗人土层中,孔口会出现缺浆现象,应及时补浆。(6)编制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用6热轧圆钢编制,网眼尺寸150mm150mm。横竖钢筋交叉处用细丝;竖筋和横筋进行绑扎,加强筋与钢筋网片进行绑扎;网片与网片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处均须点焊。土钉头与加强筋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为采用双面焊,焊缝要饱满。(7)喷面层砼经检查确认钢筋网敷设、焊接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终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终喷混凝上的工艺要求与初喷棍凝上的工艺要求相同。1.1.3基坑土方
17、开挖本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平面布置呈长条形,基坑开挖深度7.5米。管廊位于道路中央,沥青路面下,基坑土质多为粉砂,部分地区有湿陷性黄土;本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多为孔隙水。1.1.3.1基坑土方总体开挖方案1、根据基坑的平面布置、支撑、开挖深度等综合分析,确定基坑土方开挖总体方案为:平面上采取分区、分段开挖,竖向采取分层开挖。2、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分层分段、限时开挖、严禁超挖”原则,并尽可能对称、均衡地进行土方开挖。3、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土方开挖难度较大,总体分两个阶段开挖。第一阶段:基坑第一层防护底以上土方开挖(开挖深度约2m)开挖至标高后,立即进行第一层基坑防护施工。第二阶段:基坑支撑
18、下土方开挖,开挖深度约45m不等,每开挖一层防护一层,严禁出现超挖。开挖至坑底以后,立即组织验槽并进行垫层和底板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1.1.3.2土方开挖原则本工程土方量较大,为确保土方施工顺利有序进行,制定如下原则:1、合理安排土方施工流程,确保基坑安全的原则;2、精心组织施工,保证机械、设备投入,确保土方施工工期原则;3、制定有效保护措施、加强监测,确保周边环境设施安全的原则;4、加强开挖、运输管理,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的原则;5、考虑总体土方平衡调配,尽量减少土方外运的原则;1.1.3.3土方开挖方法1、第一阶段土方开挖该阶段土方开挖不受支撑的限制,开挖相对
19、较为简单。利用1m3反铲采取分层、分段开挖。可用于回填的土方,就近堆放在基坑影响范围以外的空地上,其余的土方运至指定的弃土场。2、第二阶段土方开挖该阶段土方开挖深度大,且开挖受到支撑限制,开挖难度较大。为便于开挖,尽量减小撑下挖土量,该阶段土方采取退挖的方式。局部支撑下大型反铲开挖不到的土方采取小型反铲转运,也可采用长臂反铲开挖。土方开挖要等防护达到设计强度85%后方可进行,开挖应严格遵守分层、对称、均衡、限时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需要在基坑中部延纵向铺垫一条10m宽的临时挖土便道。3、岩层开挖本工程管廊基坑岩层先利用带破碎锤的反铲进行破碎,然后再开挖。1.1.3.4基坑土方开挖技术要
20、求1、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守“分层分段、限时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并尽可能对称、均衡地进行土方开挖。2、应充分考虑施工作业荷载影响,严禁重型机械在基坑顶部行走和作业。3、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坚持信息化施工,注意监测信息的反馈资料,及时指导开挖工程。应有充分的应急准备,遇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施工措施。若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采取回填反压、坡顶卸载的原则,阻断事态发展,再行加固处理,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开挖。4、基坑土方开挖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层,在平面上进行合理分块,并确定各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可充分利用未开挖部分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控制土体位移,以达到减缓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的目
21、的。基坑对称开挖,即对称、间隔开挖;基坑限时开挖就是要尽量控制基坑暴露的时间;基坑平衡开挖是指保持各分块均衡开挖。5、土方开挖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5m左右。软土各分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1m。6、基坑开挖期间,加强降水,确保地下水位始终在开挖面标高以下至少0.51m。7、挖土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降水运行系统、测量标志和监测元件,严禁损伤隔渗帷幕和碰撞支撑;机械挖土应避免对工程桩产生不利影响,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在工程桩顶部行走。8、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堆载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规定荷载值;基坑开挖土方不应堆放在基坑周边及邻近建筑物影响范围内,挖出土方必须及时转运出现场。9、坑底应根据地基土性质
22、预留厚度不小于0.2m0.3m的余土采用人工清理,防止大型机械开挖对地基扰动及破坏。已挖好的基坑应及时清边检底,满封垫层保护基底, 以利于改善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10、邻近基坑边的局部坑中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11、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作好基坑内外的截水、排水, 防止水对基坑坑壁和坑内土体浸泡,并保证正常施工作业面;12、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垫层及基础施工,防止坑底浸水和暴露,并及时施做底板和支护桩之间的传力带,确保其紧密衔接。1.1.4基坑降水与排水1.1.4.1基坑排水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应在基坑顶部及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具体做法如下:1、排水沟施工排水沟
23、底板采用C10混凝土浇筑,侧墙为120mm厚砖墙,施工时先按底板尺寸开挖沟槽,然后浇筑底板砼,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0%后,开始砌筑侧墙,侧墙内部抹20mm厚M5水泥砂浆。2、集水井集水井底板采用C10混凝土浇筑,侧墙为240mm厚砖墙,施工时先按底板尺寸开挖至集水井底,然后浇筑底板砼,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0%后,开始砌筑侧墙,侧墙内部抹20mm厚M5水泥砂浆 排水沟大样图1.1.4.2基坑降水本工程基坑局部支护段底部位于砂层,按照设计要求,应采取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方案应结合现场实际地下水位、基坑周边环境条件,以及应考虑坑底压密注浆加固对地下水控制的有利影响。具体降水井点布置
24、应按照勘察报告经验算确定相关参数,井点降水采取按需动态降水,既要保证基坑开挖需要,同时应兼顾由于降水对周边路面以及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本工程采取轻型井点降水方案,具体如下:集水井大样图1、井点设计为不影响基坑支撑和管廊主体结构施工,轻型井点布置在基坑边两侧,井点管间距11.5m,井管采取外径50mm钢管,钢管下端2m设置过滤孔,外包滤网以防止降水过程中粉细砂堵塞滤孔。井管与集水总管相连接,最后与真空泵连接。整个系统密封,不得漏气。集水总管采用直径150钢管。降水井井管升至坑底以下不小于2m。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3、施工技术要点(1)冲孔时,冲孔孔径不得大于300mm,冲孔深度比滤管
25、深0.5m,且垂直水平管,井点管管距为11.2m,冲孔冲到底标高后,再将冲水管上提1.0m,再冲一遍后成孔(扩大井点滤层用)。(2)井点降水设备进场,在埋设井点管之前,必须逐根检查井点管及集水总管,发现损坏,立即更换,保证滤网完整无缺。井点管埋设之前,用布头或麻丝塞住管口,以免埋设时杂物掉入管内。(3)井孔冲成后,应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砂滤层,以防孔壁塌土。砂宜用粗砂。(4)每根井点管埋设后,应及时检验渗水性能。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砂滤料时,管口应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5)布设集水总管之前,必须对集水总管进行清洗,并对其它部件进行检查清洗
26、。井点管与集水总管之间用橡胶软管连接,确保其密闭性。(6)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及时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械运转情况等,如发现漏气和死井,应立即处理。每套机组所能带动的集水管总长度必须严格按机组功率及试抽后确定。(7)试抽合格后,井点孔口到地面下1.0m的深度范围内,用粘性土填塞严密,以防漏气。(8)开始抽水后一般不应停抽,时抽时止,滤网易堵塞,也易抽出土粒,并引起附近建筑物由于土粒流失而沉降开裂。正常排水应是细水长流,出水澄清。(9)为确保水位降至设计标高,在每一栋楼中间均设一个水位监测孔,派人24小时值班监测水位,发现情况及时上报。(10)井点降水施工队应派员
27、24小时值班,定时观测流量及水位降低情况并做好轻型井点降水记录,同时施工人员在井点施工时,亦应做好井点施工记录。1.1.5基坑土方回填综合管廊在回填时应两侧对称同时回填,其标高应基本相等且同处在一个水平面上,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回填材料分层摊铺,每层压实后厚度不超过300mm。回填土一般选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等土料回填,回填密实度不小于0.97。综合管廊顶部回填应根据路基及绿化要求进行。1、回填土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回填的方式,土方回填前坑内所有建筑垃圾与积水必须清理干净,并在对基础工程进行各项检查,监理验收合格。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后方能进行。2、回填采取两侧同时、分层进行,
28、回填时两侧高差不大于50cm,砂的松铺厚度机夯时不大于25cm,人工打夯时不大于20cm;夯击遍数机夯为68次,人工打夯为810次。3、基坑回填夯实时要按照一定方向进行,夯夯相接,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4、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做压实度,待当层回填的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开始上一层的回填施工。回填好的石灰土用彩条布覆盖及挖出排水沟,避免雨水浸泡。1.1.6基坑变形监测本基坑开挖较深,周边建筑物较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便于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可行的应急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本基坑工程进行监测。1.1.6.1一般要求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工
29、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基坑施工过程中除监测单位对基坑实施专门监测外,施工单位也应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构筑等实施自测监控。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论告知基坑施工单位,并根据监测点所监测的数据成果绘制成沉降、变形曲线特征图,分析基坑边坡变形趋向,以便掌握基坑的变形特征,保证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1.1.6.2监测目的1、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掌握施工期间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
30、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基坑设计,指导基坑施工,提高基坑信息化施工水平。1.1.6.3监测内容支护桩顶部竖向、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地表竖向位移;立柱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水平及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倾斜;邻近地下管线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体系裂缝;邻近建(构)筑物裂缝、地表裂缝;基坑内地下水位等;1.1.6.4监测点布置1、桩顶边坡土体、桩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关键部位宜加密测点。2、边坡土体
31、、支护结构深层位移测斜孔布置在支护桩内,在支护桩施工时埋入,深度与支护桩入土深度相同。3、邻近地面建筑物、设施及地下管线监测范围宜从基坑边后开挖深度3.01.0倍的距离,监测周期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地下室施工结束止。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观测方便,易于保护,沉降量观测点应布置在墙角、柱身、门边等外形突出部位。每栋建筑物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六个点。管线上观测点的数量一般应在23节管线上设一观测点,一般采用直接法设置,观测标志可用抱箍直接固定在管线上。在不宜开挖的地方,可用钢筋直接打入地下,其深度与管底齐平,作为观测标志。1.1.6.5监测时间间隔1、基坑监测从基坑土方开挖时开始进行,到
32、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时结束。2、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初始数据,且不宜少于2次。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初期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天,开挖中期不宜超过2天,开挖后期每天观测。当测试数据接近监控报警值时或防汛期间、暴雨期间应加强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1.1.6.6险情预报基坑监测过程中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各项监测数据及初步分析结果,在监测数据发生急剧变化时,将会同甲方及有关部门综合分析,预测各因素的发展趋势,共同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当监测数据发生以下情况时,应进行预警。1、支护桩侧向最大位移累计超过30mm或
33、连续三天变化速率超过2mm/d时;2、支撑轴力、立柱内力达到设计控制值的80%时;3、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各种危险现象,如:支护结构发生明显变形、基坑周边地面或建筑物的裂缝在扩大、严重的基坑管涌现象等。1.1.7基坑应急预案1.1.7.1应急预案的方针和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及“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给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
34、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1.1.7.2应急救援程序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1.1.7.3主要应急资源配备表1.9 主要应急资源及设备储备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备注1砂袋个10000现场2型钢及钢管t10现场3水泥t10P.042.5现场4水玻璃t2现场5双液注浆机台1YZB/50/70现场6砼喷射机台1干PZ-7现场7挖掘机辆2PC200斗容量1.6m3现场8液压汽车吊辆1QY-2525T现场9机动翻斗车辆2FC-1斗容0.75m3现
35、场10电焊机台5BX500现场11污水泵台6100TSW-5现场12发电机台1200KW现场13照明灯个10现场14灭火器个15现场1.1.7.4潜在危险源的应急预案1、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过快处理基坑开挖时及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但如果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则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如发生这种情况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施工,减少竖向支护桩无撑暴露的时间。(2)增加水平支撑杆件,遏制变形进一步增加。(3)支护桩顶卸载。(4)对基坑外土体进行加固,增加其自稳能力,可采取的方法有深层搅拌桩、注浆等。(5)及时封闭基底
36、,基坑开挖后加快垫层施工、加厚垫层厚度,采取“随挖随浇”的方法,是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它对于制止位移发展也有一定作用。为尽早发挥垫层的“水平支撑”作用,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掺入早强剂。(6)加快地下室底板施工,将地下室底板与支护桩间空隙及时用砼回填,回填可与地下室底板一起浇筑。2、坑底发生管涌、突涌的处理(1)防止流砂、管涌的有效措施是确保降水效果。在基坑内设置足够降水井、观测井、应急备用井。开挖过程中严密监测承压水水位,确保地下承压水位始终在开挖面以下1m。(2)若突涌、管涌不严重时,可采用砂包反压、设引流管等。然后加强降水,待承压水位降至坑底以后,在进行开挖和后续工序施工。(3)若突
37、涌现象十分严重,水量很大,可以用大量碎石、砂、土方覆压回填基坑。然后加强降水,待承压水位降至坑底以后,在进行开挖。3、基底隆起的应急措施(1)合理确定基坑土方开挖顺序,加快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减小基坑暴露时间。基坑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清理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要严格按结构施工段分层施工,紧紧地抓住“三快”,要一鼓作气快速连续的挖和撑。20cm层人工挖土和素混凝土垫层要在24h内完,随即抓紧浇注底板,底板混凝土在垫层浇筑完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在雷雨天气下开挖基坑最下层土;若正在挖这30cm土时遇下雨,更要抢,要挖一小段,浇一小段垫层,不能
38、停。如造成垫层标高不符合要求,则待雨停后,再凿去重浇垫层,以保证坑底土不被软化,避免因此而引起基底隆起。(2)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防止基坑底集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集水坑及时进行排水。在挖至设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3)对基坑底软土层进行加固(被动区加固),可采取深层搅拌桩、注浆等固化措施。4、基坑周边管线出现险情时的应急预案(1)项目部成立管线保护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2)进行管线交底,取得施工可能涉及的地下管线资料,以制订管线保护方案。同时由安检室派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护和巡视,指导施工过程中的管线保护。(3)对管线进行监测,以信息
39、化管理指导施工。4)管线发生事故后被发现后,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及管线权属单位进行抢险。5、雨季开挖应急措施(1)基坑周边设排水沟,使施工废水、雨水排入附近市政排水管。(2)坑底不允许积水,为及时排除坑内雨水,随挖土在坡底层应设置约0.6m0.6m0.8m的集水井,各层平台修成1%3%排水坡或挖树枝状水沟。坡顶和坑内禁设横截沟,沿地下墙边禁设纵向沟。(3)施工前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彩条布,以防止在基坑开挖施工中突遇暴雨,随时对四周放坡土体进行遮盖。(4)基坑雨季开挖前必须检查施工现场周边的排水管沟是否畅通;完好的排水备用水泵及防水材料是否进入现场。(5)基坑开挖采取层层开挖,随挖随撑,减少基坑的暴
40、露时间,减小“时空效应”。(6)施工中,保证工地库存抽水泵不少于12台,其中扬程为100m的8台,以随时应对突降暴雨。(7)当遇雨季或暴雨时,应落实好坑内外的排水措施,并随时保持完善和畅通,严防地面雨水倒流或回流坑内,坑内除进行积极抽排水外,还须使纵向土坡小于1:3,并做好必要的坡面保护(盖上彩条布等)。暂停挖土,待雨停排水完毕后,再继续施工。(8)要严格按结构施工段分层施工,紧紧地抓住“三快”。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在雷雨天气下开挖基坑最下层土。1.1.7.5抢险应急演练项目部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针对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险情至少组织一到两次培训和演练,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程序,掌握处
41、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对应急预案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对项目对突发事件整体应急能力。1、演练的主要内容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演练的主要内容有触电、物体打击、支撑系统、中毒、基坑施工、火灾、紧急逃生、自救等。2、对配备的救援器材、设备、要定期保养;对员工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3、预防性演练(1)演练的方案主要包括:情景证明书、演练计划、评估计划、情景事件总清单、演练控制指南以及演练人手册、通讯录等内容,同时要明确演练现场规则,以防意外事故发生。(2)应急演练:演练人员一定要按演练方案,执行演练指挥部指令,遵守演练规则,操作器材、设备要符合规范,抢救伤员的动作要标
42、准,以确保演练目标实现。(3)结和评估。每项演练结束要全面、正确地评估演练效果,指出不足项目,采取合理应对措施,并做好书面总结,以更好地完善应急预案。1.1.7.6紧急逃生自救措施(1)积极组织全体参与深基坑施工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安全自救常识,内容包括熟悉基坑坍塌发生前各种预兆常识、基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主要伤害类型、紧急逃生、避险、自救知识和技术。(2)定期组织模拟紧急逃生、自救训练。内容包括紧急逃生通道选择、逃生方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3)根据基坑施工安全事故伤害类型配备各种紧急救援物资逃生工具:安全梯、软梯、安全带;救援物资:担架、急救包、氧气袋、
43、食物(牛奶、矿泉水);1.1.8现浇管廊主体结构施工管廊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法施工,每施工段分两次浇筑成型,即先浇筑底板,后浇筑侧墙和顶板。水平施工设置在侧墙距底板300500mm处,竖向施工缝尽量与沉降缝相结合,原则上不得单独设置竖向施工缝。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混凝土,等级P6,垫层采用C20素混凝土。地下结构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底板下层为50mm,壁板外侧为50mm,顶板上层为50mm,其余为30mm。1.1.8.1垫层浇筑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应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后尽快进行垫层浇筑。垫层为C20混凝土,采用方木作为模板,方木外用木桩做支撑,同时在木桩上将混凝土垫层
44、标高的标记刻在木桩上拉线控制。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人工整平和抹面,由于预制综合管沟对垫层要求较高,所以对垫层混凝土面的标高和表面平整度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采用铝合金直尺找平,然后进行收光、养护。1.1.8.2模板工程本工程模板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侧墙模板采用6080mm木方和483.0mm钢管固定,用12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对拉螺栓中间加焊-60604止水钢板。板模板采用483.5mm碗扣钢管搭设满堂支撑架。1.1.8.2.1底板模板支设按照设计,本工程底板与支护桩之间设置了传力带,为了便于施工和加快施工进度,传力带与底板同时进行浇筑,因此底板模板主要是侧墙底部
45、300500mm吊模,其模板支设如下图所示。 底板施工模板支设示意图1.1.8.2.2墙板模板支设本工程墙板一次浇筑成型,模板支架搭设相关参数如下表:表1.10新浇混凝土板计算跨度(m)2.354.625层高(m)2.73.9板厚度(mm)300400侧墙厚度(mm)250400面板材料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板底支撑小梁材料方木小梁材质规格(mm)6080支撑架主梁长度(m)6主梁材料钢管主梁材质规格(mm)483.0支撑架立柱步距(mm)1200(mm)支撑架立柱间距(mm)900900小梁悬挑长度300(mm)立柱材质碗扣式钢管规格(mm)483.5墙板模板支架搭设示意图止水功能对拉螺栓大样图1.1.8.2.3满堂支撑架搭设1、支撑架搭设方法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从中间向两边分层、分段纵向搭设,搭设顺序为:测量放线安放立杆底座(并固定、安放立杆安装底层(第一层)横杆接头销紧安装扫地杆安装上层立杆紧立杆连接销安装横杆直到达到设计高度安装剪力撑安装顶杆安装可调托撑。碗扣节点构造图(1)安装立杆底座立杆底座安放前,应通过测量放线,在地底板上弹线,并标记出立杆安放的具体位置。因通道仰面拱呈弧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