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第3课时习题课.pdf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第3课时习题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第3课时习题课.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第 3 课时课时习题课习题课 1.将 Al 片和 Cu 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 HNO3溶液中,一组插入稀 NaOH 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AAl 片、Cu 片 BCu 片、Al 片 CAl 片、Al 片 DCu 片、Cu 片 解析将 Al 片和 Cu 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浓 HNO3溶液中,此时 Al 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反应,而 Cu 却能与浓硝酸持续反应。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Cu 易失去电子而 Al 却表现相对“惰性”,“相对活泼”的 Cu 为负极;插入稀 NaOH 溶液中,Al 能与 NaOH溶液反应,此时 Al 失去电子被氧化,也就
2、是 Al 为负极。答案A 2.若某池(电解池或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u2H=Cu2H2,关于此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池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B该池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池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D该池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铜 答案A 解析铜与 H不反应,因此不可能是原电池,只能是电解池。在该电解池中,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铜作电解池的阳极,A 正确,B、C 错误;D 选项中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则相当于电镀铜,与题给离子方程式不符,故 D 错误。3.关于电解 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
3、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解析电解食盐水时发生的反应:阳极:2Cl2e=Cl2 阴极:2H2O2e=H22OH 总反应式:2NaCl2H2O=电解 2NaOHH2Cl2 对照分析选项,A 错误;阳极附近的溶液中会溶有少量的 Cl2,滴加 KI 溶液后发生反应:Cl22I=I22Cl,溶液呈棕色,B 正确;阴极附近产生大量的 OH,滴加酚酞后变红色,C 错误;电解后生成 NaOH,溶液呈碱性,D 错误。答案B 4.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
4、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 H2产生 B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电解,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气体放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答案B 解析由题目所给图示可知:活泼金属铜作阳极,发生反应:Cu2e=Cu2,电解初期,溶液中的 H在阴极石墨上发生反应:2H2e=H2,电池反应式为 CuH2SO4=电解 CuSO4H2,所以 A、D 选项不正确,B 选项正确;随着电解过程不断进行,溶液中的 Cu2浓度不断增大,一定时间后即当 Cu2移动到阴极附近时,由于 Cu2的氧化性大于 H,故此时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故 C
5、选项不正确。2 5.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 0.1 molL1的 NaCl 溶液与 0.1 molL1的 AgNO3溶液后,以 Pt 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 A、B、C、D 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241 B2341 C1422 D1111 解析此装置相当于两个电解槽串联到一起,在整个电路中电子转移总数相等,首先判断各极的产物,即 A 极产物 H2,B 极产物 Cl2,C 极产物 Ag,D 极产物 O2,若整个电路中有 4 mol 电子转移,有 2H22Cl24AgO24e,则 A、B、C、D 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41。答案A 6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
6、来源,各式各样的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因为锌锰干电池中锌棒为负极,锌棒变细,碳棒不变,所以 A 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 B 错;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H22e=2H,所以 C对;太阳能电池采用硅材料制作,所以 D 错。7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AHClNaOH=NaClH2OH0 B2CH3OH(l)3O2(g)点燃 2CO2(g)4H2O(l)H0
7、 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 D2H2(g)O2(g)=2H2O(l)H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形成条件。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用于设计原电池,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没有电子转移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题中只有 A 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8 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 O24e=2O2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是 O24e2H2O=4OH C正极反应主要是 C6H12O6生成 CO2或 HCO 3 D负极反应主要是 C6H12O6生成 CO2或
8、 HCO 3 答案D 解析在生物体内葡萄糖贮存的化学能是通过与 O2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来的。反应中葡萄糖中的碳元素失电子,首先被氧化为 CO2分子,然后再与血液中的 OH反应转化为HCO 3,因此,在正极上发生的是 O2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4e2H2O=4OH;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C6H12O6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 CO2或 HCO 3。9 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2,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242e=PbSO4 正极:PbO24HSO242e=PbSO42H2O 今欲制得 Cl2 0.050 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 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
9、是()A0.025 mol B0.050 mol C0.10 mol D0.20 mol 答案C 解析要求得硫酸的量,需首先找出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将上述两个电极反应式合并可3 得:PbPbO22H2SO4=2PbSO42H2O。而在制取 Cl2时,每生成 1 mol Cl2,电子转移 2 mol,现需要转移电子 0.050 mol20.10 mol。由铅蓄电池总反应式可知,每转移 0.10 mol电子,将消耗 0.10 mol 硫酸。10用 Pt 电极电解含有 Cu2和 X3均为 0.1 mol 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的质量 m 与溶液中 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 n 关系如图,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第四 三节 课时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