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4.pdf
《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4.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金卷09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 1 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烂谩(I d n)决别济漓尽致(M n)畏罪潜逃B.澎 湃(p d i)累赘悲天胭人(m i n)忍俊不禁C.歼灭(q i d n)镌刻不谈劳作(c h u b)惟妙惟肖D.崩溃(b Un g)驰骋风雪琴途(z d i)家喻户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字音、字形辨析。A项,诀别;C项,歼 灭(j i d n);D项,愚 溃(b o n g)。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绛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出。B.这里风
2、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渔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矍并诩,应相互包容和尊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B项,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使用语境错误。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
3、了报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语序不当,“讨论”与“聆听”应互换位置;B项,缺少主语,应删除“由于”或“使”;D项,并列不当,可 将“媒体”移 至“等”的后面,同时删除“网络”后面的顿号。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
4、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认真阅读所给的5个句子可知,此语段属于议论文,论证严密,分别从外因和内因来论证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和目的,可借助指代词顺利加以排序,“这种期望和要求”指 代”的期望,的要求。”紧密相连;”这一目的”指 代“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紧密相连;“”组合在一起的只有A项。本段文字的论证思路是:根本遵循-期望和要求-教育目标-制定的目的一目的指引、依据。故选A。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
5、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o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C.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1).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C 项表述既准确又得体;ABD 项均不合适。故答案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 4 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 7 题。(每小题2分,共 4分)闻洪西捷
6、报中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久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金喜,但惊草木回春容。【注】指元丰四年种造(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洗河之西,故称沈西。一丈佛: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八尺龙:天子的马日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露布:指征讨西夏的檄文。玉关:此处指边塞。甘泉宫:指宋朝廷。筑上郡: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西戎: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放臣: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天颜:帝王的容颜。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
7、廷抗敌的决心。B .颔 联 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贬官之后所作。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裒的高兴。尾联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虽然见不到皇帝的笑容,但自己听到胜利的消息也是非常高兴的。7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
8、,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 1 1 题。(1 2 分)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日:”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
9、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节 选 自 明 史 王传(有删节)【注释】同知:官名。淖:n i o,烂泥、鬻:y i i,卖。榇:c h G n,棺材。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面数之。()(2)祯击杀其魁,余尽。()(3)两人见贼即本。()【答案】(1)责 备(数落)(2)首 领(3)逃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能力。文言实词,词多而义项也多,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除了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学会利用上下
10、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准确的义项。理解时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1)句中的“数”联系上下文可以解释为“数落”,(2)句中的“魁”一般是“首领”的意思,(3)句中的“走”跟 核舟记中 的“几欲先走”中的“走”义同,“逃跑”的意思。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3 分)【答案】(等到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上下文语境,分析给出句子的句意。还可借助课内文言词语意义及用法的变化,加深对句意的把握。翻译时注意:(1)中的“陷”意思
11、是“陷落,“方”是“当时候”的意思。10.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请加以概述。(3 分)【答案】.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结合选文中,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去分析归纳。由“祯面数之抚伤残,招溃散”归纳王祯的忠义与担当。由“祯被围半日断其喉及右臂,祯死”可归纳王祯为国尽忠,视死如归。11.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3 分)【答案】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表现人物的方法
12、。文章第二段写战马从战场奔回报信,后又咬死王同知,说明王祯的精神连马都感染了,意在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鲜明高大。【参考译文】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
13、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
14、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三)古诗文积累。(8 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 空 1分)(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孟子三章)(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 商 隐 无题)(4),似曾相识燕归来。(晏 殊 浣溪沙)(5)刘禹锡在 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6)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答案】(1)行 天 下 之 大 道(2)安 得 广
15、 厦 千 万 间(3)蜡 炬 成 灰 泪 始 干(4)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1)-(4)是记忆性默写,其 中(2)“安得广厦千万间”中的“厦”,(3)“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不要写成“腊”,“炬”应 是“火”字旁;(5)-(6)是理解性默写,(5)注意提示词“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痕”是病字框,(6)注 意“舍生取义,以身报国”这
16、一提示语,因此可知答案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要注意 汗 的正确书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扶 贫故事在一次县文联组织的平天山野外采风活动中,我认识了扶贫办的小杨,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扶贫故事。一年前,小杨通过公考进了县扶贫办。去年开春,他接到了一个扶贫任务,扶贫对象是石岭村的吴志福。一看到“石岭村”三个字,小杨的心里就发了毛那是一个极其落后闭塞的小山村,路途遥远,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大山。三年前,有两个干部开车去那里开展扶贫工作,在半路摔下山沟,一人重伤一人当场殉职。还好,小杨去的时候,路已经修好了。小
17、杨到了石岭村,在村主任赵勇成的带领下,去见吴志福。老赵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地向小杨介绍三年前田副县长到石岭村扶贫的故事:就是在田副县长的多方努力下,修好了这条路,可惜,田副县长没有看到路通车的那一天,就倒在了扶贫路上她是一个好人啊!老赵感叹道,眼睛发红,声音哽咽。这条路应该叫“玉清路”。老赵说,田副县长叫田玉清。可上面却说,不能用领导的名字来命名,他们起了另一个名 平安路。政府是对的。小杨转换了话题,问,老吴家里到底有多困难?能吃上饭吗?难!老赵说,田副县长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指定老吴是她的扶贫对象,她带领工作组来到老吴家,当时,田副县长一看老吴家徒四壁,几间破屋,漏风漏雨,里面黑咕隆咚的,田副
18、县长几度落泪。她说,想不到,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啊!在老吴家,要拍几张照片拿去存档,屋里黑,看不清楚,工作人员叫老吴开灯,老吴拉了一下电灯开关绳子,电灯闪了一下就灭了,再拉,怎么也不亮。田副县长叫他再开另外的灯,老吴说,没了,唯一的一盏电灯。说话间,就到了老吴的家。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老吴年近六十,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破旧;一个跛脚的老婆,头发蓬乱,像鸡窝里的草,还傻不拉几的,老吴年近五十才娶了她:一个半生不死的老娘,长年卧病在床,一年四季要打针吃药;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去学校了,没在家,小杨没看见他们。老赵说,老吴家比三年前好了一些;三年前,根本不成一个家,幸亏田副县
19、长来扶贫。老吴带老赵和小杨来到他家的砂糖橘种植地。三年前,田副县长带给老吴脱贫致富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因地制宜种植砂糖橘。远远看去,十几亩砂糖桔在瑟瑟的冷风中一片翠绿。可走近一看,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这些砂糖橘,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恢恢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老赵说,没办法,田副县长去世后,一直没有人来真正接替她的扶贫任务,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一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小杨回到家后,翻箱倒柜找妈妈的书。那是妈妈留下的种植砂糖橘的书,网购的。在一个箱子里,小杨找到了厚厚的一沓书和笔记,还有一些复印资料,都是如何防治果树病虫方面的书。周末,一大早,小杨骑摩托车朝石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中考 语文 江西 专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