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解析.pdf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甲卷)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已知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C思路: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 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2、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 错误;B、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 错误;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甘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甘酸都含有氮元素,C 正确;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
3、储能物质,D 错误。故选C。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02答案:B思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解:A、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菌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BC、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还原性的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
4、成乙醇,并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D不符合题意。故选B o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 物 生 长“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答案:D思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喙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AB、顶端
5、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B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故选D。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
6、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答案:B思路: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
7、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故选B o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山、皿辕零咪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 黑檀体C.果蝇N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
8、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答案:A思路:分析柱形图:果蝇M 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 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 bX bb(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 T X X Y 或 X Y X X*YO 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 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 基因型为A
9、 aB bX X 或 A aB bX Y,则 M 的基因型对应为A a bb X Y 或 A abbX X 。解:A B、根据分析可知,M 的基因型为A a bb X Y 或 A abbX%,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错误,B正确;C、N基因型为A aB bX 父 或 A aB bX Y,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对基因均为杂合,C正确;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 a,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A。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
10、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辞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思路: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
11、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一苔群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f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故选C。7.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的K 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 膜 的 结 构 特 点 是。(2)细胞
12、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_ _ _ _ _ _ _ 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 的 特 点 是 (答出1 点即可)。(3)细胞外的K 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o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3).顺浓度或选择性(4).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t 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思路:植物根细胞的从外界吸收各种离子为主动运输,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需要耗能、需要载体协助。解:(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13、一定的流动性。(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通道只能先让某种离子通过,而另一些离子则不容易通过,即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3)细胞外的K 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知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对离子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的特点等,要求考生识记基本知识点,理解描述基本生物学事实。8.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 N A 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穿标记的脱氧腺甘三磷酸(dA T P,dA-P r等材料制备了 D N A 片段甲(单
14、链),对 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标记的D N A 片段甲时,所 用 dA T P 的 a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 p,原因是_。(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 N A 分子,去除 R N A 分子的目的是 o(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V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 N A。(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m R N A 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 N A,这种酶是。答案:(1).dA
15、T P 脱 去 6、y 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喋吟脱氧核甘酸,是合成D N A的原料之一(2).防 止 R N A 分子与染色体D N A 的 W基因片段发生杂交(3).解旋(4).D N A 酶思路:根据题意,通过带出标记的D N A 分子与被测样本中的W基因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带,可以推测出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1)dA-P;P B P,脱 去 8、y 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喋吟脱氧核甘酸,是合成D N A的原料之一。因此研究人员在制备3 2 P 标记的D N A 片段甲时,所用dA T P 的 a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2)R N A 分子也可以与染色体D 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 统一 高考 生物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