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月4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月4日.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寒假自主提高练习(十一)寒假自主提高练习(十一)(完成日期:2月 4日)(必修(必修3 3第第1 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020题,题,6060分)分)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
2、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B.“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
3、效”5、商君书 是记录法家思想和言论的著作,是商鞅遗著和其它法家著作的合编。下列内容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A.“以德行仁者王”B.“法不阿贵,绳不挠(绕)曲”C.“兼相爱,交相利”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6、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2 7、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8、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尚,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她就制订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9、“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材料中的思想最
5、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B广大中下层人士由此得到入仕机会 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 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1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A墨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12、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儒用“四句教”概括了他一生学问的精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6、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大儒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 13、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 B世风每况愈下 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 14、“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A.董仲舒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15、据论语记载,孔子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但是后世掀起的“造圣运动”仍把孔子推为“天生圣人”。这种观点遭到后世一位思想家
7、的批判,他称孔子并非天牛圣人。这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1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是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学校)。这个观点表明黄宗羲()A主张君主立宪制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设计三权分立 D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 17、顾炎武在日知录 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8、诗
8、话中华上下五千年 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1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0、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 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C三国演义:“臣安敢
9、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4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二、判断题(正确写二、判断题(正确写A A,错误写,错误写B B,1010分)分)21、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2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23、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24、北宋陆九渊创立的“心学”是对理学的新发展;明朝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25、孟子的“民贵君轻”与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
10、想完全一致。()三、材料题(三、材料题(3030分)分)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材料三:李赞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1)材料一中,和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4分)(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不得照抄原文)(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
11、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4分)5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4分)27、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二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2、材料三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4分)6(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
13、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7 寒假自主提高练习十一(寒假自主提高练习十一(必修必修 3 3 第第 1 1 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5:BCACB 6-10:DCBBB 11-15:BDDCC 16-20:BDAAC 21-25:ABABB 26、(1)提出者:孔子 孟子(4 分)(2)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3)态度:批判(或答抨击;反正统意识等)。(4 分)(4)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4 分)27、(1)关键:取信于民(诚信)。原因:儒学不适应春秋时期混战的需要。(4 分)(2)胜利: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主张: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 分)(3)深化:结合佛教、道教改造儒学,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3 分)(4)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3 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