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测试: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pdf





《高一历史同步测试: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同步测试: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一、选择题 1.“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可知 B 项不正确,因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统一后。材料中“尽灭其族”中的“其”指的是祁傒孙、叔向子,并不是晋国,故 A 项不正确。晋之宗室被灭,说明政治和血缘关系不是加强,而是削弱,故 C 项不正确。选 D 项。答案:D 2.左传 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
2、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周郑交恶。诸侯不服从周王,并打败周王,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所以选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周朝建立的问题,所以 A 项不正确。也没有反映都城的变化,B 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关系,所以 D 项不正确。答案:C 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3、C.汉 D.唐 解析:“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答案:B 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解析:“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A 项不是本质问题,C 项表述错误,D
4、项也不是“本质问题”,故选 B 项。答案:B 5.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础,B 项正确。2 答案:B 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任命国家官员时,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 D.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以提升效率 解析:“皇
5、帝之玺”“天子之玺”等区分表明秦朝有内外两套系统;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故 A、B、C 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以提升效率,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 7.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即指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之初创”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
6、由中央任免,且不得世袭,即官僚政治开始确立,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 C 项正确。答案:C 8.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一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 C 项正确。答案:C 9.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中华资源库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历史 同步 测试 大一统 秦朝 中央集权 制度 确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