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同步练习: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 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 A B C D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从“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可知出现了私有制。因此“大道既隐”前的“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2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答案:C 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
2、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 C 项正确;A、B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 项与史实不符。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2-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
3、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 A 项正确,D 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 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 项错误。因此,本题选 A 项。4商朝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包括()商朝是商部族位于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弥漫着神权色彩 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商王没有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第一个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的是周王。知识点二 封邦建国 5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
4、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皇帝制度 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武王”“周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因此 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B 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C 项是秦朝及以后王朝实行的制度。6下面是西周分封形势图。这体现了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3-A扩充疆域,抵御外敌 B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明辨亲疏 D赏赐功臣,以示恩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由图中信息可知,A、B、C、D 四项皆体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5、,但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B 项符合题意。7 史记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体现的是诸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诸侯赶来救援,而非联合反叛或攻伐,故 C、D 两项错误。8 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
6、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 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 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卿有任命权,诸侯对周天子需定期朝觐述职,B、C 两项的解读都没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D 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A 项解读比较全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 A 项。-4-9 诗经大雅中载:“人(指领主)有土田,女(指周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材料体现了()A周天子拥有天下土地和民众的所有权 B周天子可以随意剥
7、夺诸侯对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 C贵族认为周天子不该无故剥夺诸侯所受分封特权 D贵族意欲同周天子争夺天下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君主夺取诸侯的土地与人民,由“反有(夺取)之”“覆夺之”可知,材料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大雅的作者大都为贵族,故材料之意为贵族反对周天子随意剥夺诸侯的特权,由此可知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 项说法错误。知识点三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0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
8、“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体现的是宗法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宗主”既是宗族的政治领袖,又是政权中特殊的管理者。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 B。1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 B世卿世禄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宗族观念,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因此本题选 A。12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9、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5-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 答案:C 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 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 C 项正确;A、D 项并非实质。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0、;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材料三记述了什么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答案:(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臣属关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
11、诸侯不尊崇并武装抗拒周天子。分封制崩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3)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6-答案:(1)宗法制。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同步 练习 制度 西周 封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