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4117.pdf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41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4117.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课题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答案:答案:(1)三(2)外(3)白烟(4)石蜡小颗粒(5)石蜡氧气 点燃水二氧化碳(6)二氧化碳、水蒸气(7)氧气(8)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结论或答案 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化学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发明化学实验器具;发明制造物质的有效方法;找到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过滤。(3)化学实验 步骤: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数据、结果 科学分析 得出结论 作用:发现和
2、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例 1】(山东泰安中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解析:解析:科学探究的形式多样,但都应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这 里只需确定是否是盐酸,因此在了解酸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是最有效的探究方法。答案:答案:C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观察顺序 分三阶段: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 白色、固体、圆柱形 蜡烛是白色固体 点燃前 2 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 容易切开,在水中浮于水面 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
3、溶于水 1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发出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 蜡烛可燃烧,火焰分三层 燃着时 2 将一根火柴迅速插入外层被烧焦,中间没有火焰的外层温2 蜡烛火焰,约 1 s 后取出 被烧焦 度最高 3 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后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烧杯壁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将蜡烛熄灭,观察现象 熄灭后 2点燃白烟 刚熄灭冒白烟,白烟能燃烧 蜡烛先熔化,再气化,后燃烧 结论 蜡烛硬度小,密度小于水,可燃烧,火焰分三层,外层温度最高,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释疑点释疑点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及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各是什么 蜡烛燃烧产生
4、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固体小颗粒。(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关注物质的变化。如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结论。【例 2】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三层 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
5、现水雾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解析:A B C 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沉淀、气泡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结论。故 A、B、C 正确 D 生成什么物质是实验结论,不 是实验现象 答案:答案:D 3对人体吸入 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参考资料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2)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步骤】3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2)向
6、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并记录;(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4)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进行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盛空气的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高。(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的结论或答案。【例 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7、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白色浑浊较多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 为人体吸收 解析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若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证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答案:答案:B 4如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1)实验现 象是用感觉器官感觉到的影像(如颜色变化、物体形状等)、声音(如爆炸声等)、气味(如氨气的刺激性气味)等;实验结论是根据在实验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走进 世界 课题 是一门 实验 基础 科学 习题 41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