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15课《诫子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诫子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诫子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重点) 2.识记重点词语的释义,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难点)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中蕴含的哲理。(重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亮少有逸群之才,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这位超凡脱俗的人物是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
2、汉政治家、军事家。 读文本,正字音。 根据课下注解,解释文题。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2)播放诫子书的诵读音频,要求学生听读、跟读,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3)标记生字注音。 夫f 淫慢yn 险躁zo 遂su 穷庐l (4)提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学生自由放声朗读。选取朗读好的学生
3、范读,同学评价和跟读。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全文翻译。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翻译一句,学生一边书写一边记忆。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夫君子之行”后面的句式工整,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出示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论述的? 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作者认为淡泊和宁静有什么作用?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个人展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要从淡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要宁静,要有志向。 第二课时 1.检测训练 (1)字词解释 静以修身 淡泊 明志_致远 广才_淫慢 励精_险躁 治性_年与时驰 枯落_多不
4、接世 穷庐_将复何及 句子翻译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合作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2)作者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3)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小组展示: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修身、治学、惜时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最终年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诫子书 第15课诫子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子书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