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 五 单元第 18 课 主备人: 吴薇_审核人:陈霞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总1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合作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一、课前自学课本: 1.自主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标注自然段,圈画重点词
2、语并识记、积累。 二、知识链接: 三、自学质疑: 我的困难(或问题)是:_ 。 课上研学 自学反馈 1.字词注音 程颐(y) 譬如(p) 步骤(zhu) 懒惰(du) 塾师(sh) 大儒(r) 停滞(zh) 虚妄(wng) 2.词语解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3.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
3、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4.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二、聚焦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
4、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几者间是什么关系? 三、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 提炼观点: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由以上关键句,可提炼出中心论点: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几者间是什么关系? 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怀疑与学问 19 怀疑 学问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