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1课《春》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春》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春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虽然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几经调整,但朱自清先生的春一直作为重要散文篇目被保留。在当前使用的部编本教材中,这篇课文仍以其独特的魅力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样重要的位置上。春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巧妙地运用了写景技巧,极具艺术性地体现出了散文的诗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及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 1.培养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情怀; 2.结合实例理解比喻、拟人
2、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目标和单元要求,以朗读为主的方法来赏析课文。采用一悟一读、一读一悟、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散文语言,体会散文美感。此外,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情感,引发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春:悟春之源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说说对春天的感觉,接着适时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之苦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刚才我们说了自己对春天的感觉,其实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
3、吟诗作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诗词中一些写春的句子,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初春小雨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和赞美,那么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颂春散文。其因语言的漂亮、缜密,一直为世人所称赞。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画一棵光秃秃的树,并将课题写在树上。) 屏显: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
4、白等。原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其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含蓄隽永的特点。 春是朱自清笔下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课文却赋予了它情感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每个人对春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他又是如何让这棵光秃秃的春之树春意盎然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寻找答案。
5、二、听春:悟春之色 在当前这个读图时代里,人们的听觉已在一定程度上为视觉所掩盖。然而,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的画面人们能够立刻说出来,而听见的声音却需要运用自身的想象和推测才能加以描述。因此,在文学叙事中,从“看”出发的叙述给人“边看边说”的印象,而从“听”出发的叙述则有“边听边想”的意味,后者更能直接激发人内心的情感。在倾听的过程中,人们的幻想空间和心灵感受更加自由。换言之,听觉感受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承担着其他艺术感知方式和审美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功能。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高度发达,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设计“听春”这个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闭上
6、眼睛,聆听配乐的示范朗读,用联想和想象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在这个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听到鸟叫、蜜蜂嗡嗡叫和雨声,闻到花香和泥土的香,看到人在草地放风筝,感受到春风拂面、万物争春,欣欣向荣,感受到了生命绽放的力量等等。(板书:春草、春风、春花、春雨、春天里的人们,完成春之树的枝干。) 教师导问:我们闭着眼睛听读课文就能感受到如此多姿的春天,这都得益于作者强劲的笔力和听读带给我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作者究竟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方法、抓住了春天的哪些特征来写的呢?接下来,我们要对文本进行细细的品味和赏析。 三、赏春:悟春之情 教师
7、教读:以1-2自然段为例,请学生对比诵读,先读原文,再把结尾语气词“了”分别按le音和liao音读,接着再对比诵读有“了”字和没有“了”字以及“盼望着、盼望着”连用和只用一次的句子,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期盼、欣喜的情感。 学生自读与合作读: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写书间笔记。从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入手,归纳写作方法: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来表情达意。 教师导问: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特有的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特征的? 明确:例如春草,作者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具体如下: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
8、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只用了只言片语,便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出了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叠词和重复的手法,语言轻快明亮。接着他还写了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讨论:在描写春草的这些字眼中,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你从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钻”字进行深入探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长的态势,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发的美好景象。 讨论:“钻”和“长”这两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钻”字更能表现小草的冲劲,这
9、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唯有努力生长,才能破土而出。这不仅是春天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力量,我们应该敬畏这种力量。小草为绽放生命的光彩而养精蓄锐,最终破土而出,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也让我们看见了春天的一抹绿色,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色彩,这是其存在的意义。那刚进入初中的同学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努力向上“钻”呢,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同学们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对于春花,作者着力描写春花竞放的场面。他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手法写出它们争相盛开的场景,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以及争春比美、互不相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课稿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