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docx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材目标 1.通过充分预习掌握“栋”“拣”“戳”“慷慨”等21个词语; 2.通过圈画关键语句理清“我”与主人公三次见面的过程; 3.通过思考探究,感受主人公非凡的毅力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主人公精神内核和小说主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第一组:栋 废墟 坍塌 不毛之地 呼啸 滚烫 水渠 流淌 光秃秃 第二组:拣 戳 慷慨 溜达 琢磨 微薄 酬劳 硬朗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PPT出示,检查听写。 2.词语分类。 (1)根据课文内容,给第一组词语分成两类,
2、你如何分?请说明理由。 (2)给第二组的词语分类,并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课文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第一组词语是有关环境描写的,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环境恶化时和环境改善后的类别来分组,初步感受植树带来的生态效益。第二组词语是描述主人公和“我”的词语。通过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阐述分类理由和用词语来描述人物,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情况,并加强学生运用词语说连贯的话的技能。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有21个段落,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1):这篇小说以时间为主线组织情节,请同学们找出能够展现情节发展的与时间有关语句。 提示:“那是在1913年”“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第二天”“第三天,我和牧羊人
3、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从1920年开始”“1945年6月” (2):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明确: 1.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我们发现关注段落首尾句,关注时间语句,能帮助我们在较长文章中快速理清行文脉络。 2.文章是总分总的叙述结构,首尾呼应。2-20段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主人公的三次见面。学生可以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细化分成5个层次。 (三)探究人物及主题 1.探究人物形象 过渡:课文中说“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
4、伟大啊!”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支架(1)牧羊人坚持种树35年,围绕牧羊人有哪些“变”与“不变”? 预设A:牧羊人的“变”: “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了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追问:牧羊人实际上并无意于牧羊,题目为什么是“植树的牧羊人”? 提示:标题把“牧羊人”和“种树”两个互相冲突的意义单元同时放在了一起,故意营造一种不平衡,意在提醒读者牧羊人为了种树可以放弃给自己生活带来收益的羊群,凸显牧羊人为了大我改善生态环境,不惜牺牲小我利益的品行。 预设B:牧羊人的“不变”:一直在种树。无论是战争还是自然环境的改善,都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波澜和变化。 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树的牧羊人 13 植树 牧羊人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