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16课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爱莲说 学法指导二: 文言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借物寓意 4虚实结合 5动静结合 6正反映衬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蕃(fn)出淤泥(y)濯(zhu)亵(xi) 噫(y) 隐逸者(y) 鲜有闻(xin) 不蔓不枝(mn) 2一词多义 远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距离地) 之水陆草
2、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显得清幽) 4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5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
3、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停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 (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 (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内容。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2)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其他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步骤三精读课文品读语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 16 短文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