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盼(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盼(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盼(一等奖创新教案) 17 盼(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袖、篷”等13 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 个词语。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3. 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 4.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袖、篷”等13 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 个词语。 2. 能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学过程 揭示
2、课题,简介作者 1. 谜语导入: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 解题:大家谜语猜得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雨衣有关的课文盼。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你的盼望最终实现了吗?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桌说一说。 3. 课件出示作者铁凝的简介。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链接作者简介,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初读课文,整体梳理 1.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再自主认读写字表中的生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 2. 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朗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 (2)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
3、的生字写一写,重点引导关注“唇”字半包围结构,“嚷”字不要少了一撇;“酱”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篷”是“ ”字头。 (3)交流指导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作者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围绕题目写了“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 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总结。 3. 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起因(第13 自然段):写妈妈送“我
4、”新雨衣,“我”特别喜欢它,开始盼望下雨。 第二部分 经过(第417 自然段):写尽管等来下雨但还是未能如愿穿上雨衣。 第三部分 结果(第1820 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新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描写来衬托“盼”的,想要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要从事例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聚焦起因,感受喜爱 1. 师:从哪儿能感受到“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呢? 2. 品读第13 自然段,交流“我”对雨衣的喜爱。 3. 交流反馈。 预设1:雨衣颜色:淡绿色、透明 雨衣款式:长着两只袖筒 预设2:穿上
5、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蕾蕾对雨衣外表的描述以及对她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新雨衣的喜爱。 预设3:立刻就抖开。(动作描写,表现了蕾蕾迫不及待想穿上雨衣的心情) 预设4: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走来走去”“戴”“抖抖”等动作体现了蕾蕾穿上新雨衣后的开心。) 预设5: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已经热得不得了了,蕾蕾还穿着这件雨衣,可见她非常喜欢这件雨衣) 预设6: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6、,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我”开始盼着变天,想赶紧能穿上新雨衣,但老天似乎在和“我”作对,就不下雨,表现了“我”对雨衣的喜爱及盼望下雨的急迫之情) 4. 师总结:大家真了不起,这三个自然段里虽然没有出现“喜欢”这个词,却句句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浓浓的“喜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引导学生读书并尝试解决问题,从简明、朴实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5. 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6. 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 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
7、“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2. 把握课文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事例的。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课文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和盼望下雨的急迫之情,谁能再来读读课文的第13 自然段?(指名读) 2.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探究心情 1. 学习第417 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 自然段。 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2)小组汇报。 小组成员在汇报时,结合文章内容谈感受,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 心理描写: 预设: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