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汇总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汇总。你知道如何编写一份合适的教案吗?教师就像蜡烛一样,不 断燃烧自己来照亮众生。备课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掌握 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编写好的教案将成为日后授课时的宝贵资料。 在本文中,我们整理了有关“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 相关内容,希望您能认真阅读并收藏!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1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 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 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在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 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 石”。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反
2、映这五条运算定律 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性和结合性,学生已 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成功之处:1、整合教材内容,便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以往教学中,1、在引导学生思考举怎样的例子来验证猜想这一环节,处理 的不够恰当。不是学生不会思考,是教师的设问指向性不够明确。 比如,可更改为“我们是不是可以再举一些加法算式的例子来验 证呢? ”,让学生明白举例是指举加法算式,然后交换他们的位 置,看和是否相等。2、在让学生体验“无穷”思想时,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举了大量的例子之后,教师询问是否可以验 证我们的猜想时,有的学生还是坚持认为不可以,一定要举无数 个例子才行
3、。此时,可自然衔接,引入用字母a和b可表示任意 数。这样,我想比教师生硬地解释,刻意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效果要好得多。3、在引出加法交换律时,要明确强调这一规律中,变的是加 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他们的和。让学生反复地说,a和b可以代表 哪些数?4、在课堂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 换律。可利用课本31页第2题,将新学与旧知巧妙地结合。另外, 要将每一个习题的设计意图,充分地挖掘出来。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为下节加法结合律以 及乘法运算规律打下很好的基础。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5】整个教学
4、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 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 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L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 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 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 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 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 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 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研究了 “
5、交换 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 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 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 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 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 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 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2.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 出发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 出了方向。“交换律”这节
6、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 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程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别安 排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 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 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 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 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教 师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
7、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 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 变。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6】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从课堂效果来看学 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 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两个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能充分的表达 自己的意愿,想到了好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交换律,这期间当然 也有我想要的字母表达式。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同时也体现了小 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这也是本节课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完 成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可取之处仍然是我们继续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得
8、出想要的结果,而且还能得到充分的锻炼,锻 炼孩子们能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用标准的数学 语言来描述规律等等。本节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这项工作了。然而,教学总是有缺憾的,今天的课安排的不是很充实,课 程上完了还有将近五分钟的时间,我的设计意图也是这样,想利 用这五分钟的时间跟学生一起做一下今天的作业,一方面他们回 家以后作业就没有那么多了,另一方面作业中的一些稍难一点的 题我也能够做一下指导。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又能说明本节课设计 的还是不够充实,没有拓展方面的题让学生在课上训练,尤其是 对于五班的同学来说,这节课几乎是吃个半饱,如果本节课能针 对五班学生的特点再加入一些提高性训练的话,这
9、节课应该会上 的更完美,换句话说,本节课中分层教学又体现的不是很充分了。总之,如果再次教学本课的时候,应该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简 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拓展的题让学生充分掌握和巩固 的,这不仅是要体现分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那一部分“没吃饱” 的同学得到满足!教学就是教师在打仗,每一场下来都要总结自 己的经验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希望能达到百战百胜的目的!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7】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 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 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 识。本节课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
10、解和 掌握。1、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大课间活动为教学 的切入点,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组 织学生观察分析题中的信息,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 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 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2、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因此,在探索知识 形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 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 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
11、知其中的 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学生 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 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 成,在这里我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理解这 样的数学思想的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经 历了归纳,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加法结 合律时,我安排了不少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的结果,真正的把 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所 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3、在练习中感悟数学知识。“想想做做”第1,2题是基本练 习,巩固和加
12、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第4,5题为即将 学习的简便计算作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思 考方法。4、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在黑 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多个例子,学生能更好 地感受运算律。5、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用符 号表示规律到用字母表示规律,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出这两种运算律,但还应该让学生再说一说运算律的含 义,可能学生语言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说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 要一字不差的把规律说出来,只要能理解就够了,同时也能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让学生经历评价反思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13、 “猜测一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一运用”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让 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 地构建知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8】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概念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设 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经历这一规律的发现过程, 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作为一堂概念形成课,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 通过不断的猜想,不断的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教学中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励学生动手、动脑、
14、动口积极探究问题。现 对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速算比赛”妙入课题本节课,以计算题为切入口,精心挑选了相关计算题,让学 生通过计算发现所给题的区别与联系,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 这组得数相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能较快的发现,两个 加数交换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同时得到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赞 同,这是老师提出疑惑:是否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 置,他们的和不变呢?抛出问题,引出猜想,进而问学生:你还 能写出像这样的算式吗?让学生动手写算式,充分经历概念形成 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多少个? “无 数个! ”紧接着老师追问:“那你能用一个算式概括所有的算式 吗? ”
15、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公式表达。通过汇报、展示, 揭示课题。二、微课引入,火龙点睛在教学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今天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在以 前的学习中我们也是否接触到了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给他们 一分钟的思考交流时间,有的同学能够说到一二,有的却一脸茫 然,这个时候引入了提前准备好的微视频,其中的配音就是找了 本班学生配的。当大家听到熟悉的童声,看到一年级的看图写算 式以及三年级的加法验算等,(都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只是当时没 有把这个概念提出来而已,)豁然开朗,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让同 学们把前面的旧知和今天的新授结合起来,加深了新知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三、留下悬念,提升迂移在课堂最后,
16、我又给孩子们抛出了一个悬念:既然加法有交 换律,那减法呢,除法和乘法呢?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 趣,更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我看到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在本 子上写出算式进行验证,说明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潜移默 化到他们的脑海中。他们能很快的通过举例论证来否定减法和除 法没有。”而乘法有吗?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个问 题”由此结束本节课。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加法交换律深入了 他们的内心,特别是让他们经历了 “提出猜想-举例论证-得出结 论”的过程。本节课不仅仅学会了加法交换律,更让他们学会了 数学方法,为下节课的加法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做好了铺垫。 更难得可贵的是,
17、学习中不仅仅收获了数学知识,更收获了期间 的数学兴趣。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按部就班,首先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 教学,再进行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最后对比加法、乘法运算定 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虽然感觉教学有条不紊,但是总感觉缺失 点什么,总感觉有这样一双手在禁锢自己的思想。如何让教学更 能适应新形势下课改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顺应学生认识发 展需求,减轻学生背诵记忆的难度。因此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大 胆改变了教材的编排程序,改变为加法、乘法交换律放在一课时 进行教学,加法、乘法结合律也是如此。通过教学,有利于学生 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非常轻 松的认识了加法、乘法交换
18、律,记忆非常深刻牢固。2、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 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发 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结 论,然后又再次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让学生不仅知道从个 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 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 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结论的方法。通 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 乘法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结论的得出顺其自 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不足之处:习
19、题的处理欠妥当。练习五1题只是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没有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可以以加号所对的那条 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这样在计算中可以利 用这个规律,算出对角线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 抄。再教设计:1、注重习题的备课,减少低效教学流程。2、注重对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集合图和 点子图,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 材,也就是让我们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结合本班学生善于动脑, 乐于推理,勤于总结的特点,
20、将教材例1和例2合并成一节课展 开学习活动。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学习问题的产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课堂上我从口算A、B两组竞赛题入手,让学生练习计算,比 速度,让学生马上意识到算B组题的速度明显比A组题快,先声 夺人,让孩子感受到简便算法的优越,接着教师引导:为什么B组题算得快,这其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呢?这一问题马上激起了学 生探究的欲望,学习问题的产生将学生自然带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二、情境的创设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新知前我让学生对课题“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说自己的 理解,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加法的一些运算 规律,再由贴近学生的生活
21、情境引入主题,让学生自由地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发散 性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奔主题,老师的引导做到了 有放有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三、学法的指导体现了知识建模的过程。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模 型思想。本节课我注重“授之鱼”,更注重“授之以渔”。先是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总结出了四步学习法: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举出例子一一总结归纳。建立这样的模型后让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展开自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并不是仅仅让 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整节
22、课对学生有“扶” 又“放”,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的学习方法。 这四步学习法对后续一些运算定律的学习,一些规律的推理和验证都用重要的意义。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程序去学习是体现了知 识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我觉得学生自学加法结合律有 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学懂、学透,而加法交换律学 生很容易通过老师的“自学提示”展开学习,所以我大胆地对教 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先领学生学习加法结合律,而加法交换律 我放手让学生根据“四步学习法导学单”进行自学,学生的学习 效果非常好。课堂上做到了以学定教,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 学生的终生学习
23、和可持续性发展。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3】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 质疑、猜测、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 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胜利解决数学问题 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1 .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只仅局 限于让同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 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 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置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同 学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
24、师 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只和同学研究了 “交换 律” “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体验了数学问题的发生、碰 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学 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同 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 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同学从已有的 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 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又体验了胜利的情感。2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性。新课标里曾指出,教学时应从同学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 动身进行,开展教学活动
25、。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 出了方向。“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同学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 合每个同学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 学习程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 别布置在第七册和第八册,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同学对加法和乘 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同学发现 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同 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 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
26、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教 师首先引导同学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 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引导同学发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 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 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获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同学 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 激起了同学大胆探索的兴趣。(3)改进资料的出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 基本思路,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同学的实际对教材 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本节课在教学资料的处置 时,改变了把课本当作
27、“圣经”的现象,让同学参与教学资料的 提供与组织,给同学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 了同学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同学的身心得到了一种胜利 的体验。另外在资料出现的顺序上,本节课改变了教材编排的顺 序:在第七册教学加法交换律,在第八册教学乘法交换律,而是同时出现,同时研究。因为当同学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 相关的有效信息时,不可能像教材编排的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 同时反映,充沛做到了尊重同学的认知规律。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4】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概念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设 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让学生亲身
28、经历这一规律的发 现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倾听故事一一提出猜想一一举例验证一一 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过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以下几 点: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以成语故事朝 三暮四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教师设问:“故事讲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水到渠成地引 出数学算式“3+4=4+3”,进而提出猜想“交换两个加数
29、的位置, 和不变?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发现 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2、组内交流讨论,举例验证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举出怎样 的例子去验证猜想?应该举多少个?意在渗透举例验证这一数学 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无数”的概念。在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举出如下 例子:1 、 3+6=6+3,4+5=5+4,7+8=8+72 、1+2=2+1,12+13=13+12,100+200=200+100,20_+3000=3000+20003、 0+5=5+0,1|4+2|4=2|4+1|4, 1.02+2.03=2.03+1.02 小组汇报后, 让学生评价各小组举例,真切体验“举例验证要考虑到方方面 面”。3、练习层层深入,巩固所学新知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 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利用加法交换律 进行填空即可,使学生即时运用掌握的知识。本节课使学生由简 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中,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培 养了数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观 察得结论的方法,而故事引入,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和学校提 倡的“主体多元,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相吻合。同时,也适合本 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也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如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