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成绩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历史成绩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2022年XX省中考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准(2011年版)为依据,参考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中国历史 教科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命题考查考试范围中的重点知识,强调基础性,关注拓展性与思 辨性,考查考生学习历史知识后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重在考查学生 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基本没有。命题在去 年的基础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学习水平, 有利于区分考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试题共由两道道大题组成,选择题(12分)、材料解析题(18 分),试卷满分30分。题型、题量、分值与2022年没有较大变化。 两类题型的优化
2、,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题分 配与去年相比保持了稳定,其中选择题占了 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 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材料解析题占60%,侧重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知 识、理解历史事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材料分析题求。“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习得这些能力不但有助于优秀成绩的获得,也对其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主观题),共两道题,五小问,分值18分,全市平均分为6. 32 分,难度系数0.35,较去年稍难。二、考试结果分析(一)各题(主观题)考查内容、意图及得分情况1 .主观题13 (1)题,通过写出“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 自己的脚改变世界”的含义,考查学生对丝绸之
3、路开通的相关内容的 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 紧扣课程标准,结合学情,难度系数0.32,难度稍大。本题总分4 分,批阅试卷,8699份,平均得分1.26分,其中40. 2%的考生得分为 0分,19. 3的考生得分为1分,20. 29的考生得分为2分,14. 8%的 考生得分为3分,5. 4%的考生得分为,4分。2 .主观题13 (2)题,通过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归类、概念 理解、提前有效信息、综合概括的能力。难度系数为0.3。本题总分 2分,批阅试卷8699份,平均得分为0.6分,其中46. 2
4、9%的考生得 分为0分,47. 09%的考生得分为1分,6. 5%的考生得分为2分.学生分化现象突出。3 .主观题13 (3)题,通过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考察 了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把握历史现象间内在联 系、归纳、概括能力。本题难度系数0.28,有一定的难度。本题总 分4分,批阅试卷8699份,平均得分为1.12分,其中,29. 89%的考 生得分为。分,42. 09%的考生得分为1分,18. 09%的考生得分为2 分,5. 6%的考生得分为3分,4. 3%的考生得分为4分。4 .主观题14 (1)题,题依标命题,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 该题以新中国初期的XX发展为背
5、景材料,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发 展变化,以小见大,以XX的变化反映全国的变化,落实对“四史”- -新中国史的考查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该题强调新 材料新情境,以XX的变化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系数为0.51,难度适中。本 题总分6分,批阅试卷8699份,平均分为3. 04分,其中33. 19%的 考生得分为。分,2. 89%的考生得分为1分,14. 5%的考生得分为2 分,2. 09%的考生得分为,3分,7. 8%的考生得分为4分,2. 09%的考 生得分为5分,37. 29%的考生得分为6分。5 .主观题14 (2)题,通过“请你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XX的发展变化。”是要求学生从国家大局看XX的变化。国家形势是社会 主义制度确立,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XX的变化 体现了这种变化,要求学生从全国大局出发看XX的变化,从全国变 化的角度说明XX的变化。解答本问题所需的知识内容是课标规定的 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工业化的开 始,题目是以新的情境、新的形式、新的角度考查了课标内容,答案 与我国过渡时期的特征相同,实际上是过渡时期特征的迁移。同时, 题干提供的材料是反映XX变化的大事年表,给学生提供了得出结论 的充足的材料,学生只需要结合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大事年表内容进行 归纳、概括,即可
7、回答XX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好的体现了探究性、开放 性的命题要求。本题难度系数0.15,难度较大。本题总分2分,批 阅试卷8699份,平均得分为0.3分,其中74. 19%的考生得分为0 分,21. 79%的考生得分为1分,4%的考生得分我2分。(二)典型正误答案主观题13 (1),考查的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人物是张 骞,有学生审题不清把时空搞错了,典型错题是把张骞误认为是唐玄 奘,把丝绸之路开通认为是唐玄奘西行取经,还撰写了大唐西域 记。主观题14 (1),以XX的变化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掌握情况。
8、有学生一一对应,根据XX的解放、XX的土地改革、XX政府的成 立、XX回族自治区的成立、XX五计划等,写出了当时全国的大背 景,写的很准确,与标准答案基本一致,体现了良好的审题能力和较 好的历史学科素养。(三)XXX县中考历史得分情况XX县2022年中考历史成绩汇总表学校应考人 数总分平均 分优秀(0.8 )良好(0.7 )及格(0.6)低分(0.3 )最高 分最低 分平均 分秀数 优人优秀率 (%)好数 良人良好率 (%)格数 及人及格率 (%)分数 低人低分率 (%)全体378042156.511.15451.19%1884.97%42911.35%144238.15%270XX县第X中
9、学616795512.91162.60%497.95%8714.12%17828.90%26.50XX县第X中 学116014267.512.30161.38%675.78%16213.97%34629.83%270XX县第X中 学591691111.6981.35%355.92%9215.57%20634.86%250XX县第X中学5715572.59.7620.35%152.63%396.83%26346.06%24.50XX县XX中 学4854045.58.3420.41%132.68%214.33%28157.94%260XX县XXX九 年制学校82902.511.0100.00%33
10、.66%1012.20%2935.37%230XX县XXX九 年制学校13211018.3400.00%32.27%107.58%7556.82%23.50XX县XX九 年制学校1431401.59.8010.70%32.10%85.59%6344.06%26.50XXX县中考历史,从平均分看,平均分最高学校和最低学校差距 为4. 56分,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优秀率、良好率、及格 率整体较低,低分率占比较高。三、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 .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基本概念理解不透。由于考生在思想上不太重视历史科目,导致部分考生对教材本身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知识记忆模糊,概念理解不
11、够清楚,答 题不知所云,错答、漏答、误答、乱答等现象较为严重。2 .审题能力弱,答题不规范。部分考生不会审题,没有明确题目要求。由于对题目的立意理解 不清,答题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导致不能把已有的基本史事迁移 到试题中,从而失分较多。部分考生卷面潦草,字迹几乎无法辨识。 另有少数考生随意书写,乱涂乱改,导致试卷中到处是箭头和涂改符 号。部分考生对于历史专有名词表述不规范,缺乏完整性。这些问题 的出现,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严格训练和指导。 部分考生审题时没有抓住关键词,答题时不能多角度答题。学生无史 料意识,很多完全脱离史料答题。3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欠佳。由
12、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正文内容的讲解,忽视了课外史料的 引用,使考生缺乏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训练。另外,部分教师照本宜 科,考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这些,导致对考生的历史学 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失。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考生运用所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4、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少部分学生对于发挥类的主观题只字 不写,失分较多,如简要分析我国外交取得成绩的原因,中华民族强 起来的表现。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二)教学建议1 .研读课标和教材,理解核心知识点。课标是编写教材的唯一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解读课标 是做好教学及复习工作的头气大事。要信助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读
13、懂吃 透课程标准,关注课程标准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部分 内容,理解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对核心知识点教学要求的叙述。2 .重视学练结合和解题技巧指导。说过千遍万遍不如多练几遍。动手写比动嘴说记得牢。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布置一定要 量的题目,让学生动手完成作业,教师细致批改后进行归类讲解,提 炼方法,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如逐字审题,用比较规范的学科语言条 理化答题,书写工整清楚等等。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强化并进行有针 对性的训练,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误。3 .重视史料教学,突出学科特色。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多以材料形式呈现,而材 料的选取则不限于教材。如果平时教学时只依赖
14、教材的话,对相关历 史的介绍就显得干瘪,有很多内容将只有观点没有史实。没有史料支 撑的知识点,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就需 依据课标要求,补充适宜典型、简明、图文并茂的史料,激发学生兴 趣,开拓学生视野,体现文学科重视史料教学的学科特色。同时,让 学生感知和初步学习“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 的史料实证意识。4 .历史学习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史为鉴,让历史学习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在复 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关注民生,关注当今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只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现实问题,才能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 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5 .注
15、重能力,提升素养。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应着力于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阅读理解。阅读 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语文课, 它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 本史实,哪些是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感知、观 察、思考,开展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二是语言 和文字表述。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贯穿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历史学科 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 述出来。表达的对象不同,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要通过表达达 到再现或再认的目的,力求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三 是整理归纳。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整理归纳就 是要求学生按类别将分散的历史知识整理成板块或线索。通过整理, 从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四是分析与 运用。分析与运用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体现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历史 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分析与运用是学生诸多能力是否能发挥 出来的关键能力。期末试题不一定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但一定会涵盖 以上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这四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素养提升的基本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