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pdf
《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5.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该新闻事件应该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A甲午战争 B巴黎和会 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该事件为 18941895 年的甲午战争。【答案】A 2“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依据材
2、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答案】C 3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解析】“商战”是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即与西方国家进行商业竞争,并未涉及政治体制,A、C、D 排除。【答案】B 4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说:“今我有日本为向导之卒,为测水之竿,为探险之队,为尝药之神农,为识途之老马,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何乐如之!”这表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态度是()A学习借鉴 B与其竞争 C全盘照抄 D仇视抵制【解析】日本的明治维新
3、比中国的戊戌变法早 30 年,康有为主张“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充分学习日本的经验,吸取日本的教训,因此 A 表述最准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竞争与抵制,也不是全盘照抄。【答案】A 5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解析】19 世纪 90 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将其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答案】C 619 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4、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2 A兴中会 B保国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 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答案】B 7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撤冗员 B裁汰绿营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撤闲散衙门【解析】八股取士制度是旧时守旧迂谬的文人可以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根本,废除了这个制度,就造成一大批守旧势力看不到前途,故起来反对新政。【答案】C 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
5、,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获得列强的支持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 B C D【解析】康有为通过获得皇帝支持的方式进行变法,有利于减少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此时的列强,在帝党、后党方面,态度并不明确。与此同时,变法会触及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无论是谁去领导变法,都将遭到他们的反对。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 9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同步 练习 15 戊戌变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