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df
《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4.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据吴子料敌 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 B C D【解析】通过题干信息“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 2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2、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内容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解析】通过材料中的“铭文”中的“大良造鞅为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制度和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答案】B 3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巩固秦国统治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答案】A 4“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诗中所描写的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促进农业发展 A B 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从诗中可知该措施是军功爵制度,所以与农业无关,故错误。【答案】A 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解析】注
4、意题目要求“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故 D 符合题意。2【答案】D 6 商君书十九载秦军作战:“五人为伍,一人逃而斩其四人;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皆赐爵一级。”请问对此条法令解读最好的是()A严明赏罚,令秦军勇往直前 B滥施刑杀,不利于稳定军心 C军功授爵,打破公室贵族权力垄断 D什伍连坐,有利于军士相互监督【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商鞅变法中赏罚严明,而且赏罚皆实行连坐,因此其作用必然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令秦军勇往直前。B、C、D 只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解读,不全面
5、。【答案】A 7商鞅在变法时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故理解准确的是 C,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对材料理解片面,故排除A、B、D。【答案】C 8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实现法家建立中央集权主张的内容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统一度量衡 C废分封,行县制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变法内容。变法中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由国君直接委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同步 练习 变法 强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