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df
《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3.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团结诸侯,抗击夷狄 C壮大自己,称霸中原 D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答案】C 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火耕而水耨”【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 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 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答案】C 3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 处应填()A铁农具和牛耕的
2、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故本题 A 处应选“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A 4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A促使土地国有制转向私有制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确立了封建制度【解析】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实际上承认了私
3、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 正确。B 不符合“社会发展”这一要求。C、D 不符合史实。【答案】A 5下图为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在 2 000 多年以前的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某历史研究小组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管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B管仲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是“相地而衰征”C管仲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管仲改革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解析】管仲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2 仍然发挥作用。【答案】D 6在管仲改革期间,齐国某贵族拥有封地 300 亩,另辟新荒地 200 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
4、数是()A300 亩 B200 亩 C500 亩 D100 亩【解析】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故答案为 C。【答案】C 7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实行“尽地力”政策 C制定法经 D创建“武卒”【解析】“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一方面改善了吏治,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答案为 A。【答案】A 8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5、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君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是因为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 9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进行的改革,其最主要的影响是()A壮大了军事实力 B增强了国力 C社会性质逐渐得以改变 D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同步 练习 春秋战国 时期 变法 运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