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5 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1.回望长安。2023 年 7 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长安,不止是诗歌家园,古都遗存,更是中国重要历史发展进程的亲历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1)。与其他许多文化遗存一起,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今西安)。青铜器何尊铭文(2)中记载了此事,并成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创造了新的统治模式(3)。西汉定都长安,随着张骞
2、通西域,这也成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学者评论,“尽管西汉王朝和早期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但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地位来看,它们旗鼓相当,同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4)。东晋时(5)从这里西行至天竺取经,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佛教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唐朝是长安城巅峰时期,它见证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交往规模的扩大,也见证了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时期(6)。随后,明清时期,西安的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7),城市不断发展。晚清时期,西安目睹了西方侵略战争中统治者的西行避难。民国时期,也目睹了军阀混战时人民的苦难。1936 年,在时局的影响下,爱国人士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
3、动了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转折点,开启了新阶段(8)。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开启新篇章,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继续向现代化城市迈进。(1)该遗址中,典型器物和主要栽培作物为(单选)()A.彩绘陶器、粟B.彩绘陶器、稻C.蛋壳陶、稻D.蛋壳陶、粟(2)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字书写载体都各具特色,以下配对正确的是(双选)()A.楔形文字、泥板B.印章文字、绢帛C.玛雅文字、纸张D.象形文字、纸莎草(3)西周的统治模式为(双选)()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4)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选择任一视角,举例说明两者留下了怎样深刻记忆?(5)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单选)()A.玄奘B.
4、僧一行C.鉴真D.法显(6)请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入对应方框。A.顾恺之洛神赋图 B.新罗、日本大量留学生来华 C.孙思邈千金方 的第 2 页/共 5 页D.设西域都护府 E.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F.裴秀禹贡地域图对外交往扩大民族交融深入文化成果丰厚(7)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西安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8)“时局”和“新阶段”分别指什么?2 国际法荷兰人格劳秀斯在 1625 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到“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根据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定义,下列属于国际法的是(单选题)()非战公约拿破仑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联合国宪
5、章A.B.C.D.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阅读材料一至四,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材料二:1815 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摘选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6、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材料四: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2)上述四则材料内容分别与历史上的四个国际体系相关联,完成对应填写。.第 3 页/共 5 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3)近现代以来,推动国际法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空间范围、国家关系和历史作用的
7、视角,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变化的趋势。3.实证中国。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据此标准,中华文明只有 3300 年的历史。(1)据此标准,中国最早文明出现在哪个时期?(单选)()A 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教材中讲到“距今约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2019 年,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有评论说这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为文明分期提出来了中国方案。材料一 刘斌、王宁远2006-2013 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材料二
8、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距今约 5300-4300 年)的.第 4 页/共 5 页(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3)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中国方案中文明的标准有哪些?(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文明标准方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4.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作坊遗址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极力整顿内部,以增强国力。其中秦国在孝公即位后,大事改革。孝公三年,商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
9、上爵,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免除赋税或徭役)其身”。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第 5 页/共 5 页摘自史记材料三 19 世纪中后期,古老中国面临“秦以来未有之世变”。1842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入侵1898维新人士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最终归于失败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该局制造军火,生产机器1912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年君主专制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依旧1869方举赞开设发昌机器厂,使用车床进行生产1914一战爆发,纺织、面粉等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1895甲午战败后,清廷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筑路高潮出现,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9
10、19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秦国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怎样回应“世变”?(4)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个变革时代?第 1 页/共 9 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1.回望长安。2023 年 7 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长安,不止是诗歌家园,古都遗存,更是中国重要历史发展进程的亲历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
11、(1)。与其他许多文化遗存一起,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今西安)。青铜器何尊铭文(2)中记载了此事,并成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创造了新的统治模式(3)。西汉定都长安,随着张骞通西域,这也成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学者评论,“尽管西汉王朝和早期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但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地位来看,它们旗鼓相当,同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4)。东晋时(5)从这里西行至天竺取经,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佛教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唐朝是长安城巅峰时期,它见证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交往规模的扩大,也见证了以诗歌
12、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时期(6)。随后,明清时期,西安的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7),城市不断发展。晚清时期,西安目睹了西方侵略战争中统治者的西行避难。民国时期,也目睹了军阀混战时人民的苦难。1936 年,在时局的影响下,爱国人士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转折点,开启了新阶段(8)。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开启新篇章,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继续向现代化城市迈进。(1)该遗址中,典型器物和主要栽培作物为(单选)()A.彩绘陶器、粟B.彩绘陶器、稻C.蛋壳陶、稻D.蛋壳陶、粟(2)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字书写载体都各具特色,以下配对正确的是(双选)()A.楔形文字、泥板B.印章文字、绢帛C.玛雅
13、文字、纸张D.象形文字、纸莎草(3)西周的统治模式为(双选)()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4)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选择任一视角,举例说明两者留下了怎样的深刻记忆?(5)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单选)()A.玄奘B.僧一行C.鉴真D.法显(6)请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入对应方框。A.顾恺之洛神赋图 B.新罗、日本大量留学生来华 C.孙思邈千金方 第 2 页/共 9 页D.设西域都护府 E.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F.裴秀禹贡地域图对外交往扩大民族交融深入文化成果丰厚(7)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西安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8)“时局”和“新阶段”分别指什么?【答案】(1)A (2)
14、AD (3)AC (4)丝绸之路(5)D(6)对外交往:BF;民族交融:DE;文化成果:AC。(7)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以及国家赋税制度的改革。(8)时局:抗日战争爆发。新阶段: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小问 1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出土了彩陶,且其在北方黄河流域,故其农作物为粟,A 项正确;水稻是长江流域的农作物,排除 B 项和 C 项;半坡典型器物为彩陶,而非蛋壳陶,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问 2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楔形文字用芦苇杆写在泥板上的文字,A 项正确;埃及的象形文字,其所书写的载体是纸莎草,D 项正确;印章文字出现在公元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摸底 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