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传播中,真相往往在最初就被掩盖,公众沉浸在意见的交锋过程中。经过话语博弈,真相才展现于公众。可以说,“后真相”已经成为当代互联网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话语框架。在“后真相”时代下,传统媒体遭遇了哪些困局?又该如何突围?后真相引发的情绪先行、真相在后的舆论格局该如何规避?“后真相”已经被牛津词典列为2016年年度词汇,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够影响民意。”相较于意见和观点的随意
2、性来说,事件本身或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人们能够通过情绪和意见建立彼此的信任,2016年8月,伦敦大学教授威廉戴维斯在纽约时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中说到,传统媒体孜孜追求的事实、真实已经失去了意义,业界已经进入了强调观点情绪和意见的后真相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后真相并不是代表真相的缺席,而是指真相的到来比以往要来得更艰难崎岖一些,人们对真相的追求态度也更为平淡,相反那些带有情绪化表达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发展,去中心化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思想深入人心。相较于社交媒体,大众媒体的时效性滞后,导致人们开始主动追求对真相和事件缘由的探索。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算法机制填补了
3、认知的空白,凭借精准推送和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把握,主动将信息推送至目标更为明确的群体之中,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集合在一个网络社群之中。信息茧房的围困使得人们在庞杂的信息洪流中,只能看见自已感兴趣的话题和角度。网络用户在重复性的相似兴趣投放中或有相同观点的网络社群中逐渐内卷,更难以接受其他观念,在观念的“过滤气泡”中走向极端,让真相的传递更难以到达。在物理空间领域,人们无法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个事件的流动之中,借由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权威式解读能够弥补受众的“不在场”。然而当新闻反转、虛假新闻等事件频发,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抗拒,信任度下降。受众往往会被流言、谣言、假新闻等迷惑。而在情绪先行的谣言、
4、假新闻机制中,骇人听闻的情绪化表达成为“出圈”“流量”的工具。例如利益至上,唯流量论的“标题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本表达,更加助长情绪化的观点表达。同时,浅层次的碎片阅读给情绪性极强的观点留出了空间,不在意逻辑,不在意理智的表达思维鞭挞着事件襄挟着若干“来路不明”的观点前行,人们在简单认识事件样貌后,就急着用相关的情绪或印象加以评判,让理智的声音来不及走在真相之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容易被无门槛、易操作、煽动情绪的低质量内容填满,真相自然被这个快速、简易和鱼龙混杂的流程抛却在外。近年来,对于新闻反转再反转,谣言、虛假新闻,人们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但是在无数次的反转与情绪狂潮的侵
5、蚀下,消弭的是公众对新闻传播主体和维持社会健康公序的信任度。传统媒体应当在信息冗杂的情况下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疏导,更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发挥传统媒体应有的新闻伦理道德作用。在目前的传播机制下,许多以自媒体为主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采编能力。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能够在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填补后真相时代下情绪在前,理智缺位的空白,利用深度报道来引导和教育人们理智思考。借鉴一些西方经验,西方新闻界建立的“事实核查机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致力于核实公众人物的言论和相关报道,日渐成为辨别虚假新闻和监督公众人物的有力监督工具。一是在新闻生产中公开新闻来源并将一切利益团体
6、囊括进来;二是“参与的透明性”,公众应对新闻生产有所贡献,鼓励公众参与到新闻制作,用于矫正和对抗新闻生产者的主观偏见和立场。由于受众触网率和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互联网环境变得复杂多样。受众的情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造谣者煽动利用,搅浑互联网健康生态。作为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受众有责任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和批判能力。社交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承载体,填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空白。后真相时,代下的情感更容易被人控制和利用,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是没有身份限制的,随时随地就可以不计后果地发布信息。然而社交媒体作为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为一体的平台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7、和流量就一味地追求制作低俗化、标题党的内容,导致新闻反转、虛假新闻、谣言频发,助推“后真相”。因此有关平台应当建立自我审查机制,面对一些极具煽动性和倾向性的言论及时地做到管控。并配合网信办等有关监察部门的审核,定期清理不合格或有违规行为的内容生产者账号和平台。(摘编自石牌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应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真相”可以理解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够影响民意,但不代表真相缺席。B.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带有情绪化表达的观点,而不再去追求事件本身或事实本身。C.大众媒体的时效性往往滞后于社交媒体,这也是人们开始主动追求对
8、真相和事件缘由探索的原因。D.无数次的反转与情绪狂潮的侵蚀,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传播主体和维持社会健康公序的信任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在简单认识事件样貌后,就急着用相关的情绪或印象加以评判,让真相滞后,是缺乏逻辑和理智的表现。B.面对冗杂的信息,传统媒体要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疏导.还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发挥传统媒体应有的新闻伦理道德作用。C.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致力于核实公众人物的言论和相关报道.西方新闻界成为辨别虚假新闻和监督公众人物的有力监督工具。D.受众的情绪容易被人煽动利用,与受众触网率和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关,而互联网环境的复杂多样也影响了互联网健康生态
9、。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观点“信息内卷导致真相传递更难”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戴维斯:传统媒体追求的事实、真实已经失去了意义,业界进入了后真相时代。B.利益至上唯流量论的“标题党”已呈现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本表达。C.近年来,新闻反转,再反转,谣言与虚假新闻不断出现,人们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D.网络平台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将信息推送至明确的群体,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集合成一个网络社群。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后真相”成因有哪些。(4分)5.面对“后真相”时代.作者认为应对的策略是什么?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俩老头儿的
10、醉梦时光原上秋过了大堤,下坡,就是黄河滩了。俩老头儿在那里生,在那里长,那里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甚至路边的每棵荒草,他们都熟悉。这条路,他们瞎摸也不会走错。沿着这条蜿蜒的土路下坡,走不多远,就是他们的村子一泥湾。老陈问,今天到你家喝,还是到我家喝?老薛说,到我家吧,去你家要从前街绕到后街,还要绕过一个大水坑,曲里拐弯的,太远。老陈说,我家隔壁有一个小卖部,能凑个下酒菜。老薛说,不用,我这里有你弟妹炸的花生米,够了。说着他把一包花生米拿出来,举了举。他们来到老薛家。老薛家好找,在大路边上,门前有三棵大槐树。院子中间摆着一张石桌,围着石桌,是四个石墩。(甲)那是他们原先经常喝酒的地方。他们很熟
11、练地把花生米和酒摆上,一人倒一杯,互不相让。谁喝完,自己倒。他们就着油炸花生米,倒是喝出吃大席的感受。不大一会儿,一瓶酒见底,俩人晕乎起来。老薛说,老陈啊,我咋觉得像在做梦呢?老陈说,你回家,让弟妹掐掐你,掐醒了,那就是梦;掐着感觉疼,那就不是做梦。老薛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你当队长,天天领着大伙儿挖河,不到年根儿,泥腿不拔出来洗。老陈说,那,也没吃上个啥好东西。老薛说,后来呢,包产到户了,虽说饿不着肚子了,但一年忙到头,还是没富裕。老陈说,(乙)黄河滩里,你想咋样?老薛站起身,晃了一下才站稳。他回望刚才坐过的地方,微微一惊:根本没有所谓的石桌,也不存在四个石墩。三棵大槐树的地方,变成了三个很大
12、的土坑。老陈也站立起来,屁股上全是灰土。他们刚才是席地而坐。几颗花生米在一个白色塑料袋里,像羊粪一样滚着。(丙)空酒瓶歪在边上,瓶口正在滴着剩下的酒,在泥土上涸出一枚铜钱。(丁)站立起来的老陈和老薛感觉奇好,他们对视,继而大笑,开始互相捶打。阳光散乱一地,这是一个整村搬迁后的废墟。那些残砖碎瓦告诉你,这里曾是被烟火气浸润过的地方。老人们靠着几十年的记忆,一回回,总能轻车熟路找到这里,找到自己曾经的家。老陈和老薛结伴儿回来好几次了。他们笑着打着,打着笑着。老薛突然哭起来:老陈,咱们的家,没了。停住手的老陈扶着老薛说,废话,不是没了,是搬走了。老薛说,我每次上那楼时,总感觉没迈进这院子脚下踏实。老
13、陈说,你思想跟不上形势。当初政府动员搬家,我第一个响应,你呢?老薛说,我不是也搬了?老陈说,你还不是怕留在黄河滩里,没人和你做伴儿,怕狼吃了你?泥湾最后一个搬家,你说你,是不是落后分子?老薛说,我哪能和你比,老干部,优秀党员。说真的,当看到你们戴着大红花,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时,真让人眼红。我得跟你学学,到时候也戴个大红花啥的。老陈说,一定能。说罢,大笑一阵,突然停住。他提议,去他家看看。去老陈家,遇到麻烦。他们记得,从老薛家出来,顺着一条大路朝西,见一个大石头再朝北走。大石头去哪了?没有了大石头,就没了走路的参照。转了半天,大水坑不见了,老陈说的小卖部也没了影,记忆中的街道和现在咋也无法印合。老
14、陈就说,不找了,回吧。老薛附和着说,不找了,回吧。回来的步履有些沉重,他们一直推着车走,谁都不说话。上了黄河大堤,往北望,一片繁华。那是黄陵新区。黄河滩里的人,都沐浴在新生活里老陈打破沉默,问老薛,现在,让你搬回来住,你愿意不愿意?老薛思考一会儿说,这个,孩儿们肯定不愿意。老陈说,没让你说孩子们,就说你自己。老薛突然笑了,是大笑。老陈也笑,笑过,用手抹一把脸,湿了一片。他们又出发了。前面的路灯一下子亮起来,宽敞的大路一直延伸到一片高楼里。那里,是他们的新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两个老人的一次喝酒,却折射出了黄河滩上农民半个世纪的
15、生活经历,很有以小见大之妙。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并刻画人物,而细腻的场面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C.小说开篇写两个老人相约回家喝酒.篇幅过半,才让读者知晓是回老家的废墟上喝酒,悬念的设置使小说更耐人寻味。D.清醒时两个老人心照不宣,喝到微醉时吐露心声,将因生活的巨变带来的无比欣喜之情表露无遗,小说的构思既自然又巧妙。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句中的“原先两字用得好,暗示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与后文的“找到自已曾经的家”形成照应。B.乙句写出了一代代农民在黄河滩里讨生活的艰辛和局限,交代了村庄整体搬迁这一伟大举措的
16、原因。C.丙句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酒后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废墟上的满地尘埃和俩老人的开怀畅饮。D.丁句写出了两个老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有老伙计和酒陪伴,有老家想回就回,生活还有什么不如意呢?8.老陈的家为什么找不到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析作者这样设计情节的深意。(4分)9.请细读小说画波浪线处内容,从中梳理出人物内心包含的情感。(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翟王子美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
17、,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
18、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材料二: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已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
19、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且贤良废A灭B孤寡C不振D而听嬖妾E以禄御夫以蓄怨F与民G为雠之道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说,高兴,喜悦,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B.归,使之归,黜退.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归”词义不相同。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文中指后者,即晏子春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给了他优厚的俸禄。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推广政教.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责景公。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柳宗元却不认可这些说法。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感,跟这个原因有关。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4 分)(2)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4分)14.柳宗元为什么认为晏子春秋应该编人墨家?请简要概括
21、。(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绝句,完成1516题。江上(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金)吴激江南春水碧如酒,客子往来船是家。忽见画图疑是梦,如今鞍马老风沙。注吴澈,宋、金代诗人、书画家.建州(今福建)人.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奉命使金,被留异国,终老异乡。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诗前两句写江上秋景,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眼中的秋景。B.董诗三四句写游子的心中情。沟通本诗景和情的是自在飞翔的双鸥。C.吴诗先描写画中景物,因为景物朦胧,诗人产生了身在梦中的幻觉。
22、D.董诗的后两句借人格化的柳来传情,吴诗的结句是转而勾勒现实中的自己。16.“舟(船)”在游子的心中笔下,常常是离别.漂泊、孤独的代名词,那么,董诗中的“系钓舟”意味着什么?而吴激为什么会觉得“船是家”呢?请结合两诗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荆轲刺秦”的故事流传甚广,对荆轲也颇多赞语,但苏洵在六国论中是这样评论刺秦事件的:_,_。(2)涉江采芙蓉中“_,_”两句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忧伤之情。(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部分 学校 2024 届高三 上学 入学 摸底 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