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





《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二二二年三月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3第一节 发展基础3第二节 形势要求6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基本原则8第三节 发展目标9第三章 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体系13第一节 发挥主导产业引擎作用131.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132.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143.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154.打造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集群165.打造空间地理信息产业集群16第二节 提升重点产业发展质效水平171.提升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能级172.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高端环节183.推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194.强化科
2、技服务业支撑功能19第三节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201.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202.培育壮大前沿颠覆性技术新产业新业态21第四章 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空间布局22第一节 强化“一核”引领功能22第二节 构建“两极”联动格局231.东区“产业数字化发展极”232.西区“国际创新资源发展极”23第三节 推进“三区”协同发展241.望京地区“互联网+科技服务创新区”242.健翔园“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区”243.垡头“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区”24第四节 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251.提升园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252.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25第五章 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生态27第一节 加快中关村先行先试政
3、策落地27第二节 打造高质量创投集聚区28第三节 完善高效能企业赋能体系28第四节 搭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29第五节 建设国际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30第六章 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32第一节 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32第二节 提高园区产业运营管理能力33第三节 提升园区智慧管理水平34第四节 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35第五节 优化园区公共服务环境35第七章 保障措施37第一节 加强统筹协调37第二节 加强要素供给37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38附图:中关村朝阳园空间布局图40II序 言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带动了
4、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等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关村朝阳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更是朝阳区建设联结全球科技网络创新节点、数字经济核心区、现代化国际创新城区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中关村朝阳园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强大优势,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建立现代化园
5、区治理体系,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为朝阳区打造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2020年203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朝阳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的实施年限为2021年至2025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第一节
6、 发展基础经济质效提升实现新跨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朝阳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员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朝阳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到“十三五”末,中关村朝阳园工商注册企业近7万家,园区总收入达8391亿元,占中关村示范区的11.6%;区级收入超百亿元,“十三五”期间园区总收入和区级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7%和10.4%;收入亿元、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达到393家和15家;地均产出率321.5亿元/平方公里,劳均产出率294.2万元/人,分别年均增长8.6%和9.5%;在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
7、发展考核评价中,中关村朝阳园创新绩效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各分园首位。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新生态。中关村朝阳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四大领域实现收入合计占比超七成。梅赛德斯奔驰、施耐德、安捷伦、爱立信等行业龙头企业,极智嘉、卡路里、元气森林等独角兽企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鲲鹏联合创新中心、未来论坛等平台型项目加速聚集、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产业细分领域集聚发展态势,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2020年全区工业互联网核心企业超140家,总收入超过1400亿元;地理信息企业100多
8、家,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产业规模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企业超300家,占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25%;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雏形初现,集成电路设计及EDA等优势产业环节已形成引领态势。创新资源集聚迸发新活力。成功入选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聚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7家),3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以阿里巴巴、360、爱慕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园区累计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近5000人,R&D人员占比32.2%,企业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8052件和3954件,年均增速分别达17.8%和14.2%;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9、22家。超图软件GIS技术居世界前列;京东方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PCT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七;京东方柔性屏、华大九天芯片设计软件等项目多次获国家科技奖项。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一期建设完成,入驻24个创投项目、3个专业服务机构,建成高瓴新动能中心、红杉中国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海尔卡奥斯生态集聚中心和创业邦创新赋能中心。未来科学大奖影响力持续提升。空间布局优化塑造新格局。中关村朝阳园东区转型升级提速,东区国际电子总部二期3、4、5号地全部建设完成,三期项目交付使用。西区土地一级开发和五环内区域建设基本完成。编制并印发朝阳园北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及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取
10、得阶段性成果,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建设实现封顶,国际人才公寓开工建设,国际学校建设加速推进,国际医院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未来论坛永久会址完成选址并开展规划前期工作。垡头中心区焦化厂区域完成一体化规划设计编制;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全面建成,中航、金辉、昆泰嘉瑞、保利国际广场等一批甲级写字楼在大望京迅速崛起。园区重点商务楼宇百余座,未来三年预计增加产业空间38万平方米,为高精尖产业落地提供空间承载。园区品质跃升铸就新优势。宜居宜业高品质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集商业商务、文化体验、旅游消费、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望京中央公园建设完成,融入科技材料、科技手段、海绵城市的生态措施以及全新艺术理念,获得多
11、个设计大奖。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绿色公共空间面积达40%以上,荣获“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利星行广场等项目获LEED绿色建筑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高压线入地永久工程开工建设,朝阳园北区广顺北大街二期、香江北路正式通车。“智慧电子城”(一期)项目建设完成,生态化、智慧化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外籍人才服务大厅,园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落实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精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企业定制配送政策“服务包”,精准解决企业发展诉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第二节 形势要求从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
12、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创新实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成为园区“十四五”时期的首要关键任务。从首都科创功能“新格局”看,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成渝城市群以及武汉、长株潭都市圈等新兴经济增长极正强势崛起,区域间高端科技资源竞争日益呈现激烈态势。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实现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蝶变升级,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增长周期。北京各区都在紧密依托“两区”建设等政策红利,加快吸引集聚优质国际创新要素资源,积极构筑国际
13、化创新发展的全新优势。从科创园区发展“新范式”看,国际范围内出现了科技回归都市、产城深度融合、注重宜居宜业等新特征,科技园区与现代都市深度融合,创造了大量新应用场景,为颠覆式创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企业爆发式成长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条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园区的产业定位将更加注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理念更加注重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社会功能更加注重宜居宜业宜研三位一体。中关村朝阳园作为朝阳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国际研发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已形成国际化总部与国际研发、国际投资紧密联动的资源配置模式,构筑起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商务、金融、文化等业态高端化、融合化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但是,
14、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创新发展竞争格局,中关村朝阳园对北京市、朝阳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仍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够,头部企业影响力、竞争力不强,在全市科技布局中的显示度不高;细分产业不够突出,缺乏在全市有辨识度、引领性的产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不占优势;高精尖产业集聚度不够,缺乏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国际研发机构、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发展联动不够,对区域创新发展支撑作用发挥不足;产业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不足,空间资源低效无效使用与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关村朝阳园需要准确判断变局与新局,在竞争与合作中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坚持高站位谋划
15、、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提升,深化先行先试改革,着力集聚国际高端要素资源、完善特色配套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提升园区发展品质,探索实践具有朝阳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提升深度融入全球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力,积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园区。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朝阳区“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创新城区”的总体定位,充分发挥朝阳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创新旗帜作用,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发
16、展方向,以深化先行先试改革为根本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园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形成数字经济和国际化两大品牌,努力将中关村朝阳园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主阵地、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宜居宜业宜研智慧生态园区,为朝阳区加快建设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力量。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区域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积极引进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在科技产业优势领域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坚持改革赋能、开放协同。发挥中
17、关村园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在园区突破和落地。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持续集聚国际高端要素,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推进高端要素“请进来”,特色要素“走出去”。坚持市场主导、服务为本。发挥区域市场化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培育优势创新主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创新和创新生态治理的投入。提升产业运营服务能力,围绕创新主体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深度服务、优质服务。坚持融合发展、资源整合。顺应技术创新融合发展趋势,促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资本、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整合服务园区重点产业发展
18、的要素体系,强化园区发展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联动,用好政策资源,一体推进,形成正向叠加效应。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关村朝阳园全球影响力、辐射力明显提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要节点作用显著增强;园区数字经济体系基本健全,数字经济核心区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培育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贡献度显著提升;一园六区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各区域功能充分发挥;吸引培育一批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能级企业。具体目标为:改革创新取得明显突破。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
19、先试改革,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市场准入、新业态规则及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基本形成具备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经济制度环境。数字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标杆项目、领军企业、功能平台、特色载体等在园区持续聚集,园区总收入超过13500亿元。打造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3个千亿级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按照全区产业口径进行统计。;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园区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达50家以上,数字经济高成长企业达150家以上;建成一批数字经济主题楼宇和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园区创新能级实现跃升。优势产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突破,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
20、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化优势更加凸显,园区外籍从业人员数、出口总额持续增长;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38%,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当年专利授权量达420件,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达40%。创新主体数量大幅攀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全区独角兽企业超过30家,上市企业总数超过50家,年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500家,年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园区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新增人才公寓达4000套以上,园区市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超过30家,公共服务品质明显改善,面向国际人才的高品质社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宜居环境显著提升。国际创新合作不断扩大。国际
21、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支撑服务“两区”“三平台”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一园六区”统筹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创新要素配置能力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序号类别指标2020年2025目标值1发展特色园区总收入(亿元)8391135002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 按照全区口径进行统计。(个)-33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数(家)-504数字经济高成长企业数(家)-1505创新能力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30.8386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5.567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当年专利授权量(件)282.44208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32
22、.2409产业主体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家)2064300010上市企业数(家)305011年度营业收入超1亿元(含)企业数(家)39350012年度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含)企业数(家)152013全区独角兽企业数 按照全区口径进行统计。(家)273014环境品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人才公寓套数(套)-400015园区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家)2430第三章 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朝阳园数字经济核心区主阵地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引擎,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支撑,大力培育光电子、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碳减排与碳
23、中和、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探索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优势。第一节 发挥主导产业引擎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空间地理信息等重点细分领域,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形成一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细分领域加快发展。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扶持推动和生态营造,按照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骨干领军企业、引进支持一批战略科技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举办一批特色品牌活动、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工程“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建设领军企业引领、价值链高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关村 朝阳 十四 时期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