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文化和谐社区工作新局面和谐社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创文化和谐社区工作新局面和谐社区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创文化和谐社区工作新局面和谐社区总结文化社区隶属铁西新陶办事处,社区占地面积108000平方米,东至三道街,南靠大陆街,西至九道街,北邻陶官街,由五个自然委组成。.社区由五个自然委组成,管辖居民楼31栋,居民2963户,居民7521人.社区干部10人,其中主任一人,副主任4人,助理5人,平均年龄37岁,平均学历大专。文化社区办公楼于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设有一站四室,总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内设有办公大厅、医疗室、健身室、警务室、救助站。在办公大厅社区办理低保程序、公益活动制度、社区低保工作主要职责、救助大龄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就业流程等相关制度均张贴上墙,所以社区工作者均
2、在大厅办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健身室是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站,室内为居民提供图书千余册(并根据破损程度和居民需求不断更新)、健身器材6组,乒乓球台一台。医疗室为居民提供便利、实惠的医疗服务,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社区门前设有公共橱窗,橱窗内分别展示社区简介、社区工作者照片、职务、姓名、社区工作职责、计划生育宣传栏等社区相关政策。社区结合辖区特点,以创新的意识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社区以“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为宗旨,重点加强社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增强居民主人翁责任感。社区成立了老年志愿者队伍,每天坚持在社区内
3、巡逻,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帮助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制止不文明现象发生。社区设立了以“了解民情、化解矛盾、普法维权、维护稳定”为目的的管事婆婆调解站,管事婆婆调解站由十五人组成,平均年龄65岁,党员8人,该站成立以来,先后调处邻里、家庭等方面纠纷数百件,促进了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助长了居民“关爱邻里、关爱环境、关爱社区,做厚道公众”的民风。各有特色的“管事婆婆”聚成一个团队后,还负责起了社区的稳定和安全,听说社区里的学生受到社会青年的骚扰,她们承担起了护卫学生的责任,戴上小红帽和袖标,早上、中午、晚上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在学校门口巡逻,不论寒冬、酷暑都坚守岗位,至今已坚持了三年之久,得到了学生、家
4、长和老师的好评,孩子们都说:有了戴小红帽的大爷大妈,我们上学放学再也不用害怕了。在社区建设中,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建立健全社区当组织,07年7月发展预备党员2名,吸纳积极分子2人。社区党支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题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居民志愿者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发挥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党员的推动作用。社区党员不定期开展便民、利民义务奉献活动。在07年4月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在7月1日,建党86周年之际开展了以美化、净化社区环境为主题的活动,社区党支部率领社区志愿者冒雨清除了社区内墙体广
5、告,清理了社区花园及居民取杂草,整个过程历时3个多小时。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不定期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06年3月,举办了拔河比赛;5月组织了老年人棋类比赛,7月、10月分别举办了拥军晚会和迎国庆庆中秋文艺晚会。07年4月社区举办了以“发展和谐邻里创建文明社区”为主题的邻居节。由居民参与的现场文艺表演、饺子宴,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使“邻居节”的种子扎根到每个楼组、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心中,为居民群众搭建了一个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成为融洽邻里关系的一个重要契机,平时忙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邻里,借邻居节这样一个机会欢聚一堂,互通有无,交流看法,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同时为“新陶
6、人”积极参与“创和谐,讲文明,迎奥运”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在社区内还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写心得”的活动。在寒署假举办“社区中小学生科学常识知识竞赛”、跳绳比赛等活动。社区成立了社区儿童德育中心,开展了以社区为中心,以学校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开展“阳光教室”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以“关注环保、守望家园”为主体的公益活动,设立家长课堂等。为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使居民真正意义上知法懂法,社区每季度举办一次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制知识讲座,内容涉及“残疾人保障法”、“
7、城市低保实施细则”、民法知识、禁毒教育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社区以街巷以街巷整治和综合改造为重点,努力改造社区环境。在06年进行了社区路面改造、供水管线改造,改变了街巷路面坑洼、管道老化、绿化缺损、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新安装室外健身器材一组。社区不断加强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促就业,以优惠政策促就业,以技术培训促就业,以职介服务促就业的再就业工作机制。仅在06年就为居民推荐就业岗位200余个,通过培训、指导使300余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07年社区进一步完善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
8、”,依法推进了社保全面工作。07年上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中,社区围绕创新管理体制,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立足规范化,打造服务型社区;坚持多样化,打造商居型社区;着眼社会化,打造法治型社区;凸显自治化,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文化社区历年来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小区”、“市级先进党支部”、“市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文化社区2007年8月20日第二篇:努力开创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开创“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中共荆州市沙市区委副书记李恒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9、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建设为龙头,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四城同创”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美化社区环境,积极繁荣社区文化,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有力推动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为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等殊荣,全省城乡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组
10、织体系坚持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强化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一)构建联通上下的行政组织网络。实施社区建设改革以来,区和街道分别成立社区建设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责任人任成员。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并实行全覆盖。2006年起,实行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部门对口帮扶社区制度,先后建立市、区两级社区党建工作队联系制度,帮扶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协助社区依法开展居民自治,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二)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组织网络。在实行社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的同时,依法为83个社区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到社
11、区自治组织不留空白。同时,积极组建以志愿者为龙头的老姨妈义务巡逻队、家政服务队、治安联防队、文化宣传队等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人员达1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内容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三)构建保障有力的部门服务网络。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基本原则,设置654个社区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岗位补贴300元;设置社区专职工作岗位(民政、劳动、计生、综治专干)160个,每月人均工资待遇800元。目前,全区83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400多人。市、区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落实工作经费2万元,2008年提高到3万元。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2、全面夯实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精神保障创建和谐社区,其根本是生活和谐。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着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强化社会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激发市民创建和谐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大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突出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不断深化和拓展“百姓创家业”活动,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贴息贷款5727万元,扶持创业户1200多户,带动就业1.5万人,“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万多人,全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2009年,“百姓创家业”活动被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报道,全省创
13、业促就业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社会保险覆盖37万多人,社会保障实现按时足额发放,2007年以业,累计发放8亿多元。建立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3万多低保对象救助覆盖率达100%。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取消救助“起付线”和救助病种限制,救助标准由原来的最高3000元调整为5000元。开辟单亲妈妈生活救助“绿色通道”和“托举夕阳,关爱高龄老人”帮扶活动。对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给予特殊关怀。积极探索社会化为老服务新模式,全区“六位一体”为老服务工作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群众参合率达99%以上。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
14、保险,覆盖85%以上的居民群众。(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向“六三制”过渡及学校布局调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依托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和家长学校等平台,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空间。紧紧围绕社区文体阵地、文体队伍、文体活动内容和文体活动方式四个方面,大力加强社区文体建设,每个街道都设有文体站,全区共兴建100多个社区文体活动场所,成立各类体育协会13个,组建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队、曲艺队、京剧票友会等群众性文化团体30余家,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200多人。积极开展“消夏纳凉晚会”等丰富多彩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和社区贫困户结对共建活动,
15、初步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团结互助的社区氛围。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医疗服务站14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实现覆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三)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全力以赴开展“迎奥运圣火”、省级卫生城、“四城同创”活动,区财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社区综合整治,每年拆除违章建筑20多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街巷道路50多条,更换和维修各类窖井9800余座(套)。特别是近两年,市区联手投入6亿多元,黑化主干道8条。扎实开展绿化示范社区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每年植树2万多株。中心城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小区管理物业化、环卫保洁市场
16、化、门前三包规范化、日常管理网格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四)深化“平安沙市”创建。坚持维稳工作“责任在党委、功夫在平时、重点在基础”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维稳基层基础建设,街道全面实现维稳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四到位”。全面强化维稳第一责任,坚持矛盾纠纷一月一排查制度,认真落实区“四大家”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成立5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大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每年成功控制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10多起,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完善“技防、物防、人防”一体化防控体系,形成了专群结合的大防控格局,扎实开展打黑除恶和严打专项行动,不断加大传销活
17、动打击力度,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外来人口管理,做好两劳释解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安置帮教。加强社区法律服务,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落实“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社区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搭建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平台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创建和谐社区的立足点,探索建立“居民说事”制度,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拓展和谐社区创建的新途径。(一)探索总结“居民说事”制度。认真总结社区干部群众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有益创造,明确推行“居民说事”制度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区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居民说事”的实施办法(试行),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
18、,将“居民说事”制度推向全区。不断扩大“居民说事”范围,建立企业职工说事厅、医院患者说事厅、学校家长说事厅等,不断扩大居民群众的参与面;不断拓展“居民说事”内容,在说邻里小事、社区难事等基础上,集中说国家大事、说社区发展大事,增强了居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不断创新“居民说事”方式,在收集群众意见说事的同时,开展社区定题说事,由社区“两委”确定议题,组织居民群众说事。通过深化和拓展,“居民说事”的影响日益扩大,效果更加明显。(二)规范提升“居民说事”制度。注重把握“说事、理事、议事、干事、评事、查事”六个环节,成立“居民说事”调解委员会和议事会,民主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善与“居民说事”制度相
19、配套的软硬设施建设,确保“居民说事”制度落到实处。研究制定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查事“六步工作法”。做到开放说事、分类理事、民主议事、明责办事、公开评事、追踪查事,确保大事不出社区,上访不越级,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三)全面推行“居民说事”制度。我们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将“居民说事”制度推向全区,有力化解了群众矛盾,确保了民意诉求渠道的真正畅通,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据不完全统计,自该制度全面推行以来,全区共受理居民说事2400余件,已办结2320件,群众对“居民说事”的满意率达到97%。社区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信访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0,越级上访事件基本杜绝。“居民说事”制度的
20、推行,开创了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我区连续两轮被命名表彰为“全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我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老龄办在我区召开全省为老服务现场会。“十二五”时期,面对社会管理的新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促进我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三篇:器乐和谐社总结器乐和谐社总结本学期器乐社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器乐社团活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今年下半年更好地开展器乐社团工作,现将本学期器乐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
21、1.社团队伍组建本学期器乐社团是由古筝、二胡、扬琴、电子琴、小提琴、吉它等多种中西乐器组合的混合乐队,人数32人。2.教学模式日趋规范已经摸索了一套日趋完善的教学模式,我们本学期从开始探索社团的组建到实施,经过半年的操作,目前教学模式日趋规范。3.内容日趋严谨、合理社团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循序渐进式安排。社团首先注重基本功训练,再到乐曲的表达处理。我们在这学期完成了器乐合奏曲同一首歌的一半,下学期打算完成后一半并逐渐熟练,加强配合。二、存在不足:活动的质量还应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器乐社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效率,继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争取更好的成绩。主要有以下
22、几方面不足:1、学生级别普遍较低,参差不齐,不能独立完成乐曲,导致速度较慢。2、训练的时间较短,器乐合奏是训练多种乐器的相互合作能力,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磨合,一星期仅靠一节课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从学生拿出乐器,进行调音就需要花上10多分钟,然后按组分别演奏到指导,一节课的时间就没了,然后合奏就没有时间。3、训练场地较小,没办法摆好队形,加上古筝又大,不能全部搬来上课。总之,这学期走来,通过社团活动,使我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掌握了器乐演奏的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总结过去是为了谱写更美好的将来,希望今后我们器乐社能办得更好。第四篇:和谐农信社论新
23、时期“和谐农信社”的构建三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吴勋常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作为社会中枢的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农信社在金融生态链中处于服务“三农”的地位,农信社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三农”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农信社的和谐发展对于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农信社”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稳定有序,团
24、结友爱,充满活力,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一、构建和谐农信社要体现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农信社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农村金融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从广义上讲,是指与农村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农村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就是要塑造农村金融体系动态平衡的内外环境,强化农村金融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生态功能,防止农村金融结构的扭曲失衡,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资金融通、信息引导、要素组合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构建
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农信社积极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既有助于农信社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农信社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点,及早采取措施或抢占市场,或规避风险;还有助于农信社准确把握并正确运用金融运行规律,实现银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标。作为现代农村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信社,应当重视并加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要着眼于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基础,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培育农村金融自我调节机制等。通过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制定出农信社自身的发展规划,把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宏观和微观、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好对客户、产品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26、的研究工作,保证农信社短期业务发展的顺利进行和经营业绩的较快提升;又要做好对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当地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确保农信社长期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农信社在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时,要将在农村金融生态链中与自己最近的、联系最紧密的、具有易变性的因素作为重点内容认真研究。在确定经营理念、制定发展战略时,应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等;在发展客户群体、开展市场营销时,应更多地关注金融经济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状况,以及企业改制和发展状况等。二、构建和谐农信社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不管对农信社,还是对整个社会,和谐是发展的保证,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发展基础上的和谐才能
27、长久,和谐基础上的发展才能稳固。所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健康农村金融企业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全局谋划。既要狠抓存款业务,又要大力拓展有效资产业务,实现存贷款业务同步协调发展;既要抓好传统业务拓展,壮大经营实力,又要狠抓中间业务和新业务的拓展,实现传统业务和新业务的协调发展;既要抓好业务经营,又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信社实现业务多样化、收入多元化、服务差别化和经营商业化。农信社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管理水平,一个和谐健康的农信社,同样离不开精细管理。高回报决定了农信社业务经营的高风险,这就要求我们
28、以辩证的思维,正确把握发展与管理的关系。不要管理、不讲规范的发展,只能是数量的叠加、风险的累积,最终必然要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管理到位了,才会及时发现风险并予以规避,才能有稳固的发展成果,才能营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三、构建和谐农信社要以产品和服务体现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共赢。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农信社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信社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方面的金融需求。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信社进行组织架构、经营机制、金融工具和产品等方面的尝试和创新,进而带动整个农信社竞
29、争能力的提高。要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主体的营销模式;以效益为中心的营销机制;以品牌为内涵的营销策略。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客户,推出特定产品,重点推动诸如票据业务、基金业务、代理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增强产品业务功能,提高客户忠诚度,形成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农信社在信贷投放上,在支持“三农”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客户群体,优先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广阔,信贷投入适宜,高起点、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农信社要瞄准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培植新兴的优质民营客户群体。摒弃以不作为来防范金融风险的
30、消极做法,设计并实行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对合理的资金需求积极予以支持。农信社理应顺应改革的潮流,积极为广大中小客户提供服务,并使其成为忠实客户。四、构建和谐农信社要建立多方互惠的共赢机制。农信社作为经营资金的特殊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处理好银行与职工、银行与政府、银行与社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承担起必须的社会责任,创建农村金融安全区。一是要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企业的重要工作,根据国家的产业和行业政策、地方经济的热点和亮点,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加大有效信贷资产的拓展力度,在实现自身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二是要遵循
31、市场法则,与企业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商品买卖关系,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农信社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优质诚信服务,提高客户对农信社的信任度、忠诚度,从而建立与客户之间互惠共赢的和谐关系。三是要体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外部资源莫过于优质客户,而能够吸引客户的说到底是银行的内部资源。四是要善于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很大,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各银行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这块广阔的空间,农信社应该充分审视自身的经营管理优势和劣势、承担风险的能力,确立战略定位,在组织银团贷款、结算代理平台、本外币
32、业务互换、用卡环境建设、信用信息交流、打击逃废债等方面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形成资源共享的多赢局面,营造银行间和谐的生态环境。五、构建和谐农信社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资金瓶颈,解决资金问题,主要依赖于金融的信贷投入,尤其在我国直接融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的信贷投入在满足经济建设资金需求中仍占主导地位。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而金融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的供求和环境承受能力的约束。当前的现实不是资金供给的短缺,而是“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借钱不想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信用的缺失,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系统中,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金融生态健康的重要因
33、素,成了“木桶”中的“短板”。可以说金融生态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影响。改善金融生态需要完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金融市场是一个信用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着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和运行效率的高低。每个社会经济主体诚实守信和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要深化法制改革、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尽快完善法律法规,防止“赖账经济”和赖账文化蔓延。以保护债权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加快对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步
34、伐,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畅通资本金补充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倍数,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金融生态链。创建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金融业有着特殊的引导和梳理责任,农信社应该在信用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六、构建和谐农信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人是企业的核心,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要想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对于农信社来说,一是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一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决定了前者,因为人力资源是农信社维持竞争优势的潜在的惟一
35、资源。人才是基础,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是决定性因素。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岗位分析,还要在人员培训、工作轮岗和职业培养等方面为员工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在银行与员工之间达到良好的“心理契约”,使农信社员工发自内心地为农信社的发展献计献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坚持差异化原则,对现有的农信社组织结构加以科学改造,构建“学习型农信社”。加强对农信社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这是农信社难以用物质来衡量的财富,也是其它银行难以模仿却能够给自身带来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和谐农信社不仅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能够在
36、农信社与员工之间应建立牢固的发展共谋、风险共系、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真正形成合力,同甘共苦,同心协力,以农信社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2008年7月22日第五篇:农信社改革开创发展新局面信息简报农信社改革开创发展新局面韩江雪“九台农商行在哪都找不到,在别的地方还不能用,办你们信用社卡有什么用啊。”,一位领取粮食补贴的青年对我们大堂经理说,为什么青年客户说在全省几千个可以通存通兑的农信社而九台农商行就用不了呢。了解到到客户的话我们耐心的向其解释道:“您可能对农商行改革阶段的称呼不是很了解,现在全国各地的农商行都在进行改革,处于不同阶段的农信社出现了农商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
37、三个名字,其实都是信用社的前身,您办张九台农商行的卡就可以在全省几千个网点办理通兑业务,信用社的吉卡是*省范围内唯一一家不收取工本费、年费、管理费银行卡,您办张吉卡就可以在*省范围内的任何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取钱而没有手续费,并且可以在所有银行的atm取款机上取现。”得知吉卡无任何费用并且可以在全省同存通兑,客户感到非常的意外,于是急忙向大堂经理咨询办理吉卡所需的资料,大堂经理核对好有效证件后填好单子,总共用时不过2分钟,客户接过吉卡后感慨的说:“没想到你们乡镇信用社办事效率这么高,营销意识毫不亚于*那边,以后我的工资就打到这张卡上,比放在家里放心啊。”听到客户的夸奖,工作人员并没有把服务终止,细心的工作人员在客户的存折上把农信社的三个名字写了下来,并留下了我们办公电话方便客户咨询。互致谢意后客户离开了信用社,30分钟后带着从他行取出的20000元现金又回来了,办完存款业务后非常满意的离开了。看到信用社改革导致名字上的差异情况给客户带来许多迷茫,不光给客户带来了麻烦,也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加强温馨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为行里争取更多的资源,为我行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