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docx
《中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安全与心理健康学校安全泛指学校教育机构为预防、防止意外事故、安全隐患和 侵害行为等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动。学校安全 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次序的基础保障,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 条件。最近几年,学校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 会积极关注,因为学校安全直接关系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学校正常 的教育秩序、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等。引起学校安全事故 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多样,综合概括为不可控性因素和可控性因素。 不可控性因素指不可预见、无法避免的天灾人祸,比如地震、火山、 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超出学校控制能力以外的人为社会因素;可控 性因素指能够预见避免、或者
2、虽不可避免发生,但及时果断采取有效 措施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因素。学校安全事故可控性因素具 体包括: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执行科学可行的安全制度、安全预警 和应急方案、伤害行为等。本文旨在探讨伤害行为与心理健康,原 因有三:1,伤害行为因其隐蔽性、难预见性和突发性则难以控制。 2,伤害行为造成的学校安全事故比率高,危害巨大。3,对可能产 生伤害后果行为的不当控制可能潜伏着更大的危(wei)险隐患。不 少学校为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能力所及范围,采取了许 多有效的控制措施,产生了积极成效;有些控制措施属于不当无效 控制,表面上抑制了安全 事故发生,但从长远意义影响来看,却潜 伏着更大安全隐
3、患和危害。许多学校剥夺学生自主支配时间,除吃 喝拉撒外,全被关在教室里学习,一来迎合“应试教育”,实现好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二来控制 学生课外自主活动,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可谓一举两得。但这种做法 本身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学生的剩余精力不能合理释 放,单调乏味的生活和长期学习容易产生情绪压抑,长期压抑会侵 蚀心理健康,压抑不断积累迟早可能发生以心理问题外化的伤害行 为,只要此时不在本校发作,至于将来在其它学校或者进入社会后发 作则事不关己。不少学校的文体活动被取销,体育课形同虚设,凡 是涉 及安全风险的器械(单杠、双杠、铁饼、标枪、木马等)和球 类竞赛一律不开展,在安全压倒一切的背景下
4、,谁敢以身试险,体 育老师更 不愿意拿“饭碗”开涮。生活水平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的柔韧性、灵便性、协调性反而在下降。学校不教学生游泳,严格控 制学生游泳,不少学生不具备游泳自救能力,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只 好坐以待毙。某个学校发生“踩踏事故”,引起全国哄动,不少中 学责令老师上下课必须在楼梯口守护,中学生连出行的起码规范意 识和礼让品质都似乎不具备,实在是对素质教育落实的质疑,以此 推论,一旦失去老师 监护,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学校不当无效控制 不胜枚举,这种控制下的安全兴许是潜藏着更大安全隐患的假象, 严重扭曲了教育目标,是对学生平生发展和健康幸福不负责的表现。伤害行为包括故意或者过失的侵权行
5、为和自伤行为。北京大学儿童 青 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发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 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 做过计划的占6.5%O校园内,学生间打架斗殴致人伤残亡的身体 伤害和侮辱诽谤谩骂的精神伤害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伤害 行为屡禁不止。心理学认为:行为和表情是人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化表 现,比如哭是内心痛苦的自然流露,笑是内心高兴的外在体现。行为 发动以内在动机为驱动力,当人的内在需要被主体觉察就会产生指向 特定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动力机制(简称动机),内在动机加之相应的 外部条件等于行为发生。比如饥饿引起对食物的需要,如果外部环境 具有
6、可食用的食物,进食行为就会产生;如果不具有食物,进食行为 就会受到抑制,产生迟延性满足或者替代性满足。所以,内在的生理 需要或者精神需要决定行为发生的必然性,外在条件决定行为是此 时或者彼时、此地或者彼地发生的可能性。伤害行为往往与消极需 要、不健康心理、扭曲的人格休戚相关,学校伤害行为引起的安全 事故与师生不健康心理存在相关性。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 教授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有 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000年我国一个中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51. 23% 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 18%的教师属于轻
7、度心理障碍,16. 56%的教师存在中 度心理障碍,2. 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 病。行为是内心的外化,师生不健康心理是校园伤害行为率上升的必 然结果。所以,中小学应 将师生心理健康纳入安全教育的核心部份, 成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积极关注,精心呵护。安全教育与心理 健康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促 进、彼此交融,不能将二者断然割裂 开来,安全的育人环境为心理健康提供了沃土,心理健康包含安全 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安全的保障,心理不健康、被扭曲,安全也就无从实现。大量事实证明,不少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根植于师生不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 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8、没有或者很少有人是带着心理问题出生的,心 理问题是受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因素 和文 化因素中的消极影响所致。要遏制师生心理不健康,必须探索 原因,对症下药。师生心理不健康率触目惊心,原因何在?一, 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巨大变革对 人内心的冲击,产生的不适应性。二, 立法存在瑕疵。我国不少教育法律法规移植欧美,忽视了本国 白攸化背景和传统教育思想。古人曰:“严师出高徒”,“黄荆树 条子出好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打孩子是教育手段之一, 并详细阐述如何打孩子。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保留惩戒教 育,常见犯错误的学生接受面壁、跑步等处罚,并不见受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
限制150内